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19-02-01

白雲洞慘案八十週年,不應忘卻的嶗山抗戰紀念

北郭居士

 


好花一棵樹!每到農曆大年(偶數)的三月中旬,白雲洞道觀青龍石下那棵百年以上的白玉蘭,就開放出香飄山海的碩大花蕾,那叫一個震撼!但好花難掩白雲洞的破敗與蒼涼,照片中人們不難看出碩大花蕾遮掩不住的破敗房舍。

  1939年6月11日,農曆四月二十四日,風光秀麗的嶗山著名道觀白雲洞,遭到侵華日軍的血腥殺戮,共有道士和鄉民七人遇難。歷久以來,青島地區史學界對當時是哪支遊擊隊在嶗山一帶活動引起了這一慘案,其說法一直模糊不清。筆者根據引起此一慘案當事人隋永諝晚年的回憶錄,還有抗戰勝利後青島市長李先良的回憶資料,和上世紀1990年代還健在的當年親歷者,嶗山區江家土寨村老遊擊隊員的回憶撰成此文,以企撥開歷史塵封的迷霧,追述當年那一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


1938年日本東亞畫冊刊登的白雲洞宮觀圖片,可明顯看到青龍石下的房屋完好無損。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由於國民政府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為了保存自己軍隊實力,避免和日軍決戰,導致山東全省很快淪陷。淪陷後日寇雖然佔領了大城市和交通幹線,由於兵力短缺,廣大農村和邊遠城鎮卻處於政權空白狀態,名目繁多的打着抗日救國旗號的遊擊隊,便在此時應運而生。
  抗戰初期活動在即墨,嶗山一帶廣大鄉村的最大一支抗日遊擊武裝,是由孫殿斌領導的國民政府“魯蘇第五戰區遊擊總指揮部第十六支隊第二縱隊”。該縱隊最盛時有四個支隊和四個獨立大隊,兵力達四千餘人。1938年秋天,活動在即墨金口,店集一帶打着抗日旗號的另一支遊擊隊,自封為“東海青抗日遊擊指揮部”的韓炳宸部,因為和孫殿斌互爭地盤發生“窩裏鬥”,以致兵戎相見,勢同水火。一介文人,“七七事變”前為滄口鐵路國民黨支部幹事的孫殿斌,這時貪生怕死不敢對決,扔下在即墨東部沿海一帶的三個支隊於不顧,僅帶少數衛兵,跑到活動在即墨城南和城陽一帶的第四支隊李兆歧部躲了起來。結果在即墨王村,鼇山衛和嶗山王哥莊一帶的三個支隊群龍無首,一經接觸戰鬥便垮了下來,在縱隊參謀長王信民的帶領下,投靠了韓炳宸部。韓將孫殿斌的這三個支隊改編為該部的十七團,以王信民為團長,三個支隊為三個營,仍駐防在原地不動。
  1938年冬天,急劇擴大的韓炳宸部給養和武器發生嚴重短缺,在駐即墨日偽軍頭目的高官厚利拉攏下,他拋開民族尊嚴於不顧,率部投降日寇當了二鬼子。駐防在嶗山一帶的原第二縱隊的十七團二營隋永諝部,和駐防在即墨溫泉,皋虞一帶的三營劉憲章部互相聯絡,決不附韓投日當偽軍,不久劉憲章帶領三營進入嶗山地區,和隋永諝並肩禦敵。與此同時,駐防在即墨王村半島一帶的十七團一營官兵,在營指導員孫可佩的帶領下,也拒絕隨韓投日當二鬼子,和二,三營採取一致的行動,欲誅殺投敵的團長王信民和營長劉西園,結果因為機密不嚴,被兩人聞聽後逃脫。孫可佩帶領一營撤往即墨丁字灣的栲栳頭一帶海域駐紮,派人進入嶗山和隋永諝,劉憲章部取得聯繫,共同對敵抗戰。


1943年秋季三都河戰役後,國民政府山東省保安第一旅旅長隋永諝和第二團團長隋子玉化裝潛入嶗山後的留影。中為青島市長李先良;左一為青島保安大隊長高芳先;左二為嶗山道長;右二為隋永諝;右一為隋子玉。這處拍照地點現在華嚴寺山門外還完好保留。

