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05-07-01


讀書樂

馬金多五經略解 Notes on the Pentateuch

貝赫奕(Harry Price)譯  拾珍出版社

 

  我起初以為是新譯的書。但翻開來看,覺得中文詞句有些不像現代人的用法。再看譯者“序言”,赫然發現出埃及記略解是“光緒丙午[1906]年”;利未記略解“光緒丁未[1907]年”;而創世記略解則是“1921[辛酉年]年”;民數記略解申命記略解,則沒有年份記載。這樣說來,譯者是將五經分開翻譯,所用的時間約在十五至二十年之間。如果假定出埃及記略解是最先完成,則花在翻譯上的時間,也已經將百年了!
  記得:在許多年前,曾略過閱此書的一部分,現在如逢故人,該是值得歡樂的事。我以為是新譯的書,原來已經是古典作品了。
  這樣舊的書,居然能夠再版,自然必是有其價值。現在是書多讀者少的世代;加以其譯筆不同於現代,似略有消化不暢的感覺。不過,讀來仍然覺得有味。

  馬金多的五經略解,為甚麼選擇舊約的前五卷,作為研究的對象呢?
  當然,一般信徒,在讀經的時候,常把舊約忽略過去,以為是艱深難解,也就把它當作無關緊要。其實,這種態度明顯是錯誤的。因為主耶穌在世的時候,常是引據舊約聖經;祂應付魔鬼試探的武器,總是“經上記着說”,所指的自然是舊約聖經;而且是出自五經中的申命記。在復活以後,主向門徒顯現,“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着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27)使徒們傳福音的時候,是根據舊約聖經,講明耶穌是基督。使徒保羅綜述福音要義說:“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3,4)可見要相信,了解福音,必須了解舊約的記載。
  為甚麼作者用“略解”(Notes)的方式呢?據他自己的說明,只是講顯明的教訓,已經夠了,是對讀者有益的,不必去鑽牛角尖,弄些艱深難明白的東西,以滿足某些人的好奇心;同時,他知道實踐重要,所以合於一般信徒的實行為目標。

神的百姓因為是屬神的,便應當遠離各樣的惡事,自己成聖。若是屬乎聖潔的神,豈能不成聖嗎?倘若古時有人問到以色列人說:“你為甚麼懼怕爬在道路上的小蟲呢?”他必回答說:“因為我屬乎那聖潔的耶和華,祂曾說:不可摸。”所以,現在若有人問基督徒說:“你為甚麼不隨從世人所看重的風俗呢?”他也要回答說:“因為我的天父是聖潔的,我也要成為聖潔。”這就是成義的根基;我們越發思念神的聖潔,必越發自己要成為聖潔。這不是出於自大的心,自己覺得比人更聖;乃是因為靠主的寶血,得以親近神稱為聖的;又因蒙聖靈的保守,就能成聖,這是神呼召我們的意思。(頁310)

  我們可以看見,他如何淺白易明的,說出聖經的真理,使人得益處。如果讀者只得着這一段,就值得你付出的書價了。

  在民數記第十二章,論到摩西受毀謗,有很好的勸勉:

惟願主加恩於我們,使我們能禁止舌頭不出惡言,不說長論短;在主的眾僕人,並無一個是沒有良善的,我們若說出他好處的話來,這豈不是好嗎?何必一議論他的不是呢。倘若找不到他的好,就可以閉口不說,或在施恩的寶座前說也可。或者我們偶然與議論主百姓的人同坐,就要立時起來,離開他們,甚至連聽也不要聽這害人的話。(頁396)

  這話對於現代人,同樣的有意義,或許更需要。因為現代人的品德敗壞,失去了相信人有好處的本能,以為都是像他一般黑的“天下烏鴉”,不知道有潔白的羔羊。所以他們寧願把人作壞的解釋,不相信有聖潔的模楷,以為是謊言,以為是必須打到的偶像,是應當破除的“四舊”。願主憐憫教會。

  著者是搞教育出身,知道如何教導。所以把一般以為枯燥的五經,化為活潑生動,易懂的敞開書卷。創世記是創造和蒙召新造;出埃及記是講信徒得蒙羔羊寶血救贖;利未記變成希伯來書的注解,注重聖潔;民數記成為教會的實際;申命記顯然是基督教教育。
  他的書,也得到極高的評價。

