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樂趣飄送.音樂家 ✐2006-11-01


孟德爾遜 Felix Mendelssohn

稽譚

 

  孟德爾遜(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這個長名字,叫人難記,自己也麻煩;乾脆作腓力斯.孟德爾遜(Felix Mendelssohn)好得多。現代人如此稱他;他有時也如此簽字。不過,在他的墓碑上,刻的卻是全名。
  腓力斯於1809年二月三日,生在漢堡,是四個孩子中的第二。他的家道富有,父親亞伯拉罕(Abraham),是個銀行家;母親利亞(Lea Salomon),出身更富有的家庭,通曉多種語文,能讀希臘原文的荷馬史詩。祖父摩西(Moses),是猶太教有名的哲學家,被稱為“猶太蘇格拉底”。孟德爾遜家,給孩子們在家受教育;先是母親啟蒙,再則延請了名學者作家庭教師,自幼灌輸給他們各種學問。其中教授和聲及作曲的澤爾特(Carl Friedrich Zelter, 1758-1832),對他影響最深,不僅是腓力斯藝術和生活上的導師,也是他的知己,和支持者。腓力斯自早年就精通拉丁文,法文,英文;父母不僅期望他們在音樂上有所成就,還教導古典文學等科目;他們並兼通藝術史,都能素描和繪畫。當1816年,全家去巴黎旅行的時候,在那裏停留期間,還請知名的音樂家Mme. Marie Bigot教大女兒芬妮和腓力斯鋼琴。這樣的環境,在所有音樂家當中,是極不平常的。


腓力斯.孟德爾遜與他的姐姐芬妮.孟德爾遜

  1817年,澤爾特引見他給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那時,孟德爾遜八歲,歌德已經六十八歲,甚為欣賞他的才華。十二年後,孟德爾遜再去晉見歌德,並作曲題獻歌德;歌德鼓勵他,介紹給他讀一些作品,成為後來創作的靈感。
  亞伯拉罕決定放棄猶太教,改為路德宗信仰。他與哥哥約瑟,合資開設一間銀行。因為承受了一個伯叔輩親戚的產業,其莊園名叫“巴託爾第”(Bartholdy),就成為家族的新名。但腓力斯好像不喜歡這個名字,仍常以孟德爾遜簽名。
  腓力斯自幼顯出不平凡的音樂天才。九歲的時候,首次在柏林作公開演奏。十五歲,他作了第一部交響樂,嶄露頭角,表現卓越。1826年,普魯士王威廉(King Frederick William IV, 1795-1861),邀這個十七歲的少年作應時音樂;那時,他正醉心於莎士比亞作品,作了仲夏夜之夢A Middle Summer Night's Dream序奏曲;又十六年後,就少年時的名作再大加擴展,包括添上了著名的“婚禮進行曲”(Wedding March。當1856年,英國女皇維多利亞的女兒嫁與普魯士太子,在盛大的婚禮中首次演奏,至今流行不衰。
  1826年至1829年,腓力斯在柏林大學修讀,課程中包括從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學美學。那時,他決定以音樂為終身致力的事業。

  1829年,孟德爾遜第一次訪問英國,在倫敦,他自己指揮交響樂演出。繼往蘇格蘭,瀏覽那裏的自然景物,原野的風情,把海濤拍岸,松風嘯林,都融入他的音樂中。他結識了名詩人司考特(Sir Walter Scott, 1771-1832),並許多文藝界和音樂界朋友,名流貴族。維多利亞女皇和亞伯特親王,十分欣賞他的音樂,在白金漢宮接見他;女皇並命為他作了一座銅雕像,陳列在新落成的水晶宮,是宮中唯一的此類雕像,後經火災而獨存。
  1830年秋,他訪問意大利各地,十分興奮;留到次年春,收穫了許多創作的靈感和技巧。由米蘭,到瑞士,大部分是徒步旅行。
  孟德爾遜對英國感情很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有十次訪問英國。英國人也深愛他,所至極受歡迎,如同韓德爾重出。
  孟德爾遜的風格輕快清新,但他傾向保守,不太喜歡巴黎流行的音樂風格。在1829年,這二十歲的猶太青年,指揮演奏巴哈(J.S. Bach, 1685-1750)隱沒已久有名的馬太福音耶穌受難St. Matthew Passion),從此造成巴哈音樂在德國及歐洲的復興。十年後,當他任萊比錫音樂指揮的時候,又倡導新近去世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的作品。這顯明他不隱掩別人長處,是難得的品德。


