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5-09-01


天涯若比鄰

亞谷

 

  似乎是遠古的事。那時,沒有電腦,電郵這類物事,電話也不普遍。有個母親,兩女兒同住在一城,而距離相當遠,就像香港同九龍一樣,也許是心理的距離,也許二者都是。作母親的,如果給每個女兒一封信,說同樣的話,實在麻煩,也嫌絮煩;如果用複寫紙一式兩份,收到“副本“的就不高興。他想出一個辦法:把同一封信,寫作二張,分寄兩個女兒:一個收到的信有頭無尾,一個收到的信有尾無頭;兩個女兒都想知道全信的意思,就設法聚合在一起讀。這樣,二女就必須要見面,也就多彼此了解。母親的用心良苦。
  你想這辦法好不好?現代人出版叢書,上下其卷,或舊代的章回小說,都是這個主意。

  “地球村”的觀念,只是一個觀念,並不是實際。誠然,現今的交通便捷了,地面上的距離相對的縮短了;但人的內心並不一定如此。人際的距離,才是真正的距離。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是“比鄰若天涯”呢!
  舉例來說:我們都感到“Junk Mail”的壓力,收到太多無聊的商業信件,以為是痛苦的事,甚或要求“privacy”,的權利,稱為“隱私權”,似乎是三百六十權外的又一權,巴不得鑽到洞裏,避免人家找上你。但另一方面,有身在鬧市無人問的人,幾乎鎮日完全沒有信件,盼長了頸子也沒有一封信,親人也不管不理。希望從你得到商業利益的,會找上你,似乎是近鄰;知道你沒有利用價值的,就不理睬你。
  電視新聞說:某地的一間房子,門口的報紙堆積沒人收,按門鈴得不到回應;幾天後,屋子裏傳出臭味。報告警察進去察看,發現房主已經不存在了,其遺蛻也真的開始在“屍解”了!多麼殘酷的現實!
  在現代都市社會,人像貨在倉裏,住在疊起的箱子裏。從前的社區,是人一四鄰,現在成了“六鄰”,不僅前後左右有鄰,還一上鄰下鄰。不過,人人早出晚歸,你不知道住在隔壁的是甚麼人,或是否還有人。

  交通便捷了,自然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但這些“節餘”下來的“紅利”時間,怎樣分配了?是否多看了親友?是否增加了與他們的通訊?絕大多數的情形是沒有。
  現代人的口頭禪是“忙”!
  我聽到人這樣說,就為他們慚愧。他們所作的事,並沒加多。如果與兩千年前的使徒保羅比較起來,我們少花時間用徒步跑路,乘飛機比橫越地中海的帆船快得多了,而且安全,又舒適。但他們作的工作,比我們多得多。為甚麼?
  現代文明的便利,增加了效率,卻減少了愛。
  他們的聚會,彼此“講論,直講到半夜”(使徒行傳20:7),今代人怎敢相信有這回事?那太沉悶了,要唱歌喊叫,抒發情感,講道只二十分鐘就好了。然後,紛然散去。與肢體團契,不是那麼重要。

  許多年以前,地面上只不過一家弟兄二人,不必為生存空間而鬥爭,哥哥竟然會打死弟弟!(創世記4:8)然後,昧着良心說:“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9)
  “相近的鄰舍,強如遠方的弟兄。”(箴言27:10)弟兄還是遠一些的好,免得太近了會有爭執。
  那麼,“誰是我的鄰舍呢?”有愛心,不怕距離遠,不怕阻隔。
  任憑他們滅亡,為甚麼沒有人管他們?用不着專家研究,不必到遠方去尋求;問題可能是在你心中。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長城印象 ✍郭端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下雪了 Let It Snow ✍郭端

談天說地

極峰的悲哀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我家失火 ✍凌風 譯

寰宇古今

誠實的重要 ✍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