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心靈 ✐2013-12-01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陸國城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老子曰: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榖。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至數譽無譽。”

其意是:所以高貴以低賤作為根本,高以低作為基礎。因此諸侯王自己稱自己為孤德之人,寡德之人,不善之人,這不是以低賤作為根本嗎?難道不是嗎?所以最高的稱譽是不需要誇譽的。一個社會必然有其階級性,如果人人都高貴,那就沒有低賤,你的富裕是有窮人的貧窮來保證,也皆是一個社會必然有的階級性。一切榮辱都是交替變化的,尊貴是以卑賤為根本的,高是以下為根基的,卑下是一切高高在上的基礎。因此,瞭解到貴賤,高下的辯證關係,做人就不會太張揚,過於張揚就會自取其辱,而凡事懂得處下,居後的人才能長久的立於不敗之地。繁華不會長久,這其實是辯證法思想,老子的學說就是充滿辯證法思想,所以必須是老子;而孔子的主張是貴賤有序,要遵守禮樂制度。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第六)

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別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 孔子認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得謙讓。可見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

“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裏謙遜的,必得尊榮。”(箴言29:23)

同時,孔子強調,仁德的人應該凡事能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個人成功的同時,要幫助別人有所建樹。如此看來,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讓他人好,要盡社會責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夠“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 驕傲來,羞恥也來;謙遜人卻有智慧。”(箴言11:2)

“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

這是孔子對子貢一個提問的回應。子貢的問題是:

“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孔子在論語.雍也第六中還說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這裏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相似的含義,但是後一句話較為消極些,而前一句顯得主動,積極。自己想立足社會先使別人立足社會;自己想要富裕先使別人富裕。人生兩樣最難捨,一是財,一是命。只要有利於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財產都施出來,就是施。這太難了,雖然做不到,也應心嚮往之。自己都不願去做的事情,憑甚麼要別人去做呢?自己不願意去做,就不要讓別人去做吧。我想成就或成功是建築在大眾的基礎上的,在不斷的幫助別人的同時,你也在無意中確立了自己的成就和成功。第二句意思差不多,把第一個“達”理解成享受成果,理解力,達到智慧的高度。

“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4:8)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這兩句話與上帝的教誨如出一轍:

“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裏謙遜的,必得尊榮。”(箴言29:23)

神對於高傲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在暗中讒謗他鄰居的,我必將他滅絕;眼目高傲,心裏驕縱的,我必不容他。”(詩篇101:5)

我們無論多貴,多高,必須謙卑。因為貴與高都是從賤與下逐漸發展而提升的。

“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祂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分爭的人。”(箴言6:16-19)

貴者從容,高者淡定。從容優雅,面對一切。越是真正有內涵和能力的人,越是低調,沉着,淡定從容,處世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貴者,遇事不慌,敢為敢不,沉着從容,是寧靜致遠!信靠耶穌,更是一種心靈的外延,一種境界的昇華!人生百年匆匆過,賤下淡定才幸福。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4:2-3)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馬丁路德 ✍文中旴

寰宇古今

創辦金陵大學的文懷恩博士 ✍曲拯民

談天說地

富蘭克林:一家四代兩國 ✍史述

談天說地

天並非上帝 ✍余卓雄

寰宇古今

十字軍 ✍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