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人物 ✐2007-11-01


第一有遠見的中國人:林則徐

海佑

 


林則徐(1785-1850)

  林則徐,福建侯官(今閩侯縣)人。生於1785年(乾隆五十年)八月三十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年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於1850年(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逝世。諡文忠。
  林則徐幼年家道清貧,穎悟過人,父親是一位學者,督促他讀書,特別教導他注重品德。後入鰲峰書院,從鄭光策學,泛習經書及諸子百家,並有經世匡時之志。
  1804年(嘉慶九年),郡試中舉人,與鄭大謨之女淑卿結婚。後福建巡撫張師誠徵為幕僚,學得從政的學問與實際經驗。
  1811年(嘉慶十六年),中進士,拔為翰林,任庶吉士,作微小的京官,雖然是閒散的苦差,但結識當時的俊彥名人,漸著聲譽。以後,他也作過學官,江南道御史。1823年(道光三年),任江蘇按察使,於澄清吏治之外,並親見鴉片流行之害。他早年在廈門,即親見煙毒荼害國人:染鴉片嗜好者,成為懶散的廢人,失去前途和勞動力;他知道,不僅國家資源流失,更將無可用之兵,可籌之餉。後來轉任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任內勸導戒除,並力加禁絕鴉片。
  林則徐的清廉能幹,敢言敢為,樹下很多政敵,也贏得正直之士交相讚譽。道光皇帝知道他的遠識,對他信任漸深。
  1838年,特召林則徐入京,一連八天,每日陛見,陳述談論禁煙。皇帝終於決定,降旨任林則徐為欽差關防大臣,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施行全國禁煙,雷厲風行。


林則徐題聯

  林則徐巡視越華書院,並為題一副對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以後,越華就成為欽差大臣的行館。這副聯語,是林則徐為官持世的原則,他一生也以此自勉。可惜,中國官場是不講品德和原則的。
  林則徐並不是一味的排斥洋人,更不是盲目強硬自負;他深明知己知彼的重要,關心洋務,為了解洋人國情,林的幕僚中,聘有通曉洋務的人才,翻譯洋文資料。林則徐自己,還暗學了些英語和葡萄牙語。怡和洋行的馬地臣(Sir James William Matheson, 1796-1878)晉見林大人之後,寫信給渣甸(Dr. William Jardine, 1784-1843),對林明白外文不勝驚奇。
  林高瞻遠矚,知道要與洋人打交道,必須先了解他們的法律。他請美國宣教士醫生伯駕(Dr. Peter Parker),為他摘要翻譯國際法(Emmerich de Vattel's Le Droit des gens)。還有其他的洋人醫生及宣教士,協助介紹西方知識。

  他對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1801-1861)十分景慕,二人交往甚密。裨治文是美國第一位來華的宣教士,精通中國語文和文學,曾經主編過英文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並且用中文著有美國志略A Brief Accou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林則徐還跟他要了一本世界地圖。


