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7-04-01


詩律要領:一題-一眼關八立詩題

何鷹

 

  一題之立,往往三思難定。因為一詩四句或八句,或明或暗,都要與題目相關聯,方能奏結構縝密,意象渾然之功效。先以羅隱絕句(絕句以四句為篇限,佔了半闋音辭的篇幅或一個音節單元,也是格律之屬)為例,說明立題一事,頗費心思。
  羅絕原屬羅隱甲乙集.八.偶題詩,故偶題才是這首絕句的前定詩題。詩中提及的雲英,乃唐時鐘陵縣(今江西進賢)一個妓女的名字,這首絕句從詩句行文看出,是羅隱贈給她的。故後人就以贈妓雲英鐘陵贈妓為題,轉載該詩並加註釋。相信後人認為偶題不如贈妓雲英那麼貼切;因為後者更能“一眼關四”,而使“一詩四句,都與題目在形像上相關聯”。不過,前題偶題自有其道理在焉。其原始詩題是嘲鐘陵妓雲英,詩文解說詳下文。
  唐人寫格律詩,遇有詩文內容不便命題之情況,往往以“偶題”作絕句之標題,以“無題”作律章之標題(李商隱是無題詩人中的表表者,而他的某些絕句甚至古詩也有標以“無題”者)。
  “偶題”,也作“偶成”。上述詩題與詩文內容不相稱。像羅隱的絕句那樣其命題未能“一眼關四”之隱衷一如其名,在於一個“隱”字。隱者,隱括也,隱含也。也就是說,這首七言絕句的內容,讀者可從詩文的字裏行間看出,是訴說失意才子與風塵名妓一段韻事(儘管照其詩文語氣看來,題下故事以調侃手法出之)。與風塵名妓的戀情或交誼,是烘染失意才子悲情的手段而已。既然如此,標題反而以隱為妙。於是,偶題之不言而喻,就比贈妓雲英之露骨直說更勝一籌了。
  羅隱(833-909)生不逢時,又兼處晚唐亂世。本名橫,字昭諫,以十舉進士不第,改名隱。在終其一生的詩文中,都可見其鬱鬱不得志的隱衷。
  慨嘆格律詩立題費盡勞力心思之餘,令我想起李白(701-762)的一首七言絕句,有兩個題目:早發白帝城下江陵。若從起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句意立題,以早發白帝城較貼切;若從承句“千里江陵一日還”句意立題,以下江陵較貼切。這種命題鬧雙包的情況,不止李白一人有,其他詩人也有。事隔千多年,箇中原由,說來話長,書歸正傳為上。
  唐人的五言律章,偶有不便命題的情況。例如:

闕題     劉昚虛

道由白雲盡
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
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
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
清輝照衣裳

  闕題,即缺題。作者劉昚虛(“昚”同“慎”),江東人。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及第。“少年即善文賦詩,性高古,多交遊山僧道侶。與賀知章,包融,張旭號‘吳中四士’,尤與孟浩然友善。”全唐詩簡編,高文主編,佟培基副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由以上的詩文看出,此詩似是入山訪僧道或山中尋隱者一類之作。此行由山水觸發靈感,揮灑才識,吟成八句,卻嫌訪尋--入山不遇…一類之詩題太濫,太俗,不配標示他的古雅大作,惟有闕題才與之相稱。其處理詩題的心態,不外如是吧。
  說到古,雅,闕題當之無愧呢。因闕(缺)題之故,思想發揮的自由度也就更大了。同時,詩人特別使用拗句,該仄的字偏用平,該平的字偏用仄─滲入古詩的平仄句式─成功地塑造出古樸的意境。吟詠山居之作,此可謂別出心裁,頗能引人入勝。其閒適與幽逸之風範,為方家所公認。
  有關五言律詩闕題的章法,內容,律式和風格,可詳拙著唐詩律絕藝術頁181至189。
  至於七言律章無題詩人的翹楚地位,肯定非李商隱(約812-858)莫屬了。

無題     李商隱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蓬萊,仙島。青鳥,仙人西王母的使者。
  此無題七律,與劉昚虛闕題五律,詠嘆內容各不相同。李律以景襯情,劉律融情入景。而兩者皆托無題或闕題以寄意,都把心中不便言明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把李律理解為一首謳歌男女堅貞愛情的篇章,是以其八句內容為根據,且亦為古今方家所認同的。惟因這所謂“堅貞的男女愛情”,卻偏偏不能像詩經.周南.關睢所稱頌的那一種。關睢分三章,首章章四句。試比較:

關關睢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睢鳩,水鳥名。關關,求偶時的鳴聲。窈窕,秀外慧中的姿容。淑女,品德善良的女子。君子,國君之子或貴族之弟。逑,匹配。
  後有婚聯云:

