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6-02-01


歷史中有“如果”嗎?

吟螢

 

  有人提出了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如果當初亞當與夏娃在遭受撒但試探的時候,堅守上帝的吩咐,拒絕了蛇的建議,不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而不致被逐出伊甸。那樣人類的命運便會徹底改變,而且神也不用去道成肉身與釘十字架了。也不會有今日世界上的紛擾與不安,以及人類的痛苦。果如是,那又將是怎樣一種景象呢?”而接下去,如果再假設一連串的“如果”,便會將整個歷史否定,將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否定。以此類推,你甚至可以將上帝的存在都否定了。那就連提出“如果”的你也不存在。“如果”也毫無意義了。
  以假設與懷疑的思維來看待歷史,是極端錯誤的方向,歷史學家對歷史的看法:在時空中發生過的一些事情,都不是單一的事件,而有其累積下來的原因。整個歷史有其“長期的合理性”。歷史是有跡可循的,而且許多歷史的事件,也都是循環的。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便是歷史循環的規律之一,當最初神創造了時空以後,歷史於焉開始。到基督再臨,世界(時空)結束時,歷史也會結束。這期間時間為一條長線,它將空間中發生的人與事件一一串連起來,便成為人類的歷史。而掌控這條線的,則是創造時空的上帝。這一串歷史中的每一頁,每一個故事,都在尚未發生之先,便已了然並掌握在無所不能與無所不知的神之手中。所以歷史是不會存在偶然的。所以“如果”的假設,便不能存在。如以這種思維去對待歷史,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是對掌握歷史的上帝之不敬。
  “羅生門”是日本大導演黑澤明的創意,其劇情說明人之罪性在現實中的掙扎與蛻變。故事可以有不同的假設,使人眼花撩亂,甚至真偽不辨。其實,像“如果”這種懸疑的思維,是撒但慣用的技倆,人在伊甸園中第一次邂逅撒但時,便中了牠的詭計:“上帝豈是真說?”(創世記3:1)“你們不一定死”(創世記3:4),這接連的兩個“如果”,便輕易地將人類推入萬劫不復之境。而當基督在道成肉身,成長之後,要展開彌賽亞的工作時,那惡者再向耶穌基督提出“如果”的試題,一連拋出“你若是”的老問題,等待耶穌上鉤(馬太福音第四章)。主也一再用“神的話”為應對的武器,而擊敗撒但大獲全勝。
  我們可以在聖經中找到兩處正確引用“如果”的例證,一是當亞伯拉罕向上帝祈求不要剿滅所多瑪城時,他向上帝要求:“假如那城裏有五十個義人,你還要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裏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麼?”(創世記18:24)亞伯拉罕並由此項假定的義人數目,往下遞減,一直減到十人,但所多瑪卻連十個義人也沒有,終於救不了這個罪惡之城。但這裏的假設是虛擬現在而非言已發生之事實的“如果”,且是善意的,而非虛設的圈套,要引對方入彀。另一假設是當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要舉國人敬拜,但有三位流亡的猶太青年卻拒不遵守,並向最有權威,可置他們於死的當權者挑戰。三位信心的勇士沙得拉,米煞與亞伯尼歌,抗聲向尼布甲尼撒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書3:16-18)。這三位青年勇士視死如歸,他們相信神必施拯救。但他們也不勉強神一定要拯救他們,而說了“即或不然”,意即如果上帝不拯救,他們也願為信仰而殉難。這個“如果”並非虛擬,而是要以他們必死的決心來守護對上帝的信仰,更與妄言歷史的“如果”完全不同。
  保羅便對哥林多的教會說過:“我指着信實的上帝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沒有是而又非的。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實在的。”(哥林多後書1:18-20)
  在時空中所發生的歷史事實,都是肯定而不容置疑的。歷史中沒有“如果”,“羅生門”的故事,可以虛擬在小說與戲劇中,但卻不可能虛擬在歷史裏。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寰宇古今

科學知趣 :活水的奧秘 ✍蘇美靈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秋海棠 Begonia ✍餘暇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彩虹冷盤 ✍民天

寰宇古今

狼人,人狼,狼與人 ✍天涯過客

藝文走廊

洋裝書與線裝書 ✍吟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