裨治文 Elijah Coleman Bridgman

  在十三洋行中,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人,其中輕利而持守真理的,有美國商人奧立芬(D.W.C. Olyphant,?-1851),是洋行中唯一不販賣鴉片的,是虔誠的基督徒,上帝的僕人,中國的友人,他曾幫助籌維裨治文來華的旅費,並幫助創立中國叢報叢報多次刊文,仗義執言,反對販賣鴉片的行動,指出:無論從道德或人道立場,對華輸出鴉片,都是不可原諒的,亟盼見此毒害終止。
  林則徐知道分辨正經商人,和包藏禍心的毒梟不同;但他見受基督教文化薰陶的英國,竟然會產生那麼多的荊棘莠草,很難使他羨慕,更不用說對他感化了。加以林早年在張師誠幕中時,受張的影響,植下很深的佛教信仰,看到與他打交道洋人的醜惡,愛國心阻止了對宗教的興趣;雖然不至於像其他的頑固官僚一樣,把基督教與鴉片等量齊觀,但英人行為的果子,使真道不能在東方土地上生根。
  在中國未建立外交關係的時代,林則徐取得的資訊,和國際宣傳,可算是成就相當可觀。但勝利不僅決於文字,更在於財務資源和武力。
  英國唯一的考量,是經濟利益,“自由貿易”的道理,遠比道義更能贏得支持。
  英國商務總監義律(Charles Elliot, 1801-1875),是個難纏的人物,他並不說贊成販賣鴉片,高唱“自由貿易”,實際上惟英商馬首是瞻;林則徐最鄙視他,因為他“己所不欲,而施於人”,在其本國禁止鴉片,卻遠來中國“自由”推銷,假冒為善,說來說去,還是阻撓禁煙。
  1839年(道光十九年)五月中,林則徐收繳鴉片28,845斤,並有煙膏461,526兩,煙具多件。煙販繳呈19,187箱,2,119袋。至五月底,迫英方交出21,306箱鴉片。那狡滑的渣甸,本業是外科醫生,後來淪為走私巨頭和鴉片權威,素有“鐵頭老鼠”之稱,返回英國游說,要政府強硬對付中國政府,維護鴉片經濟利益。林歡喜以為是他“畏懼天朝憤怒,遁回煙霧之地。”馬地臣創辦澳門日報Canton Register),是在中國第一份英文報紙,於1840年,被逐回英國。
  林則徐的禁煙行動,處於英國毒販和中國反禁煙者的夾攻下。他們初則造謠誣蔑,指林排斥洋人進口鴉片,是保護他自己種植罌粟的市場;這幼稚的說法無效,又說林只銷毀少量鴉片,大部分變賣圖利。
  林則徐把收繳的鴉片,集中在虎門,挖了長溝,把煙土摻拌桐油,當眾焚燒。但煙膏會融入土中,仍有吸毒者掘起回收。據說:執行燒煙的兵卒,用竹槓挑火,煙膏溶流入中空的竹節,冷卻後可以敲破收取,所以有“敲竹槓”的俗語。但這缺乏證據,即使有之,亦甚微少。後來,兼採用海水浸化的方法。銷毀的鴉片,共有2,376,250斤之多。有美國商人和裨治文等在場參觀,見證執行的徹底。


虎門銷煙

  那時的英國,主張道德原則的伯克(Edmund Burke, 1729-1797),和英國的良心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 1759-1833),已經先後亡故;首先來華宣教的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也已在華逝世。少數同情中國的宣教士,沒有甚麼影響力。最有威望的威靈頓勳爵,只重英國聲威,他領導的政府也倒台了。當政的墨爾本爵士(Lord Melbourne),一向主張政治無關道德和宗教,維多利亞女王同意他無道德原則的原則。
  林則徐不察實情,竟然兩次致函維多利亞女王,訴諸己所不欲毋施於人的原則,談說“天理”“天良”,辯說英國禁止鴉片,而准許販賣毒害中國人,是不道德的事。先是交一名船長帶達,但外務大臣拒絕轉呈,後在泰晤士報London Times)披載,無論如何,這些外國概念,似乎難以理解,未發生甚麼作用。在東方,叢報也刊載林函全文,表示對中國聲援。
  英國內閣不經議會通過,即先派出海軍,作出對中國軍事行動威脅。
  五月間,美國商人給林則徐情報,英國海軍艦隻游弋在廣東外海。林則徐預見戰爭的可能性,早行備戰。但戶部屢次拒絕撥款,林只好向民間鳩集資金,購買大炮,並輾轉經新加坡,購入一艘軍艦,改加裝備,竭力籌畫防守。
  1839年九月四日,英國軍艦在九龍海域向中國水師開炮。交戰一個半小時,英艦鎩羽而逃。以後,在海上與九龍半島陸上,續有六次接觸,每次都是英軍敗退。
  1840年六月二十二日,英議會決定對華軍事行動後,派遣四千名軍隊,集合四十餘艦隻,組成遠征軍,由懿律(George Elliot, 1784-1863)率領,浩浩蕩蕩,抵達廣東海岸。懿律是英商務總監義律的堂兄,是遠征軍司令及全權代表。但林防守嚴密,沿岸虎門等炮台發炮迎擊;英軍知道難佔便宜,轉而北上,試圖在廈門登岸,又遭守軍擊退。林則徐飛騎傳警,要江浙準備;但守疆大吏輕忽不理,因此,英軍再北上至舟山定海,守軍無備,被輕易佔領,殺人劫掠。雖然未為大患,但英艦隊續北駛,至大沽口,威脅京畿。
  情勢發展至此,失舟山只是小挫,英軍數目也不多,後援難繼,大局仍有可為。朝廷緊張起來,惶惶不可終日,無戰之志,而藉機諉過。道光皇帝竟然聽信讒言,罷黜林則徐兩廣總督。繼任的琦善,廢置新式武器,解散水師,並於1841年一月,與義律私下訂立和約,割讓香港予英國。在紳民反對,和約遲延未簽之時,英軍乘機進攻,毀炮台,並攻取廣州城。已離任的林則徐,居然要負戰爭失利之罪,於同年五月,謫降為四品卿,調浙江籌辦邊防。林不以功名介懷,忠心籌畫,製造西式船艦武器,想為國有所作為。
  在浙江的時候,林再次會見在北京的舊友魏源。