昔日關睢歌四句
他年麟趾詠三章

  麟趾,詩經.周南,麟之趾篇。三章,章三句。言文王子孫宗族皆化於善,無犯無禮。後因以麟趾為頌揚宗室子弟之詞。此兼借指君子淑女仁厚,所生子女亦仁厚。
  顯然,上述之婚聯,乃秉承詩經.周南.關睢,和詩經.周南,麟之趾之傳統,頌揚男婚女嫁生子,誠家國之大事也。
  反觀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所詠嘆的不外兒女私情;這以儒家“文以載道”精神觀之應是如此。更何況,格律詩源自風,雅,頌,法承賦,比,興,是溫柔敦厚之詩教表現!故聰明的李商隱悟出箇中道理,以無題題之。這樣,對格律詩來說既“不傷風化”,對李本人來說又可名以文章著而流傳千古也。
  李的這首無題詩,寫兒女私情,一詩八句,唱絕千秋。
  後世的香艷纏綿小說,爭相引用李的無題詩句。清.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臨終為表她對心上人賈寶玉的愛情至死不渝,寫了捏在手心的,也是李的無題詩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上述李律無題詩經.周南.關睢相比較,見兩種愛情觀之異趣。
  由於李商隱寫下了至少六首一時間家喻戶曉,千年後仍廣為今人傳誦的無題七言律詩,就使讀者一看此類詩題,即“想入非非”,箇中內蘊心照不宣,所指事物也不言而喻了。無題詩也因此成了風氣呢。
  無題詩,像上述有章法富特色的作品,如此這般講過了。有題詩的命題立意又怎樣呢?
  有題格律詩的命題立意,開闢了另一番天地。先講以下一首五言律章,看其如何展示形聯意貫的好榜樣。

草     白居易

(一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賦得”,意即按照所出題目吟成。古時科舉考試,考官以古人詩句或成語,或各事物為題,使作五言排律詩六韻或八韻(兩句一韻,合十二句或十六句為一首),稱為試帖,題目上頭冠以“賦得”二字。唐.元稹有賦得數蓂試帖詩。文臣應制(應皇帝之命作詩),詩人集會酬答,亦復如此。乃至詩人觸發靈感,對景物人事而成吟,亦以賦得--名己詩作。人多為之,遂成一體,稱“賦得體”。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據云是白居易(772-846)早年的應考習作,至於另題,相信是後人為簡化詩題而換上去的。
  以為該詩之題,見焦距更集中,內容更概括,意態更撩人。八句裏頭,沒有一句是與草無關的。真是“一眼關八立詩題”之典範也。
  不過,若就首聯破題手法和尾聯點明“送別”顧題技巧而論,還是以原題賦得古原草送別較貼切。原題中的“草”,是“離離原上草”,而非“青青河畔草”,或其他的“墻頭草”,“路邊草”,“曠野草”。
  寫格律詩立定題目後,跟着的工夫就是破題了。破題,遣語點破詩題之謂也。這是由科舉考試作詩首聯必須破題的規定沿襲而來的傳統手法。成語“破題兒第一遭”源出於此。但世事可無絕對,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五律一首即屬例外。
  “離離原上草”是說:漫生在古原上的青草,長得多麼翠綠和茂盛啊!
  “一歲一枯榮”是說:冬寒枯萎了,春暖回復繁榮;歲去年來,不外如是吧。
  首句明點詩題中的“原草”,次句承而托之,用的是詩家抑揚大法之抑筆─與一般草本植物因應季候的變化而生長與凋零的現象同屬尋常;這難免被人視為“等閒之筆”呢。細味此句,即使揮抑筆而就,也能反襯出一個補足首句的界定意念:它不但是“(古)原上(的)草”,而且是一年一度由“枯”而“榮”的春草,非由“榮”而“枯”的秋草也。
  跟着,鋪敘“草”情的是頷聯;白居易由虛處入手,製出一雙千古傳誦的警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頸聯則遣實對之筆觸,寫“草”經“春風吹又生”後的空前壯觀:“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尾聯使出白氏看家本領:“卒章顯其志”:“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繳足了“送別”的題旨,留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思。
  以下三首例詩,前二首同目屬時,第三首異目屬地:詩題與內容,驟然觀之,風馬不接。但其命題異趣,頗值得玩味呢。

光啟四年春戊申   唐.司空圖

亂後燒殘數架書
峰前猶自戀吾廬
忘機漸喜逢人少
覽鏡空憐待鶴疏
孤嶼池痕春漲滿
小闌花韻午晴初
酣歌自適逃名久
不必門多長者車

  詩以朝代紀年與甲子歲次為題,詠的卻是亂後歸隱中條山中的閒逸雅趣。光啟四年春戊申,指唐僖宗在位由乾符,廣明,中和至光啟(874-888)第四個年頭亦是文德元年,歲在戊申三月。這年朝中大事及前後“亂局”真相,讀者翻閱青史便知其詳了。
  唐人也有以時序(甲子歲次)為題寫下絕句名篇者,例如:

