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5-11-01


欲渡無舟楫

—儒學“天人合一”論的失落

謝錫命

 

  在中國儒學理論體系中,“天人合一”論,可謂是歷史悠久,流播最深遠,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不失為既吃香又時髦的現代人理念。它可像是哲學,又是宗教信條;介入生活的各個層面,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生活(時裝設計,建築設計,養生之道,中醫學,都追求“天人合一”);當前,又成了對付生態失衡,環境污染的思想武器,靈丹妙藥;還使人如醉如癡,如夢如幻,彷彿融入了天地宇宙,擁抱着自然,擁抱着永恆,沉浸在縹緲的冥想中…
  然而,這個儒家古老思想,真可以作為我們安身立命的倚靠嗎?
  溯其源,這理論起源於西漢哲學家董仲舒(前179-104)首倡的“天人感應”說(春秋繁露)。至宋朝理學家張載(1020-1077),正式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題:“儒者則因明致誠,故天人合一”(正蒙.乾稱)。就是說,他們認為天是有意志,德性的,主宰着人之富貴貧賤,生死存亡的命運。故此,人要通過心性的修養,做到合符中庸之道的“誠”和“明”,便可達到人性與天道合一,進入“天地境界”。
  在中華民族文化和思想史中,我們又看見這一儒學的核心思想,在歷代與時進退,改變其包裝內涵,與不同的思潮—佛學,道學,老莊哲學(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現代哲學,人文科學…互相滲透,互相糅雜。不但一些儒,釋,道集其一身的文人墨客津津樂道“天人合一”,一般百姓也各自有自己的“天人合一”觀。這個觀點,在中國人心中,可謂家喻戶曉。
  一些古典詩詞常在這方面給我們薰陶與影響。詩人們常常借酒澆愁,舒解自己仕途或政治上的失意情懷,酒後便覺“物我兩忘”,陶醉於“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李白自言“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與明月共舞,“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有的文人一味追求與自然相親,以一種特異的生活方式標榜於世。如北宋寫了千古絕唱“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林逋(967-1028),不做官也不娶妻,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惟喜植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這種情趣和委命於自然的生活態度,雖說潔身自好,但不能掩蓋其內心的空虛與孤寂苦悶。
  現代人又將“天人合一”論滲入風水堪輿學。這本來是建立在道學,陰陽,五行,八卦等基礎上的迷信活動,成為時尚風行起來了。有些人孜孜尋求,探討公司居屋的落點,門窗之朝向,傢俱的質地,顏色和放置,周遭“氣”的運行…,以為“好風水”,才能贏得天時地利人和,帶來健康,財氣,好運。本來居住環境適當講究舒適,典雅,美觀大方,是合理的考慮,但變成了捕風捉影,玄乎其玄,神乎其神的“天人合一”的追求,顯然是虛妄。
  我們還看到現代中國哲學與儒學“天人合一”論結合。這種哲學認為宋明理學,“天人之際”是中國哲學的核心,精華,根據時代及發展的需要,今天要借助西方哲學的邏輯分析方法,把我們民族深奧的,不可言狀的“天人之際”的秘道,化成清晰可言的概念,從而建立現在的新理學,新哲學。它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社會的人”,昇華到“天地境界”─即至極境界,成為“知天”,“事天”,“同天”,“超社會”,“超生死”的“宇宙的人”─永恆的人。如此看來,古時之“天人合一”論,到了二十一世紀,穿上宗教和現代哲學的外衣,使許多人看了都“老少咸宜”,其負面的影響就更大了。
  一種理論,與世推移,在各個時代有不同的闡述,它的真理性就值得懷疑。因為真理,必須如聖經所說,能“永遠立定”!
  “天人合一”論,從其開始,就如聖經在羅馬書所指出,犯了人類共同的大錯誤,把被造物─天,看成是永恆的主宰者,視之為有意志,道德的本體,從而“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藉着“法天”,“法地”和修心養性,試圖解決人類罪的問題,達至永恆。這些人的道理,不管說得如何頭頭是道,今天只宜作文化,宗教,哲學史去研究,若奉為人類得救的不二法門,那就如聖經所說:“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欲渡無舟楫”,這是“天人合一”論的失落!
  荀子(約前313-238)說:“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篇)荀子的話是智者之語。“假”者,借也;借助舟楫,可以渡江河,這是常識之理。然而關係人之永生的大事,人豈能自義自救?
  聖經啟示我們,受造之物因人的罪受敗壞的“轄制”(羅馬書8:21);公義不容罪的上帝,“如今祂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將震動天。’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希伯來書12:26-27)這是個奧秘,但將是必成之事實!現代科學發現,天地萬物蛻變,天災人禍連綿出現,越來越證實神的啟示決非虛言!但人類有永遠的盼望,神應許我們因信耶穌,“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裏”(以西結書1:13),這是“不能震動的國”(希伯來書12:28)。我們怎能輕信“天人合一”論,以身許給同樣受敗壞“轄制”的受造物,而不藉着耶穌基督,把生命藏在基督裏?
  目前人類想藉着高科技,和“天人合一”與自然融洽的理論指導,來最終解決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之難題,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但因為受了追求財富的心態影響,反而不斷地破壞環境。因此有一些科學家便提出了警告:1971年斯坦福大學人口生物學家保羅.埃利(Paul R. Ehrlich),及當時的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能源分析學家約翰.侯德倫(John Holdren)研究得出如下公式:I=PAT。即:環境受科技影響而破壞的程度(I)是人口(P),單位人口的財富(A)及所使用的技術(T)三者之乘積,亦即與這三者成正比。其意思就是說,人為着賺錢的緣故,所發展的科技,都不顧對環境的破壞,所以人口愈多,及愈有財富,則對環境的破壞便更嚴重了。由此看來,人類在保護環境,自然生態方面的努力,儘管其願望和出發點都是好的,但顯然不能自拔於自己不可解決的矛盾中。聖經卻啟示我們,“萬有都是靠祂(耶穌)造的”“一概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以西結書1:16-17)這位創造的主必再來,那是“萬物復興的時候”(使徒行傳3:21),祂“要將天地捲起來,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變了。”(希伯來書1:12)祂要“造新天新地”(以賽亞書65:17),那時“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以弗所書1:10)。
  儒學之“天人合一”論只是美麗的空想,只有救主耶穌才可以使我們追求永恆的夢想成真。聖經說:“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傳4:12)藉着祂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給我們通向永生“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希伯來書10:20)那就是說,過去人憑智慧想出來的方法,無論是哲學的,宗教的,都是又舊又行不通的路了。
  人啊!再不可在儒學“天人合一”的迷途中沉吟,徘徊了!
  舟楫已在,讓我們滿懷信心,踏上平安之旅,永生之航!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情人節 ✍劉廣華

藝文走廊

宋史立傳有欠平允 ✍天涯過客

寰宇古今

耶穌的腳印(八)馬撒大梗概 ✍殷穎

藝文走廊

思情話意 ✍謝順佳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西與東 ✍松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