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9-10-01


拔摩島上的遠眺

謝錫命

 

  古代詩詞中,有不少寫“登臨”的佳作。魏晉南北朝時,文學理論家劉勰(約466-520)的文心雕龍說:“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意指:登高可以遠眺,高瞻遠矚,觸景而生情。這有一定的道理,然說“義必明雅”,則有點籠統,誇大了。我們還得作具體的分析。
  登臨詩,或哀嘆國家興亡,或感懷一己身世。所發的感慨,反映出詩人如何觀察歷史,人生,其視野的角度,廣度與深度,也看出他們眼界的侷限。詩人說:“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從此時此刻的“一時登覽”,詩人越過漫長的時間隧道,追溯到遙遠的“百年”“千古”,看到了其中的“興亡”,“悲笑”。這是很大的筆力與概括力!但是,詩人不能測知歷史車輪的去向,不能掌握人生的前途,所以,撫今追昔,黯然神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我們今天讀着這些悲凄的詩句,不由不想,人怎樣才能打破這個侷限呢?
  登臨詩中也有純粹寄情山水之樂,流露士大夫閒情逸致的。他們會“放盡樽前千里目”(陸游“登擬峴台”),吟出“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宋王安石“桂枝香”之類隹句。然而更多的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唐杜甫“登樓”)似的“愁”;“醉眼迷登眺,路迢迢,恨滿千里草”(周邦彥“早梅芳.喜遷鶯”的“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淚”。“愁”,“恨”,“淚”三個字,是登臨詩的核心字,是登臨詩的主調,色彩。為甚麼對一個登臨者,“良辰好景”只是“虛設”?為甚麼“遠眺”只看到了人生如夢,壯志未酬?我們今天雖然不至像古人那樣,“登高遠望,使人心悴”,但生活中常“愁”,“恨”,“淚”不能抹去。我們又不由不想,甚麼樣的人生“遠眺”,才是永遠的盼望?
  二千年前,主耶穌的使徒約翰,站在愛琴海的拔摩島上,作了如此的“遠眺”。他“被聖靈感動”(啟示錄1:10),寫下的不是一首“登臨詩”,而是聖經裏最後一卷,充滿預言,瑰麗奇偉的啟示錄。給全人類展示了一幅最美,最真實,最鼓舞人心的“遠眺”畫圖。這畫圖,與整本神所默示的聖經,啟示着同一真理,同一個盼望;是所有先知,使徒,在約一千五百年裏的不同時期,共同描繪的一幅圖畫;如今更清晰,更細膩,明朗了!
  約翰不像古代詩人那樣去“登覽”,因那不是遊覽景點。在第一世紀,拔摩島是羅馬政府放逐,囚禁犯人的地方。羅馬政府迫害,殘殺基督徒,年邁的老約翰,“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啟示錄1:9),被羅馬政府放逐至此。然而,他的心境,完全沒有中國古代詩人的“愁”,“恨”,“淚”,相反,他感到能與當時同樣受逼迫的基督徒弟兄,“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啟示錄1:9),正是自己的福分。若不是真理的感召,若不是心中抱着一個真實的“盼望”,何來這種忍耐力量!他的“眺望”,是真言的流露。
  在荒涼的島上,神使約翰看見了“異象”(啟示錄9:17; 12:1,3; 15:1),又聽到了神的兒子主耶穌親切地對他說話的聲音:“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着死亡和陰間的鑰匙。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啟示錄1:17-19)老約翰在那極惡劣的環境下,默默地寫,照着那位能“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以賽亞書46:10)的全能全智者的啟示,大膽地寫,忠實地寫。他的視野,超過了一切古代登臨詩人,超過了所有自以為掌握了宇宙,人類歷史“玄機”,並通曉宇宙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宗教家,哲學家,史學家。他為全人類作了一次通向永恆的“遠眺”,看到了:人類歷史的發展前景及其終局;驚心動魄,威嚴而又公正的最後審判;人類從罪的捆綁中最終獲得拯救,通往“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彼得前書1:4)的“新天新地”。這是“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裏的奧祕”(以弗所書3:9),如今在約翰的“遠眺”裏,和盤托出,完全展示出來了。約翰像一個誠實的作者為其著述寫“序言”一樣,在啟示錄的開頭,他掏出拳拳熱忱,坦率的心對讀者說:“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啟示錄1:3)。我們應做個有福的人,這個“遠眺”,是上帝賜給全人類的。上帝是“信實的”(申命記7:9),“神決不能說謊”(希伯來書6:18),約翰看到的,是“正在”和“將來”“必成的事”!
  約翰的“遠眺”告訴我們,這“必要快成的事”(啟示錄1:1)的來臨,其關鍵決定於一個“來者”。這個“來者”,要為“必要快成的事”“誠實作見證”(啟示錄1:5)。祂,就是神的兒子—耶穌。
  在約翰“遠眺”的盡頭,也就是啟示錄的結尾,我們聽到了耶穌與約翰的對話:

