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15-06-01

人生四夢(三)

樂園夢

殷穎

 

  陶淵明與曹雪芹所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兩個美夢破碎之後,接下來便要遠馳歐洲,去體會一下與莎士比亞齊名之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失樂園Paradise Lost)的夢境了。
  人類失去了伊甸樂園,是多麼遺憾且不甘心的事,而亞當犯罪被逐出了樂園卻是歷史事實(創世記3:22-24);失樂園史詩中,彌爾頓以萬句長詩詠寫了這個史實,詩作成為十七世紀英國文學的瑰寶。

活着不只靠食物

  樂園(伊甸)夢是中國式桃源夢與紅樓夢以外的新意識與新夢境;桃源夢與紅樓夢的共同特點都是逃世與避世,伊甸夢則反是。彌爾頓積極勇敢面對現實,他對人性有深度刻劃,將人類墮落與被逐出伊甸的原因以長詩抒寫,細說人內心的掙扎及對惡者撒但的控訴,對人性有極深入的剖析,並代表人類喊出內心的苦悶,與面對失去樂園的痛苦。彌爾頓將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之境遇攤在真理之下,惡者以誘惑為網罟,瞄準人性貪婪盲目追求知識與易被情慾蒙蔽,故其所設立之網罟無往不利,不只將第一亞當成功捕入彀中,使其墜落,甚至令其被逐出了樂園,亡命荊榛大地。彌爾頓由心中發出怒吼,以無限眷戀並積極的企圖,盼能由失樂園恢復對伊甸的嚮往。


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伊甸園
Adam and Eve Driven out of Eden, 1865
by Gustave Dore, 1832–1883

  他以清教徒的理想獻身革命,欲推翻腐朽的英國王朝,故積極參與英國的宗教革命,投身政治,最終導致身心俱疲,雙目失明,成為一個盲詩人。他也曾因革命失敗而短暫繋獄,但旋獲釋放。之後他便全身全心投入史詩創作,以口述方式完成磅礴恢弘的史詩,寫出曠世佳作失樂園復樂園Paradise Regained)長詩。他在復樂園中,以新約路加福音記述基督在曠野受試探,深度描寫人性與撒但第二次交鋒之情慾的抗拒與鬥爭;第一亞當因失敗而遭逐出樂園,但第二亞當(基督)卻在第二回合中成功戰勝撒但的誘惑,回復了樂園。評論家對二書之評價,多認為復樂園的功力不及失樂園
  在復樂園中,他強調人子基督以人性戰勝惡者,由基督與撒但的誘惑搏鬥中,證明人性也可戰勝罪惡的誘惑。但且慢,基督只是以純人性戰勝撒但的誘惑嗎?此處或有可討論的餘地。彌爾頓描寫基督在復樂園中受試探,正如當初第一亞當在伊甸園所遭受的略同,撒但也是用當初試探亞當的老套來試探耶穌,因為道既然成了肉身,則基督的肉身便應與第一亞當的肉身相同,也應具有同樣的弱點,昔日撒但在伊甸園中所使用的策略,以攻擊亞當肉身及其情慾之弱點為主軸,即食與色;夏娃食了禁果,是因盲目求知與肉體的食慾,而亞當聽從了夏娃進食,則是出於對妻子的愛情。所以這兩樣都為人性中最基本的弱點;莊子便說過:“食,色性也。”幾乎無人可逃過此二關,但撒但以食相誘,基督卻餓着肚子峻拒了。


基督受魔鬼試探
The Temptation by the Devil, 1865
by Gustave Dore, 1832–1883

  基督戰勝撒但是單靠人性嗎?基督的神性在此時有沒有出現,是一個不易解答的問題。而基督勝過撒但,應非單靠人性的意志,而是上帝的話。“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當初亞當與夏娃不能拿出上帝的話來擊敗撒但嗎?上帝已囑咐他們:“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7)所以當初亞當放棄了上帝的話,而導致潰敗。基督的神性,也並非上帝口中像亞當吹的那口氣,因基督自己就是上帝。

