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藝文走廊 ✐2021-01-01

疫境散記

凌風

 

  新冠疫情不只是數字,是真實的存在。
  我們住的地方,地不廣而人較稀。出門得戴口罩,嚴重破壞美容,會看到有的人是“佩帶”,而不肯戴,不得已才用來掩去面部。看來那是有些不自然。多希望這情況過去!
  說到自然界,好像也有些變化。周圍的環境,本來有相當多樹木;平常早晨起來,如果不下雨,有鳥兒總在人行動以先就覺醒,展開喉嚨,唱起晨歌來。有一小群綠色的野鸚鵡,嗓子還算不錯。這些日子,他們不再唱歌了—似乎不是偶合。有點兒難以相信,是他們同情社區的遭際而悲傷?
  有的人間關係談不是密切,不見面很少想念;現在限制社交聚集,反而會從記憶中浮現。這叫懷念吧?不問是叫甚麼,足能使你相信人的社群性。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完全孑然獨立。”四百多年前的詩人牧師但恩,說得確實不錯。
  疫情給你我有同屬人類的感覺,互相仇恨,隔離,是不正常的。“四海皆兄弟,天涯若比鄰”,到底感覺溫暖。
  現在生活在全世界的人,幾乎是都可以用互聯網連繫。還想着是面對面團契更好,近而更加親。
  聽說在疫症肆虐期間,親友不能踏入閾內互訪;若有饋贈得留在門外。這可有些像“雪夜訪戴”的故事: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裏想起好友戴逵,乘小舟往訪,及門而返。是乘興而往,興盡而返。當故事聽來豪爽有趣,總不如相見抱團取煖,向爐夜話好得多。
  年老的使徒約翰,寫信給主內的肢體,在落尾的時候加上附語:“我還有許多事要寫給你們,卻不願意用紙墨寫出來;但盼望到你們那裏,與你們當面談論,使你們的喜樂滿足。”(約翰貳書:12;約翰叁書:13,14)充分流露出團契的愛,是多麼自然而真誠!
  在另一方面,由於病毒流行旅行限制,被迫不能親身參與面晤,必須發展代替的團契方式;感謝主,給我們能有電子媒介傳播;待疫病過去,這些習慣仍然會留下,讓我們多加使用,未始不是好事。面晤雖然減少,仍然存在必須的交往,代替握手問安,而用合掌抱拳致意,未經誰提倡,無意間恢復古時的文化,仿佛是行夏服周。不是嗎,看到如今又流行着漢服,是否感覺文化復興的親切?
  還想到:當曾有更多方便時,沒有多作及時的探訪,關懷,旅行,真值得惋惜,追悔。

  讀鄭板橋“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

江雨初晴,宿煙收盡。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嬌鳥喚人,微風疊浪;吳楚諸山,青蔥明秀,幾欲渡江而來。此時坐水閣上,烹龍鳳茶,燒夾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間仙境也。為文者不當如是乎?

  板橋詩文畫,總是不缺“新鮮秀活之氣”,廁身官場,而無勢利俗氣,頗不容易,想必與他愛自然的性格有關。一個人能愛自然,欣賞自然,總不會壞到哪裏去。像是流落在外的孩子,心靈會聽到母親的呼喚,不忘溫暖的晚餐。

  人能說誠實話,是好事,也是責任。有話說:“要不就不說話,要說就說誠實話。”聽來很簡單,也合邏輯;只是行來不容易。因為說話是表明心裏的意思,如果表達的不是心裏想的,豈不違背了語言的功能?這樣的人,應該從始就不會說話,因說來就不配具有那麼偉大的恩賜!
  所以每人在說話的時候,先該這樣想一想。疫情嚴重,少在外面跑,該多靜下來默想。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210103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