澤爾特
Carl Friedrich Zelter

  生在美滿富裕的家庭,少年得志,似乎是一帆風順;但終不免也遭遇逆境。1832年,他的良師益友澤爾特離世。善感的腓力斯,長久悲傷不已,難得安慰。
  在這時候,孟德爾遜接受德塞道區(Dusseldorf)音樂總監的職位。那是萊茵河畔的教區,人多環境複雜。孟德爾遜亟於改革,想要提高音樂水準,要應付人事,要求無休無止的演練;他的父親寫信勸他,不可操之過急,但他為理想和責任驅使,難以採納。過了一段不太愉快的時間,他突然挂冠而去。
  澤爾特是柏林音樂學院院長,代表音樂界的祭酒。澤爾特死後,遺缺虛懸。孟德爾遜極想得那職位。1835年,在親友慫恿下,他也申請參加競逐;但因為他太年輕了,也許因為他是猶太人,那職位歸於澤爾特的副手。他深為失望,認為終身憾事。後來,普魯士王邀請他往柏林,出任交響樂團指揮,但他謝絕了。他寧可留在“音樂之都”萊比錫(Leipzig),任交響樂團指揮。這樣,他可以決定選擇自己所認同的音樂。
  1835年,他遭受又一次嚴重的打擊,他親愛的父親去世了。亞伯拉罕教導兒子發展他的天才,對他期許甚高。亞伯拉罕自豪又半似自嘲的說,他早年是父親的兒子,晚年是兒子的父親。
  父親深切盼望,兒子能夠寫聖保羅Paulus。他含忍悲哀,奮力去作,在短時間完成,並指揮演奏。


絲惜兒 Cecile Jeanrenaud

  不久,孟德爾遜在福蘭克府遇到絲惜兒(Cecile Jeanrenaud),是一個法國胡格派教職人員的女兒,改革宗信仰,比他小十歲,兩人相愛訂婚;於1837年三月二十八日結成眷屬。絲惜兒精通文學,也是畫家,曾為丈夫腓力斯畫像。婚後二人的家庭生活非常幸福;腓力斯的大姐芬妮,也稱道他們是一雙美滿的夫婦。
  1843年,孟德爾遜創立萊比錫音樂學院(Leipzig Conservatory),他自己規畫住持,延聘的名師,極一時之選,包括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1856)和捷克鋼琴家摩西勒(Ignaz Moscheles, 1794-1870)等作曲家和演奏家,也延聘與他樂風不同的人,對德國音樂教育有深遠的影響。
  孟德爾遜擅鋼琴,提琴,有無字歌集Lieder ohne Worte)鋼琴樂曲八冊;他創作甚多,包括交響樂,管絃樂,歌劇,聖曲,風琴樂曲,奏鳴曲,協奏曲等。而他交遊廣闊,聲譽滿歐洲。他的創作速度相當快,技巧細膩;作品主題有宗教,和自然的韻籟,間以活潑幽默的旋律。
  他要處分音樂學院的行政,作曲之外,還要旅行指揮,演奏,往返英國,法國,柏林,需要費很多的精力。
  在繁忙工作的壓力中,他創出一種“活動休閒”,是擺脫一切的約會,指揮或工作,退隱於自然,以一段長時間,寄情山水之間,作沒有預定計畫的旅行。特別在靈感泉源瀕臨枯竭的時候,這是一種復興。

孟德爾遜作品賞(MIDI

  聖曲以利亞Elijah,開始於1843年,孕育更早,延至1846年才演出。還有未完成的聖曲基督Christus),其最著名的是短歌“有星要出於雅各”;風琴詩歌“垂聽我禱告”;並“噢,鴿子的翅膀!”
  英國歸來,他極需要休閒;他以為最好是半年或一年。不過,只去了瑞士,似乎恢復了一些。但最沉重的打擊來了。
  1847年,姐姐芬妮逝世了。姐弟二人感情聯繫極深,孟德爾遜仿佛是隨着死了一半,完全失去創作的意志和熱力。
  同年十一月四日,忠於藝術的腓力斯.孟德爾遜,因腦溢血逝世於萊比錫,還只三十八歲。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61122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