魏源

  魏源(1794-1857),名遠達,字默深,號良圖,湖南邵陽人。林則徐在翰林院時,曾組宣南詩社,與魏源,龔自珍(定盦)等相識。歷盡滄桑,二人相遇,說不盡的壯志宏圖,籌議如何對榻傾談終夜。林賞識魏源的才華,把歷年所集的海外諸國資料,及翻譯的報刊剪輯,四洲記,交託給他,囑魏源編寫一書,介紹西方文明,振發國人,不能再閉塞無知,自以為高,想惟有中國天朝。這就是海國圖志。魏源不負所託,只以半年時間完成,凡五十卷,於1844年刊行,後來擴展到百卷,宗旨是知己知彼,“師夷長技以制夷”。書中及於西方的地理,歷史,人文,工藝製造,宗教,政治制度,並如何與西方交往,是中國近代第一本這樣的書,影響中興名臣曾國藩,及後來的華人出洋,及現代化的進展,也影響日本的維新。
  但1941年十月十月,朝廷再革林則徐各職,遣戍伊犁。中間有一段時間改命在河南治黃河,至次年二月才啟程前往。行至西安,又因染重病滯留療養。
  1842年八月十一日,近五十七歲生日,林則徐由二子,三子伴隨,從西安再上路,出關走向漠漠大荒,身遭貶謫,空寂淒涼的長途,但林則徐胸襟坦然,能隨遇而安。其浩然正氣,表露於詩中: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出門一笑莫心哀 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實難以無過立 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 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 嗤他趙老送燈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 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 試吟斷送老頭皮

  行程一百多天,終於到達伊犁。但林則徐以忠直為國被貶,很多人景仰禮遇。伊犁將軍布彥泰,參贊大臣慶昌,常就教於林則徐。
  在新疆約三年,林則徐受委勘察沙漠,建造水渠,開墾荒地。林不辭勞苦,任事忠誠,使人受感動,化荒原為沃土,勳績卓著。
  1845年十月,道光帝起復林則徐,授以三品頂戴,署理陝甘總督。次年,改任陝西巡撫。在任不到一年,再改任為雲貴總督,平定棘手的漢回衝突,因功加封太子太保,賞戴雙眼花翎。不幸鄭夫人在昆明病逝。
  至此,林則徐雖功名盡復,但已心力交瘁,1849年秋,決意致仕,扶夫人棺柩返回原籍。


晚清名臣左宗棠

  1850年一月,道經湖南長沙,左宗棠經胡林翼介紹來謁見。林則徐特設宴款待,見識左為難得的英才,相談甚歡;並把所蒐集的邊防資料交給左,並對他說:“此[英國]易與耳;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以後左宗棠處理新疆事務,實在得林啟發。
  1850年,知林則徐,用他,貶他,最後起復他的道光帝崩逝。林則徐也於十一月二十二日逝世。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71116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