一次,有人問莫勒說:“在全世界上,究竟哪些書為你是重要的呢?”莫勒回答說:“即便全世界的書燒了,為我只須留下二本書就夠了;第一本是聖經,第二本就是馬金多五經略解。”(底封面引述)

  莫勒(George Muller, 1805-1898)是被稱為十九世紀“信心之父”的偉人,在英國波來斯滔以辦孤兒院有名,與馬金多同屬弟兄會,可能有所偏愛,難免過譽。不過,比他年輕十五歲的晚輩,受到如此推崇,已經是不容易了。

  書中立論,也難免特有弟兄會立場,或至少是表現當時弟兄會立場的例子。如出埃及記第十八章,論葉忒羅出主意,選派七十長老的事件,與民數記第十一章同看,以為摩西抱怨責任太重,“我獨自擔當不起”是錯誤的,以致神將其責任分給七十人。作者這樣說:

其實並不是摩西一人獨自擔當,因為有神與他同在,豈能說神擔當不起嗎?…我若真自謙,必專心倚靠神,而承當祂所託付的重任。…無論何事,又無論自己才能的大小,只一倚靠神,便能擔當了。神的能力是大的,祂用一個器皿,或用七十個器皿,都是一樣;神的旨意必成就。若是我推託不肯,神必另揀選器皿;我必吃虧,失去我的尊貴,如同摩西一樣。他說:“任重我擔當不起。”神立時將任挪去,並且將服事祂的尊貴分給七十人。(頁210)

  這可能與英國弟兄會傳統的反對教階制度有關。明顯的,在任何環境,向神發怨言是不對的。不過,這樣解釋是夠“屬靈”了,卻不能沒有平衡的問題:以弗所書第四章教會有不同的恩賜,配搭成為身體,發揮肢體的功能;而且是裝備聖徒各盡其職。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也是各支派分營列隊,有不同的領袖,組織;因為約二百萬人的會眾,行進,作戰,絕不是一個人擔當的事,這原則用用七十長老,很難看得出,又會有甚麼問題?而且否定“分工”,正是今天部分教會,缺乏組織系統,沒有誰負責,問題才是真大呢!有的人還說,教會不應該有“組織”,只是“配搭”!多麼無聊的字句挑剔!

  譯者貝赫奕,在翻譯本書的大部分時間,和合譯本聖經,還沒有出版。他所用的語詞表達,與我們現在所用的語文不盡相同;加上他的“另譯”,也不會有多大幫助,實在造成傳通的困難。不知為甚麼,在將一百年之後,出版者還是未加以修訂,否則對讀者可能有更大的助益。
  本書原版是六冊,4x6.5吋本,與J.N. Darby譯本聖經同樣規格,攜讀都方便得多。可惜,中譯本是如此堂皇壯觀的大本,就失去了廣傳和易讀的優勢。
  譯者在每卷書前,都加上序言,概括說明其要義。只在似是最早完成的申命記略解卷前,還另有一個“小引”,在說明當時教會的背景:

聖經的話是最寶貴的,也是極其要緊的,都是聖徒倚靠的根基。詩篇說: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作甚麼呢?”
可惜!現在有許多人想要將聖經毀壞了,不但是教外不信的人,就是在教會裏有名的傳教士等,也有攻擊聖經的,以致迷惑無知的人,引誘他們輕看神的話語。現在要眾人都曉得神的話乃是永存的,所以就把馬金多的申命記略解翻譯成中文,特特要堅固門徒的心,使他們知道主的話是永不可廢去的,也是門徒長久必須跟從的。(頁453)

  這段歷史性文字,表明了譯者可敬的心志,值得記念。這樣看來,姑且算申命記略解是最早完成中譯的吧,不幸百年之後,魔鬼仍然健在,而且似乎現今服食了“多種維他命”,因而更加活躍起來,在着力破壞基督人的信仰。看了這再版的古典好書,更加憬覺到我們應該奮力急起,效法前賢,着意文宣聖工,以培養造就聖徒,建立教會信仰的根基,預備我們主救主基督耶穌的榮耀再臨。阿們。(于中旻)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寰宇古今

科學知趣:磐石出油成河 ✍蘇美靈

藝文走廊

治家之本 ✍雅閣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無花果奇蹟 ✍蘇美靈

樂趣飄送

鮑魯定與“中央亞細亞交響詩” ✍曲拯民

談天說地

人最好的朋友 ✍劉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