己亥歲(二首選一)   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一作“漁”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己亥歲,即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此歲河東軍亂,黃巢入廣州,聚眾至百萬,旋率軍北伐,取江陵,沿江東下。這一年鎮海節度使高駢率軍迎擊黃巢“義軍”,並濫殺了無數平民百姓。曹松在翌年庚子初(廣明元)年寫下了己亥歲這首慨責濫殺無辜而封候富貴者的千古名篇。
  澤國,境多沼澤之國,此指長江南面及東南沿江水道縱橫之地區。

汴河亭    唐.許渾

廣陵花盛帝東游
先劈崑崙一派流
百二禁兵辭象闕
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雲鼓震星辰動
拂浪旗開日月浮
四海義師歸有道
迷樓還似景陽樓

  詩以汴河亭為題,詠的卻是隋煬帝遊廣陵,賞花玩樂,荒淫奢侈,終於國隨身亡的歷史教訓。這一歷史教訓,以汴河亭為鏡子,把興亡得失照覽無遺。
  隋煬帝楊廣為滿足東遊廣陵(揚州)之私慾,不惜勞民傷財,開鑿了一條運河,是為今之通濟渠。在其東段汴河之濱築有行宮,名叫“汴河亭”。其命題手法之奧妙在此!
  汴河亭詩,命題有畫龍點睛之妙。前三聯內容,都由通濟渠,汴河亭之構築,一眼關六帶起,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如臨其境,而為其勢所撼!
  這條通往揚州的運河,是將作者認為源自是崑崙山的黃河水分引流入所鑿渠道。運河一通航,皇家禁衛軍就跟着煬帝辭別了洛陽的宮闕,連三千宮女一起,乘着龍舟在鼓樂喧天旌旗拂浪浩浩蕩蕩的聲勢中開往楊州去!
  至於尾聯兩句,同樣是在此詩題“一眼”的“關”顧之下,體現“卒章顯其志”宗旨的。因為“汴河亭”三字,即可令讀者聯想到隋煬帝“我夢江都好,征遼亦偶然”的“宏國偉業”情景,以及他在江都郡(今江蘇揚州市)大築宮苑,闢作行都(其中以迷樓最為工巧弘麗)的荒淫豪奢生活;於是,朝政的敗壞,橫徵暴斂不在話下。而與此同時,“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蔡文姬悲憤詩)的呼聲,亦響徹雲霄矣。既然皇帝無道不仁,四海大舉義師(為正義而戰的軍隊),誓要討伐狗皇帝的造反運動是必然要展開的了。歷史告訴我們,“四海義師歸有道”,使隋煬帝亦如陳後主,落得個昏主淫君自取滅亡的下場。
  第七(轉)句,以“四海--”回顧首聯起句“--帝東遊”(“四海”-指四面八方的帝國疆土,也可代指皇帝),並遙扣承句“--崑崙一派流”。“四”與“一”,數字相對應;“海”與“派流”,皆以偏旁從“水”之故,而見其形象關聯之理趣焉。
  合句遣“迷樓還似景陽樓”遠聯起句之“廣陵花盛帝東遊”,二“樓”都曾在“東南之濱”,雖各盡一時之盛衰,興亡之教訓卻何其相似也。
  百二,典出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即是說:“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蘇林註語)。”詩中“百二禁兵”,指隋煬帝養在禁宮中能以少勝多的衛兵。
  迷樓:樓名。隋煬帝時,浙人項昇進新宮圖。帝令揚州依圖起造,經年始成。回環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麗,自古無有。費用金玉,帑庫為之一空。人誤入者雖終日不能出。帝顧左右曰:“使真仙游其中,亦當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樓。”事見迷樓記.說郛卷三二
  景陽樓,即南朝.陳.景陽殿,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側。禎明三年(589),隋兵南下過江,攻佔臺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後主聞兵至,與張妃麗華投殿內井中。至夜,為隋兵所執,陳亡。唐.鄭畋馬嵬坡詩:“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唐詩名篇,多可引作命題之佳例。杜甫的格律組詩秋興.八首,一題帶起六十四句,句句與題旨緊扣,如此偉構,格律詩中少有。有關內容,留待於八層條下詳述。
  以上所舉唐人例詩,其命題旨趣,一以物:白居易五律;二以時:司空圖七律光啟四年春戊申,曹松七絕己亥歲;一以地:“許渾七律汴河亭,同屬千古名篇。
  再看以下一首絕句,可知其命題用意之莫測高深。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全篇二十八字,無一字與書有直接關係。箇中奧妙,留待第七講詳述。讀者諸君也不妨先思考一下,再找出答案來。
  不論是律章或絕句,都是依照一定的字句排列和平仄譜式寫成的,這也是由古至今一千三百多年來詩家必須遵循的格律規範。
  下一個要講的要領,也是基於近體詩的格律規範之一─二半─二半闋音辭拈連成章,初學者可從中習取其拈連手法,並得到格律詩律章和絕句的兩個清晰概念。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藝文走廊

種樹與築垣 ✍亞谷

藝文走廊

馬利亞到她救主的墓 ✍凌風 譯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冬蟲草奇談 ✍蘇美靈

點點心靈

洗手,濯足,滌罪愆 ✍湮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