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5-08-01


漫畫家豐子愷和葉淺予

史直

 

  凡一位成名的藝術家,必先有天才,具強烈的愛好,有堅定不移的方向,加上適當的培養和環境,才會進入成功之路。
  在音樂,繪畫,文學的領域裏,作品的內容,不外以表達民俗,時代現象,動蕩,政治和統治者施予民間的苦楚,或自然災害等為中心。他們恆見常人所不見,常人所不能寫或畫。於是漫畫便自成一家。民國初年,廣受青年輩歡迎的漫畫家,先有豐子愷,後有葉淺予。
  昔非今比:在一般平民家中,沒有無線電,收音機,和買不起照像機的時代,青年學子們在閑暇的時間,除了戶外活動外,惟有在家中讀小說,看報刊,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照片和漫畫。

 

豐子愷

  談到漫畫,我心中最早而鮮明的有兩幅。其中一幅,是名小頑童手持捕蝴蝶的小網,望着大樹上兩隻跳躍的松鼠發愣,童子身旁寫着“中央軍”三個字,松鼠旁寫着“朱毛XX”。時在1929年,國共分裂的第三年,內戰正在湖南,湖北和江西進行中。作者著名為“星”並在旁面加上一個三角,我疑是豐子愷的化名。其二題名“新手錶”。一男生行經女生宿舍前,捲起袖子來看時間,對面樓上有幾個探頭下看的女生。圖上註有“子愷畫”三個字。
  昔日應時的作品,在今日似已不屑一顧,但在那時,卻大不同。第一幅乃是醒世之作,軍事解決政治,本是遙不可及的,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此。第二幅是在說明手錶只是富家子弟的專有物,代表奢侈。須知那時的手錶,若非瑞士,即為美國出品,等於中學教員一個月的薪金,而青年學生以顯富為餌,濫交女友,家長不容,社會不齒。那個時代,今日已不可想像,確是一去不返了!
  因此我說,漫畫家能想出常人所想不出,常人見不到的,其作品的效果,恆比社評或一篇專文更顯明,更深入讀者的肺腑。

 

  豐子愷比葉淺予長九歲,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即1898年,浙江桐鄉人。師範學成後從師學繪畫,一度東去日本加習西樂。他二十六歲開始作畫,應為中國最早的漫畫家;後來,選出在上海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所發表的漫畫六十幅出版子愷漫畫集。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本漫畫集,事在1925年。
  自1926到1937年七七抗日戰爭十一年中,他寫書十二冊以上,除了漫畫並寫隨筆,散文,廣搜中文名歌入冊等外,從事西樂及近代音樂家的介紹。中學時期我讀過他寫的一本書:西樂ABC。此後我對西方音樂和樂器,才有了初步認識。他的書法也別具風格。
  自1937年到1945年抗戰期間,他執教桂林和重慶,到西南各省遊覽,寫書,作畫並出版書籍。八年之間作畫四百多幅,出版畫冊和漫畫集一共五本。

 

  豐子愷的漫畫多是用毛筆,所取的角度和比例絕對正確,無瑕可指;凡人物的五官,必點得維妙維肖。勝利後他返杭州工作,五年之間出版畫冊兩種。自1950年代以後,他一直住在上海,譯述日文,俄文等文學作品。又編繪各種畫集,譯成英文及印尼文。他先後兼任上海美術協會副主席,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畫院院長。

  直到文革的十年動亂下,遭受殘酷的迫害,於1970年身患重病臥床。據他兒子豐華瞻的回憶:他父親一生出畫冊一百五十多種,臥病經年,於1975年在陰霾蔽日的情況下,含恨而終。
  1976年六月,豐子愷終於平反了,上海市舉行了他的骨灰在龍華公墓的隆重安放儀式,並宣讀了約百字的頌詞。
  綜觀豐子愷的一生,不像一般藝術家,他過的是有紀律和嚴格的生活。他不謀權位和財富,忠於抱負和心志,遂有一生的成就。豐子愷不但是漫畫家,也是美術家,作家,譯述家,書法家,是一位曠世奇才。

 

葉淺予

  葉淺予也是浙江人,生於宣統元年,即1907年,家鄉在杭州之南約百公里的桐廬。早於他九年的豐子愷,則生於杭州之北約百公里的桐鄉。兩地都帶桐字,可能於多梧桐樹之地有關。葉淺予開始作漫畫時年二十二歲,面世的作品比豐子愷遲了四年,因此可說他是中國的第二名漫畫家。

  他或許早婚,作品行世的次年,兒子葉善菉出生,讀畢中央美術學院時年二十三歲,有天才,後來也成為一知名畫家。不幸在1959年大躍進的時期,被打成右派,於勞改時期染病,終致腎臟失效,得年僅四十六歲,是剛出牢獄的葉淺予至重打擊。
  元配或已早亡,今無資料可查。葉淺予於抗日戰爭勝利後,一度在香港工作,和舞蹈家戴愛蓮結為連理;最後又和女影星王人美結婚。此應為後話。

