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點點心靈.軼事 ✐2009-02-01


悲歡交集的鏤金歲月(十八)

瑞華浸信會在山東宣教概況

湮瀅

 


宣教士下鄉佈道


最後一位被迫撤離膠州的宣教士


任大牧師在膠州浸信會禮堂的結婚照

  1981年春天,我初訪瑞典烏卜薩拉(Uppsala),拜訪了我幼年就讀瑞華中學的英文老師任大牧師(Rev. Egron Rinell)。數十年不見,任大牧師已顯得相當蒼老,無復當年的颯颯英姿。他慨嘆時光匆匆,拿出一本照相簿,告訴我昔日伯特利神學院的同學們多已謝世,只賸他一人了。當時任大牧師已年近九旬,任大師娘則因患帕金森症住在醫院,只有週末才接回家中小聚。當年他們夫婦是在膠州的浸信會大教堂中結婚,這對璧人在膠州完婚是教會的一樁盛事。任大師娘也是著名的女高音,主日禮拜她在教堂中獻詩,聲震殿宇,餘音繞樑,令人仰慕。但轉瞬都已年華老去,我第二次再去拜訪後,老牧師夫婦便先後歸天了。

 


任大牧師在膠州浸信會禮拜堂舉行其結婚典禮

 

  瑞典浸信會在膠州宣教半個世紀之後,終於在1951年,中國大陸改變國體之後,被迫匆忙地離開了他們摯愛的中國教會與信徒。瑞典浸信差會的宣教事業,便這樣無可奈何的畫下了句點。
  1948年,共軍最後一次佔領膠州,瑞典的傳教士們多已撤離,但任大牧師一家卻仍留在原址不動,因任大牧師在膠州土生土長,並在這裏結婚生子,已視膠州為家。他不僅熱愛這片土地與人民,捨不得離去,更堅持留下,認為仍有機會傳福音。但卻接到軍方的命令:“任汝霖,你在這裏住的房子,吃的飯,喝的水,和呼吸的空氣,都是中國人民的。如今你已不再受歡迎,必須馬上離開!”任大牧師在接到驅逐命令後,只能撇下一切,攜帶少許行李,黯然離去。
  任大牧師離開膠州後,先到青島稍停,因瑞華中學無法再復課,實際上已經停辦了,便邀王校長到瑞典去訪問,同時參加瑞典浸信會成立百週年紀念大會。王校長在瑞典各地參訪一年後,於1949年返國。到達香港時,趕上了香港飛上海的最後一班飛機,回到中國大陸。任大牧師稍後由瑞典轉赴日本,留在東京數年,向日本青年學生傳福音。於1962年最後才由日本退休,回到瑞典養老。但任大牧師仍時時刻刻心繫膠州,我們談了許多學校中的往事,特別懷念王校長,但當時尚無他的消息。後來大陸開放,我由香港轉信到青島,輾轉找到了王校長,立刻向大牧師報了平安。後來二牧師任為霖夫婦等人組團訪問青島與膠州,見到了王校長等友人。大牧師的女兒拉力(Alice)寫信告訴我,他們訪問的種種。所以,任大牧師後來總算安心回到了天家。


王華亭校長(右起第三人)於1948年訪問瑞典浸信會差會並贈送禮品


山東膠縣瑞華中學校友在青島歡送任汝霖牧師夫婦及王華亭校長赴瑞典紀念

 


任大牧師離日本前與師娘合影

  任大牧師的兒女中,只有拉力住在他身邊照料,後來拉力的丈夫赫門遜也因心臟病離世,拉力便住在任大牧師遺留下的那幢小樓中。任大牧師家中留有不少膠州的資料;我收集到的這些珍貴歷史性照片,都是由他提供。據大牧師告訴我,當時在膠州全縣城中,只有西國宣教士才有照相機,那時大牧師也只擁有一台二手照相機,如今也只有他留下的這些照片,是全膠州惟一珍貴的資料。
  拉力不但精通英文,也能說膠州方言,並且可以寫中文信。昔日在中國傳道的宣教士們,要先進“官話學校”學習中國話,再聘專任教習,學習中文。不僅能說,也能書寫。拉力告訴我,任二牧師的師娘,曾將全部新舊約聖經都詳細閱讀了一遍。
  如今,拉力雖仍健在,但她父親那一代的宣教士們,均已先後謝世,只留下了他們對中國宣教的異象與熱情。

 

最早蒙召來膠東的瑞典宣教三傑

  在我訪問瑞典的任大牧師時,他交給我一本瑞典差會在華宣教五十周年的記錄,即山東瑞華浸信會五十周年史。由任其斐(任汝霖牧師之父)牧師,令約翰牧師及候述先弟兄共同編纂。這本史料,記載了瑞典浸信會在華宣教,自1891年至1941年間的宣教歷史,史料相當完整,彌足珍貴。

  在開宗明義的“弁言”中,記述瑞華浸信會於1877年,開啟國外宣教事業,並派宣教士到中國與內地會聯絡,當時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先生也來到了瑞典(1888年),在伯特利浸會神學院講道。戴氏報告了該會在中國的宣教工作,並鼓勵瑞典差會參與中國宣教事工。當時有三位神學生受感願意前往,這三位便是文道慎(Carl Vingren),令約翰(J.E. Lindberg)與任其斐(J.A. Rinell)。

