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08-04-01


犧牲

傅三川

 

  為了協助全球工作的發展,救世軍教會每年都會推行“克己運動”,鼓勵其會友將一週的入息全部獻上。所籌集的基金分別用在訓練,宣教,社會福利及扶貧事工方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的金錢會用在一些比較貧困的國家,然而,這一筆款項也包括來自這些貧困國家的捐獻。
  “克己運動”起源於1886年,由一名救世軍軍官(牧師)為響應創辦人卜威廉大將的呼籲,使救濟及福音的工作擴展到世界其他貧困的地方,便實行節約克己,把原來花在每晚所喜愛的飯後甜品上的開支省下來,作為捐獻。這筆款項數目雖小,每年只不過五十便士,然而,他的心願卻成了其他信徒的一個榜樣。
  其實,信徒們參與這項“克己運動”,是要面對很實際的挑戰和考驗的,因為缺少一週的收入會直接影響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開支。面對一大堆不能逃避的賬單,還有家庭,孩子及個人的需要等,在經濟上的安排便要小心地處理及分配了。我覺得最好的應付方法就是把“克己運動”的奉獻也列入家庭每年的財務預算內,成為一項必要的支出,這樣便能有備無患。換句話說,參與“克己運動”就是願意在金錢上作出“犧牲”。
  論及犧牲,在今時今日一個以高舉消費主義為重,及擁有物質為目標的社會裏,相信一般人的反應不會十分熱衷。或許有人會認為,上一代比這一代更能吃苦,不貪生怕死。若以中國近代歷史為例:推翻清朝建立民國,八年對日抗戰,共產政權的成立等,多少人願意為了救國救民的理想,流血捐軀,付上了生命的代價。反觀現代人的心態,在生活條件好轉的情況下,似乎一切都是“向錢看”,完全失去了犧牲的意念。
  在我而言,問題的關鍵不在乎:“現代人是否仍願意犧牲?”,而是:“究竟有沒有值得犧牲的對象?”若有值得犧牲的對象,我深信總會有人願意為其犧牲,甚至於擺上生命。
  其實,我發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日豈不都是為着某個人,某事件或某理想而作出不同程度的犧牲嗎?這類“可歌可泣”的例子,由父母為子女前途所作出的犧牲中,可見一斑。父母會絞盡腦汁,節衣縮食地為子女供書教學,甚至設法讓其出國留學,或千方百計地為他們安排入讀最好的學府;至於其他課餘及興趣活動方面的負擔就更不在話下了。
  我認為犧牲必須要心甘情願,否則就會失去了意義。被強迫的“犧牲”是一種變相的懲罰,會令當事人感到無限的痛苦。再者,犧牲的大小與犧牲的對象成正比。對象若是貴重,所要付上的代價則會更大。無論如何,每一次的犧牲都應經過仔細考慮後才採取行動,因為沒有人會願意隨便地作出無謂的犧牲。
  另一方面,犧牲的真義是超過了公平法則的範疇,它只能以愛去衡量。受難節是記念人類歷史中最偉大的一次犧牲事件。神子耶穌為擔負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使凡信祂的人有永生的盼望。福音的信息正是要告訴我們一個無罪的人願意為有罪的捨命。聖經說:

“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7-8)

  我們或者永遠不能明白為何耶穌竟會為世人身懸十架,受苦受死。這是一個信仰上的奧秘。然而,我們或能體會到耶穌犧牲的精神,祂的死肯定了人的價值及尊貴。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天之驕子 ✍劉廣華

談天說地

奧林匹克運動會有感 ✍史述

書香陣陣

讀書樂:標竿人生 ✍文中旴

點點心靈

“品泉”餘韻 ✍湮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