  “證明這事的〔耶穌〕說:‘是了,我必快來。’
  〔約翰:〕‘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示錄22:20)

  這是神與人的對話:一是神的兒子耶穌的“應許”,一是代表人類信而得救者的“心願”。這,使我們不由得不想起前面說過的登幽州台歌。一千三百多年前,懷才不遇的初唐詩人陳子昂(661-702),站在幽州台上(今北京西南),獨立蒼茫,想到人生的渺小,而天地之悠悠。他在世間的“古人”,“今人”,“來者”中尋找,看不見一個可使他一展抱負的“明君”,於是“獨愴然而涕下”…古往今來,這首蒼勁悲涼,情懷激烈的詩,引起無數人的共鳴。人的生命道途,理想,際遇各有不同,但因悲歡離合,天災人禍,疾病死亡…而產生的“愴然而涕下”,則天下比比皆是!人類若不是靠上帝拯救,子昂式的“淚”,必將無止境地流下去…約翰的“遠眺”與陳子昂的絕然不同,他尋求的不是來自地上的“救世主”,而是看見了那位從天而降的“來者”—耶穌。耶穌就向他展示必來的“新天新地”:主“要擦去他們(世人)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
  然而,世人對主的再來,卻採取淡然,漠然,惑然,以至譏誚的態度:
  主耶穌在世的時候,預言在末後的日子世人的心態:那時人們只顧“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路加福音17:27-28)。對照這些話,環顧現實,愈來愈酷似了。這話不是說那幾樣不可,而是指世人心中沒有祂,只迷戀世俗,沉醉罪中之樂;
  聖經又預言,在末後的日子,那些自作“聰明”之人的“懷疑”,“譏誚”心態:有一段經文說,“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裏呢?’”他們忘記,經上說“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誤,其實不是耽誤,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3-4,8-9);另一處經文更警誡世人,“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你竟任着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至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馬書2:4-5)
  聖經裏一位詩人說:“你(神)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着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詩篇90:8,11)所以,主耐心等待我們悔改,但我們的悔改,卻不可以一刻遲疑,停於等待呀!
  主必再來,“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希伯來書9:28)祂甚麼時侯來?“惟有父(天父)知道”(馬可福音13:32)。我們的心,要盡快從“不願”走向“願”;祂將以“公義的冠冕”,“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4:8)。
  我們靠着主,可以走過從“不願”到“願”的“心路歷程”。聖經裏,有一位信主前,曾積極參予“逼迫殘害神的教會”(加拉太書1:13)的使徒保羅,他後來為主所召,被主大大使用,寫了新約中差不多一半篇幅的十三卷經文。他“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提摩太前書6:12),為傳耶穌的福音,“作了帶鎖鍊的使者”(以弗所書6:20)。保羅這樣“剖心析膽”,坦誠披露,自己是怎樣從極其“不願”到極大的“願”: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摩太前書1:15-16)

  保羅這“心語”,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多少信心軟弱的人,多少被魔鬼恐嚇,覺得自己有罪而不敢親近主的人,從保羅這句被聖靈感動而說出來的信仰自白,得着安慰,得着鼓舞,得着起死回生的力量,從而勇敢地回轉歸向主。保羅的體會,和當年被放逐在拔摩島上的老約翰一樣,都為“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而自豪。他們為同一個真理所感召,為同一個信仰所鼓舞。他們堅定地抱着共同的信念—主必再來!
  耶穌是“復活的主”(哥林多後書5:15),祂“知道萬人的心”(使徒行傳1:24),祂“愛世間屬自己的人”,而且“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13:1)。祂早就站在你的身邊,期待你打開心門迎接祂,祂就賜你權柄,“作神的兒女”(約翰福音1:12)。
  我們不必去拔摩島,讓我們憑着信,順着保羅,約翰,所有使徒,先知的方向向前朝望,神“能明亮人的眼目”(詩篇19:8),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定會逐漸理解,那拔摩島上的“遠眺”。當時實地發生過的,耶穌與約翰的對話,其聲音二千年來響徹雲霄,迴盪大地。這聲音,對今天每一個人,不是遙不可及,也不是遠不可追。凡願意追求真理的人,讓我們親耳聽到主說“是了,我必快來”這句極其親切的話,讓我們從內心作出當年約翰的回應:“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點點心靈

 ✍余卓雄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牆 Walls ✍郭端

寰宇古今

暗室之后—蔡蘇娟 ✍曲拯民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橋 Bridge ✍郭端

藝文走廊

種樹與築垣 ✍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