  1937年,抗日戰爭起,葉淺予與同志合組中國漫畫救亡會。次年,他在武漢參加了軍事委員會,在郭沫若領導的政治部的第三廳工作,那是國共合作下的機構。不久撤退至後方,教書,作畫,寫生;並曾應中美合作所戴笠之召專畫抗日的宣傳畫。
    1943年去印度小住作畫寫生,返國後曾去過印度,1943年回國,舉行過寫生畫展。曾應戴笠主持的中美合作機構之召,專畫宣傳畫。第二次大戰後,擔任上海時報畫刊的主編;後來一度住在香港,是否另有任務不詳。國民黨敗退到台灣,中共建國後,他先後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部主任,中國畫研究所所長,中國美術協會等職務。他給戴笠工作的那段經歷,後來成為被控訴者的原因。

 

  葉淺予應為積極分子。1950年,自請參加北京附近農村的土改運動,以改造自己,在農民大會上屢作速寫,不料也成為後來的禍根。
  1955年他和王人美結婚。“湖南騾子”之說本屬戲謔,但言下已說明湖南性格堅強,此外又有“湘女多情”的說法。這位湖南出生,三十年代已成名的影星,後來給葉淺予的影響至深,已不言而喻。
  在此,我加上一小段關於王人美的事。
  自1949年起,我工作於香港。四年間兩度易職,但辦公室都在雲咸街;因家住九龍,每日必乘天星小輪渡海,抵岸入中環,過皇后大道上山即達。一時流亡在香港,不肯逕去台灣的人,都在香港觀望和徬徨,每日輪渡上的場合,最易找到熟人。某次,一群影星在座,經人識出,有人前趨王人美和陳雲裳談話,請王人美唱一次那一曲成名的“漁光曲”;她搖頭不肯。瞬間輪渡抵岸,窘境自然解除。
  1932年,日本佔領東北。次年,有淞滬戰爭。所以三十年代是個擁護革新和愛國思想澎湃的時期。“漁光曲”一劇,如同給窮苦人家作出的呼聲,引起了全國青年人的共鳴;尤其安娥詞,任光曲,和王人美的歌喉,將主題曲唱出,深入民間。在抗日戰爭前,幾乎青年學生每人都能哼上兩句,其詞如下: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
早晨太陽裏晒魚網,迎面吹過來大海風。
潮水升,浪花湧,魚船兒飄飄各西東。
輕撒網,緊拉繩,煙霧裏辛苦等魚蹤。
魚兒難捕租稅重,捕魚人兒世世窮。
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再靠它過一冬。
  (注:憑記憶未必正確,如有錯誤,請讀者指正。)

  家住九龍時,距北平移此的牙科韓醫生不遠。因同鄉又近同年,元配常去閒聊家常,也去整過牙並給孩子們作了檢查。韓醫生是影星韓非的胞姊,人甚健談,好客;午間,時常備薄餐招待其弟的同業好友。前期的有已退出影業的胡蝶,同代影劇業有白楊,歐陽莎菲,王人美和原是香港人的陳雲裳等人。這些徬徨於香港的藝人,在我印象中,大多受了喬冠華等人來港統戰工作的影響,才決定返回大陸的。
  王人美於1952年返回,參加中央製片廠,1955年與葉淺予結婚。
  1958年,大躍進。次年,中蘇邦交惡化,反右,反蘇修。
  1961年,北戴河會議決定階級鬥爭,將知識份子列在前面。
  次年,中印兩國因Ladakh而戰。由於1943年自印度返國舉行作品展等原因,葉淺予被打成右派。1965年,葉淺予在中央美術學院的職稱是國畫部主任,隨全體學生到河北邢臺做“四清運動”,等於下鄉改造自己。文革開始,1966年,葉淺予被抄家,入牛棚,高帽子在頭上,“牛鬼蛇神”的牌子掛在胸前。他們一幫共三十餘人,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王人美也在文革時期被鬥,在臺上反駁,不服公審。後來被貶幹校勞改,第二次進精神病院。葉淺予寫了一首詩,題曰:“回首文革”:

  你那兒,喜笑怒罵公堂鬧,
  我這裏,七條罪狀三頂帽!
  你那裏,裝聾作啞蹲幹校,
  我這裏,三年牛棚七年牢。

  葉淺予被抄家兩次,牛棚生活完結後,被捕入拘留所;半年後入北京的老監獄,稱做“半步橋”。凡在中國入獄的莫不知道除了被提審,挨打外,還要挨餓,受虱,蚤,臭蟲的騷擾;最後被解到北京市北的“秦城”監獄裏面,待遇較好,至少已有抽水馬桶的享受。此處原為國民黨戰犯受改造之所;此時,三十年代的許多教授,和文藝從業人員,都關在這裏。
  1974年,復起的鄧小平(黨副主席和副總理)影響了中國的整個局面,毛澤東開始言語不清,文革已近尾聲;王人美偕女兒明明得來探監,次年被釋的時候,葉淺予已六十八歲。1978年政協恢復了他的委員職。次年得到平反,他向文管會查問抄家時失去的書籍和最心愛的文物三十九件,其中有張大千的畫十幅,據告被江青,林彪,康生,陳伯達,曹秩歐,汪東興,李作鶻等取走。最後只找回來八件。
  1987年,葉淺予八十歲。老伴王人美,在長期癱瘓後病故,結束了三十二年的結婚生活。葉淺予則病故於1995年,享壽八十八歲。若將學生時期不計,自他的第一部畫冊問世算起,葉淺予一生之半是在坎坷狀態下度過的。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0821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