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4-10-01


歷史片斷

亞谷

 

  在許多年前,讀歷史會遇到“黑暗時代”這詞兒;現在已經過時了,沒有人那麼說了。正像地球表面上,這裏黑暗,那裏卻是日正天中,所謂“黑暗”,只是歐洲中心的說法。不過,有黑暗,才有天亮;所以跟着來的是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Renaissance)原是“再生”的意思。十字軍的東征,重新發現希臘作品,經過阿拉伯人翻譯,得以保存。及至1453年東羅馬的陷落,學者紛紛西逃,傳播希臘哲學及思想;人文主義與經院哲學,一時並存而交互影響發展。及後,宗教改革運動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興起。

  人文主義的思想,使羅馬教會漸離修道主義的刻苦生活模式,而趨向世俗化,注重奢華享受。其表現之一,就是經營建造大教堂,大教皇陵墓,而力求堂皇的裝飾。這樣,一批藝術家就受延聘工作,產生了繪畫雕塑的傑作。
  文藝復興三傑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1475-1564),和最年輕受達文西影響的拉斐爾(Raphael, 1483-1520)。他們都在宗教藝術上,留下了豐富的遺產。


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這些藝術家,有文藝復興人物的思想典型,在各方面都具有超卓的才華。達文西不僅擅繪畫,對人體,工藝,科學的研究,使他成為第一個實際試行飛上天的現代人。米開朗基羅在雕塑,繪畫,與建築設計的成就之外,還深通哲學,在寫詩方面有極高的造詣,他的十四行詩,詩信,輓詩,表露其內心世界,幾乎是福音派的神學思想。拉斐爾英年早逝,他的作品有古典和諧的美,似是理想的具型。


伊拉斯謨

  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 c.1466-1536)是無可置疑的人文主義大師,可算當世的前宗教改革福音派信仰者。他修訂的希臘文新約,於1516年出版,為宗教改革開路。所以,在當時有話說:路德是孵伊拉斯謨所下的蛋。至以後英國的譯經者廷岱勒(William Tyndale, 1494-1536)的聖經出版,其序文明顯是伊拉斯謨希臘位新約的迴響。至於伊拉斯謨著名辛辣諷刺的書愚昧讚The Praise of Folly, 1549),更使教廷哭笑不得,毫無能力抗禦。


教皇猶流斯二世

  教皇猶流斯二世(Julius II, 1443-1513, 在位1503-13)是振興羅馬教廷的重要人物。他並不是屬靈的領袖,在政治上縱橫闢闔,卻極出色;他在藝術上也頗有欣賞力,並慷慨支持藝術創作。他開始建造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並與拉非爾和米開朗基羅有深厚長久的友誼。但他奢侈腐化,馬丁路德到羅馬的時候,正值他在位,見到而深感震驚,決心改革。
  與藝術家打交道,其困難不下於政治斡旋。米開朗基羅不同於普通雇工,他以為其作品來自啟示的靈感。1504年,他的作品“大衛”裸體石像完成,被認為是偉大的藝術品,聲譽遠播。教皇召他作西司廷教堂屋頂的巨畫,實在非其初願。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最後審判The Last Judgement

  不過,米開朗基羅在教廷最久的建築設計師,前後工作了近半世紀。他的工作日程繁忙,有時須要來往羅馬和弗羅陵斯之間。他對於庸俗的批評,常感到不耐,曾說:“千年以後,他們的判斷會有不同。”
  在梵諦岡的藝術工作室,仿佛是聖地中的禁地。到他八十高齡的時候,馬其略二世(Marcellus II, 1501-1555)繼任教皇。此人頗有改革心志,在藝術上與米開朗基羅有過幾次爭議。老藝術家對他下逐客令,要他離開說:“繼續送錢來,不要任其落入賊手;把計畫和建築讓我處理!”這教皇在位不到一月就崩逝了。
  保羅四世(Paul IV, 1476-1559, 在位1555-59)任教皇,熱心於對抗宗教改革,擴張異端裁判所的權勢。他認為米開朗基羅的最後審判圖畫中,不該有許多裸體的人物,於崩逝前不久,下令弗特洛(Daniele da Volterra)給各人加上圍胯的遮羞布。同年,他就去見審判的主了。羅馬人認為那是難以想像的事,對弗特洛刻薄諷刺。但弗特洛個人與米開朗基羅之間的友誼不衰。
  米開朗基羅在將八十九歲離世。弗特羅是親視他臨終的幾個朋友之一,並為他雕塑胸像。


教皇利歐十世

  教皇利歐十世(Leo X, 1475-1521, 在位1513-21)繼猶流斯二世為教皇。他出身弗羅陵斯富有的麥迪西(Mecici)家族。那家族以營商致富,出過四名教皇(Leo X, Clement VII, Pius IV, Leon XI),還與王室結親。有許多時間,麥迪西家族實際上是弗羅陵斯的主人。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宗教改革的時候,正值教皇利歐十世在位。為了完成宏偉的聖彼得大教堂,需要仰賴賣贖罪券的收入。
  在著名的九十五條中,馬丁路德不僅直指教皇無赦罪權,並且在多次質疑教皇之外,指斥他的斂財說:“教皇的財富,遠超過當世最富有者的財富;他為建築一座聖彼得堂,為何不用自己的錢,而要用貧窮信徒的錢呢?”(第86條)
  教皇利歐並不是最能容忍的人;但因為他牽涉政治糾紛,教廷爭權奪勢,連年戰爭,又慷慨的支持建築和藝術,實在旁顧不暇,所以在起初把路德的抗議,當作只是修道士不足輕重的神學爭議。
  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到他生命途程將盡,猝然崩逝前不到一年,於1521年一月,教廷下諭開除路德教籍,改革勢力已經擴大。路德能夠輕蔑對之,聚集群眾焚燒教諭,並且預祝教皇像其教諭一樣,身入地獄的火焚燒!


黑格爾

  黑格爾(Georg Wilhelm Hegel, 1770-1831)說:“我們不能超越歷史,正如不能跳越自己的影子。”這話真不錯。因為文化背景,對於人的影響很大。
  我們對歷史事件,應該從整體來看,不能拆開來偏斷,那就成了見一木而不見森林了。更要知道,是全知全能的神,在掌管着歷史,當時的人看來,是錯綜複雜的道路,要憑智慧選擇何去何從;在我們後來的人看,是一幅織錦,是那位智慧的偉大設計師的傑作,每一絲一線,各種顏色,都有祂精心的計畫,作來無懈可擊,我們不僅是旁觀者,而且還是其中的一部分,都在其中有分,該如何的驚佩與感恩呢!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41022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