創造繁衍的真情

  彌爾頓也在他的復樂園詩作中,觸及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一個歷代聖經學者都不願碰觸的問題,即耶穌道成的肉身中,有否性的存在?因聖經中未曾提及,故保守的信徒咸認為不易提出此種問題,如提及則是對基督的褻瀆,是不敬的,而且經上有話說:“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希伯來書4:15)“凡事”便應包括了“性”的試探,所以也應該可以交待了。
  但彌爾頓在詩中卻提出了這個問題,應是冒了大不韙。當基督在通過了第一關,不以食物受惑之後,便有撒但使者進言:“當以女色引誘”,魔鬼連忙擺手說:“不可,不可,聖子正如亞歷山大,對女色不屑一顧,不可能在色情上越軌。”(見復樂園原書55頁)這是一個大膽的說法,彌爾頓應受了十六世紀人文主義的一些影響,但他是一個改革宗的清教徒,在神學思想上應是很保守的。他詩作中提出的這個問題,應根據上帝對第一亞當的基本要求,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世記1:28節),因此上帝才會為他再造夏娃,使二人成為夫婦,才可以繁衍後代。而第二亞當的任務,只是單純的救贖,道成肉身就是為了要釘十字架,以死代替歷代及普世的罪人,毋須繁殖,所以基督的肉身應對性免疫。而這些事最清楚的莫如撒但,所以在三個試探中,不用女色。聖經雖未明言,但彌爾頓的長篇史詩中,卻自然映現,亦可發人深思。

心靈深處的伊甸園

  “生而不近女色”應為一種特殊的恩賜,保羅既具此恩賜,但後世教會規定傳教士(神父與修女)要以基督與保羅為例,不能婚嫁,卻是違反人性,因而後患無窮。
  復樂園是十七世紀彌爾頓的夢想,要回復昔日伊甸的美夢,他在撒但以三種誘惑基督均告失敗後,夢想人應可再回到失去的伊甸園;當初第一亞當以人性與撒但鬥爭,不戰而降,俯伏在惡者的腳下,故被逐出伊甸園是必然的結果,而那個上帝當初為亞當建造的伊甸樂園還能回得去嗎?上帝為第一亞當創建的伊甸園應該是在地上,而非天上(因亞當是造在時空中),人犯罪被逐出後,伊甸園便應已消失了。彌爾頓要回復的樂園,是指人心靈的樂園,而心靈的樂園,也應是以地上伊甸為藍圖的一個夢。人一直在做這個夢,所以彌爾頓應是代表所有基督徒(十七世紀以前的)所建構的一個夢想,但這個夢應也早已破滅且消失了。
  彌爾頓理想的心靈樂園是甚麼樣子呢?可能是創世記第二章裏所記錄的版本嗎?十六,十七世紀的信徒乃至二十一世紀的信徒,大致也應還在做這個相同的伊甸美夢吧!
  這也難怪,就是基督時代的人所編織的伊甸夢,也與彌爾頓的夢差不多。當時的撒都該人不相信人死後可以復活,他們振振有詞,以人間的倫理為理由與耶穌力辯,所舉之例即為以色列人的婚姻制度:兄亡故後,弟應娶嫂為妻,為其留後。其所虛擬的情況是,七人皆娶過同一個婦人,如果人死後復活,此婦應歸誰人為妻?(路加福音20:7-33)這是標準的伊甸的夢幻者,要將今世之時,空中的境況,作為復樂園的情景。基督當時立即將未來天國(樂園)的情況示知,即人在復活後,不嫁不娶(性別已消失),與天使一樣(無性別。這是未來天國的大改變,時空中的一切均廢止了(包括人的兩性及所衍生的倫理關係)。這一切改變令人無法想像,難以適應,因為未來的天國夢,是今人無法窺視的。人不具備這種想像的能力,因那應為另一個嶄新的人無法由知識,經驗中聯想的,不可知的天國夢。(下期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中國名花-蓮 ✍劉廣華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圓明園之冬 ✍郭端

樂趣飄送

一個世代,一首詩歌 ✍殷穎

談天說地

甘雅各逝世周年 ✍亞谷

談天說地

生死大事:養生與送死 ✍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