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7-11-01


藝文選讀

搖曳多姿的米書

 

  宋四大書家中,以米芾最具功力和富天分。其人機靈刁鑽,散漫不羈,好作怪特行徑以驚世駭俗,奇裝異服,所至人聚觀之。又好潔,不與人同器。嗜蓄石,嘗具衣冠拜石,呼石為兄。由於他的行徑古怪,因此人稱他做米顛。其實他是一個很聰明狡獪的人;所謂顛,只是任性加上作態罷了。根據“揮塵後錄”記載:建中初,丞相曾子宣與蔡京兄弟為敵。米與子宣啟,略云:“扁舟去國,頌聲惟在於曾門。策杖還朝,足跡不登於蔡氏。”明年子宣南遷,蔡京當國,即更其語以獻云:“幅巾還朝,輿頌咸歸於蔡氏。扁舟去國,片言不及於曾門。”他是這樣懂得奉承巴結,善於處世,試問何顛之有?
  “書者,如也。”米的書法風格,縱橫機變,稍帶輕佻,正如其人。書品實不如蘇東坡高,雖然寫字對東坡來說,只是文人餘技,不如米之專門,但東坡學問淵博,情感深厚,襟懷洒脫,併而發諸毫端,其書淳厚古雅,時復婀娜紆徐,觀之令人如飲醇醪,嚮往不已。故世人將蘇名排列在宋四家之首,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米評論書家,亦不如東坡公允,他好貶抑別人,標榜自己。並且用一種輕薄口吻去評人,如云:“蔡襄書如少年女子,訪雲尋雨,體態妖嬈,行步緩慢,多飾鉛華。”且作豪語說:“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其實他自己的書法,正每有惡札之筆。
  但他的書法在宋朝的確佔有很高的地位,東坡甚至將他比諸鍾,王,又贊他的書“超逸入神”,“沉着痛快”。他的成功並非倖致,是和他不斷努力研習分不開的,他“自少至老,筆未嘗停”(“避暑錄話”)。更兼他早年得遊內府,見歷代名蹟,家裏收藏古帖亦甚豐富(“清波雜志”)說他:“巧偷豪奪,故所得為多。”),他努力摹習古人,取諸長而自成一家。他在“述學”稿中自稱從顏,柳,歐,褚,沈等以窺晉,魏,並追竹簡鼎銘,在唐人中,以學褚為最久,他是這樣廣泛地向前賢吸取營養的。
  他寫得最好的是行書,草書稍遜,篆書僅見“真宗御製詩”一種,此帖頗欲自立面目,惟筆力較弱,神采未足。隸書未曾見過,前人評論,說他的篆,隸都不怎麼好。他的行草看上去好像縱逸不拘成法,其實是出於古法為多。正因他熟悉古法,深明書理,將古法靈活運用,發揮盡致,無論正鋒側鋒,方圓肥瘦,着筆都成妙趣。自稱:“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此雖屬矜己凌人之語,但其行筆的確甚富變化,搖曳多姿。一筆之中,正側鋒兼用,雖細如髮絲處,一樣具備俛仰向背,轉折頓挫(晚年率意之作除外)。字的結構,疏密對比很鮮明。密的部分有時不夠密,再補搭一筆,幾令密不透風;或先行一筆是乾墨,後一筆是濃墨,兩筆幾乎拼在一起,僅從濃淡中分辨出兩筆來。這正和他所寫的雨山一樣,山上佈着濃濃密密像模糊但又分得清楚的點,在適當處留出空白來,虛實相生,對比成趣,他的書和畫是有這樣相通之處。
  他流傳下來的法書頗多,墨蹟如:“蜀素卷”,“苕溪詩”,“褚臨蘭亭跋”都屬精嚴之作。前二帖都在元祐戊辰,未易“黻”為“芾”時所書(按:“芾”與“黻”通,同讀弗音,不讀沸音,芾其實即黹之省文。):“蜀素”沒有狂怪習氣,當是心閒氣定時所書,其中有些字畫,頗像王獻之的“鴨頭丸”,董其昌說:“米元章此卷如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當是合作。”


蜀素帖
宋/米芾/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苕溪詩(部分)
宋/米芾

  “苕溪詩”頗多北海法,米在“述學”稿中雖未提到學北海,但他的字往往有北海法在內。可惜此帖寫至最後兩行,忽然鬆懈下來,未免美中不足。“褚臨蘭亭跋”行筆頗近褚遂良的“哀冊”,米此類細行楷,往往用褚法來寫。“李太師帖”裊娜有致。“米氏有庵”札,純以側鋒出之,另具一種風神,有些地方,側而幾近於偃,卻又恰到好處,不令變為偃筆,此札運用側鋒,達到盡態極妍的地步,“東坡枯木竹石圖後五言律詩帖”,體近“蜀素”,亦至精妙。“紫金研帖”,筋骨雄毅。“珊瑚帖”雖甚寫意,但筆力稍輕。“一年復官”牘,前半草率,後米頗類顏行。“天衣禪師碑”墨氣濕潤,或疑為偽蹟,其用筆卻頗有可取之處,惜裝裱時破壞了原來的章法行氣。“辨法帖”,“大字天馬賦”,毫無好處,恐是偽蹟。石拓方面:“天馬賦”頗著名,用筆亦至雄強犀利,但稍嫌有惡札氣。“方圓庵記”雖暢麗,又嫌稍為流熟。米草本不及行,獨“群玉堂帖”中“仿武帝”草書,極精妙高古,有六朝人遺意。刻本大字“虹懸舊題”,“述學”俱佳。“虹懸舊題”甚秀勁,多飛白筆。“述學”超妙有晉人意,米傳世名蹟還有很多,以上只略舉其大概。
  由於在宋四家中,米書最富意趣,又有“沉着痛快”之評,因此有些學米的人,往往高談寫意和痛快,隨意亂揮,遂至輕率狂怪,不可救藥。殊不知米書是有很多澀筆的。他的“沉着”和“痛快”本是一體,並非分割開來的。竊以為能澀方能“沉着”,精熟方能“痛快”,澀而後加以精熟,方能達到圓滿境界。研究米書是不應放過他的澀處的。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大峽谷日出 ✍郭端

點點心靈

笑有時 ✍余卓雄

談天說地

人的腳步 ✍于中旻

書香陣陣

讀書樂:直奔永恆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走後門 ✍劉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