文道慎牧師

  文道慎牧師於1890年受牧師職,並於次年三月到達上海,首先剃頭留髮,並戴上假辮,穿上華服,到安慶內地會的官話學校,先學習中國語言。隨後遊歷各地尋找適當地點宣道,他先到達山東煙台,登州,萊陽,最後才到膠州的小橋南頭,賃了八間房屋為居所,並開始宣教。但不幸因水土不服而病倒,隨即回國。後來改派至美國傳道,但終生念念不忘中國的福音工作。

令約翰牧師

  令約翰牧師於1893年與文道慎牧師同到膠州租屋傳道。1903年,令師母在膠州墨河橋首先設立了女子小學,後轉往諸城,購買地址,建造房舍,落地生根。並於1905年成立了諸城浸信會,擔任牧師及瑞華學校校長。令氏除宣教外,特別重視文字工作,著有中國祭先源流和儀式各國浸信會在華佈道事業等書。令牧師傳道,極重視社會服務工作,除設學校,醫院外,也熱心宣揚戒毒與婦女放足等事工,開風氣之先。他傳道的腳蹤遍及膠東,諸城,日照,莒縣等地,這些縣市為瑞典來華早期宣教之重鎮。


文道慎牧師

令約翰牧師

 

任其斐牧師


膠縣各界為紀念任其斐老牧師在教堂前設立之紀念碑

  任其斐牧師,我們稱之為任老牧師,當我就讀瑞華小學時,他已作古,印象不深。我只記得任老師娘,當時她住在大井街,每逢主日,她便乘一輛馬車去作禮拜。她的馬車朱漆覆藍布車套,看起來十分考究,這樣的交通工具在當時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至於任老牧師,只聽說過他的行誼,他亦為三位早期到膠州來宣教的主要宣教士之一。瑞華小學與瑞華中學均由他及師娘所創辦。在我的記憶中,1941年後,膠州各界為他樹立了一座紀念碑,石碑便矗立在大教堂的右側。記得當天是由韓鳳鳴牧師及膠州商會的縉紳逄會長主持揭碑儀式;石碑面上塗黑漆朱字,外面套一個黑布套,由教會的韓鳳鳴牧師與逄會長共同主持拉開布套的儀式。但這座石碑,後來竟與大教堂遭逢同一命運,都在文革時被搗毀了。還記得大陸初開放時,我寫信給住在教堂旁邊的馮纘庭老師,詢問教堂的情況,他的回覆是:“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馬太福音24:2)。
  想不到那樣一座宏偉美麗的大教堂,竟在一夕間毀滅了。任其斐老牧師為膠州浸信會的奠基者,一生工作於斯。他的兩位公子,大牧師任汝霖,二牧師任為霖也都克紹箕裘,繼承並發揚了宣教的事業。任老牧師1941年病逝青島,並葬於青島的萬國公墓,但這座公墓後來也因改建而湮滅了。


韓鳳鳴牧師及膠縣商會逄會長為任其斐老牧師紀念碑揭幕


任其斐老牧師夫婦

  任其斐牧師於1894年到達膠州,一面學習華語,一面宣揚基督,不久便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城中發生仇外運動,任牧師夫婦只好暫去煙台避難,但宣道工作從未中輟。到1898年才有四人受浸歸主,任牧師便在膠州設立了教會,同時還接受縣政府委託代辦郵政,為縣民通訊事業作出了貢獻。但不久後,在1900年又有庚子拳匪之亂,任牧師只好暫去青島避難。後在膠州的王台,冷家村與高密縣等,紛紛設立教會。迄1940年止,瑞華浸信會已成立十二區會,得信徒五千人。他以膠州為中樞,向四周擴展,並力倡奉獻主義,促使信徒積財於天,故日後差會資助減少,教會仍能屹立不搖,皆任氏之貢獻。任老牧師也重視文字工作,著有義和團(1906年出版),瑞華浸會十五年史(1907年出版),國外佈道事業問題(1910出版),及佈道工作的使命與我們(1932年出版)等書。

  任老師娘桂香,原畢業於瑞典師範學校,極注重宗教教育。她先後協助任老牧師在膠州設立了瑞華女校,瑞華中學,以及婦女道學院等。任氏夫婦在宣教之餘,也關心救濟事業。當時國家多事,農業不修,水旱災頻仍,兵連禍結,山東的官紳都對任氏信任有加,委其辦理各項賑災;他也任勞任怨,竭盡所能。任氏在膠州宣教長達四十七年,雖三度返國,均按期歸來。育子女五人,二子均進入瑞典伯特利神學院,畢業後奉獻在膠州傳道。任氏對膠州桑梓極有貢獻,他逝世後,膠州各界鄉紳因而為他立碑紀念。


膠州女校老師(中坐者為任老師娘)


左隅為令約翰牧師,右邊為任其斐牧師夫婦,他們於1894年抵中,
稍後他們的大兒子任汝霖在膠誕生(抱在任老師娘懷中之嬰兒)

 

本文選自作者自傳悲歡交集的鏤金歲月
台北:道聲出版社
(10641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15號,電話:(02)23938583)
(書介及出版社資訊: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04D/bookfiles-04D011.htm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90219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