  1938年底,隋永諝前往萊陽縣城,向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派駐膠東的魯東行轅主任盧斌,詳細彙報了他們三個營在即嶗地區抗日活動的情況。盧斌委任隋永諝為魯東行轅暫編保安第一團團長,孫可佩為該團一營營長,李希先為二營營長,劉憲章為三營營長。不久魯東行轅主任盧斌在“萊陽事變”中被殺,李先良接手此任,將行轅改為行署,正式委任隋永諝為行署保安第一團,所部仍舊活動在即,嶗地區伺機打擊日寇。

  1939年3月,駐即墨的日軍在韓炳宸部偽軍配合下,首先掃盪活動在栲栳一帶的保一團孫可佩部遊擊隊,在將其逐出即墨縣界退往海陽縣一帶後,又回過頭來配合駐青島,李村的日軍,圍剿活動在嶗山一帶的隋永諝部遊擊隊。
  日偽軍於五月底對嶗山完成合圍封鎖以後,進行分路掃盪。六月十一日上午,駐李村日軍一個中隊百餘人在數十名偽軍的配合下,從王哥莊出發,由雕龍嘴西山爬上梯子石小徑,搜剿活動在白雲洞道觀裏的遊擊隊。當日軍進入到雙峰壁立的大仙山,二仙山險要狹道時,遭到預先埋伏在這裏的隋永諝保一團二營李希先率領的四,五兩連的伏擊,遊擊隊在打死,打傷日偽軍十數人,遭到日偽軍的猛烈反擊後,隋永諝和李希先率領所部急忙向西撤走,日軍繼續向白雲洞搜剿進發。


1932年春,青島文德女中的女學生春遊時在白雲洞合影留念

  保一團的槍械修理所,當時就設在白雲洞,所長為惜福鎮松樹莊人隋子玉。當遊擊隊和搜山的日軍在二仙山發生槍戰時,隋子玉和修理人員匆忙把器械物資藏匿於岩石縫隙間,一盤化鐵爐和一些煤炭,倉促間來不及搬走,遺留在洞西下側的房舍間。
  遊擊隊匆忙撤往後山時,觀中十幾個道士和幾個幫傭的鄉民,散處觀中幹着日常事務,沒有預料到一場殺戮將要發生。
  遊擊隊剛走不久,日軍就蜂擁進入觀中,散開隊形到處搜查。一個漢奸翻譯從一進山門耳房的炕上,拖起正在生病的十四歲道童於真坪,叫他把道長鄒全陽從白雲洞中叫出來後,站在洞前的大銀杏樹下,由日軍指揮官中隊長親自問話。這個日軍中隊長因為在半路上遭到遊擊隊的伏擊,傷亡了十幾個人,這時非常惱火。他傲慢的叉開雙腿,把腰間掛的指揮刀摘下拄在地上,雙手握住刀柄,凶冷的詢問鄒全陽遊擊隊有多少人?藏匿何處去了。鄒道長不承認有遊擊隊住在觀中,只是臨時偶然路過,至於藏身何處,更是不關出家人的事,無從知曉…
  就在日酋中隊長和鄒全陽道長一問一答的時候,一名日軍士兵匆匆跑來報告:在下院房舍間發現有化鐵的紅爐和手榴彈殼,焦炭等一干物品。日酋聽後勃然大怒,兩手猛然擎起指揮刀用力一揮,將鄒全陽道長一劈兩段!鄒全陽上身仆地後,五臟,腸子頓時和着鮮血熱氣溢流而出。痛苦萬狀的鄒全陽在地上翻騰打滾,顫抖着雙手亂抓草石,紫青色的臉膛上兩眼血紅,口吐血沫,已不能言語。下半截身子,直挺挺的躺在一邊,其狀慘不忍睹。
  怒不可遏的日酋劈了鄒全陽後怒氣未消,又揮舞起滴血的指揮刀哇啦哇啦的命令日軍嚴加搜查,將道觀中的人一律格殺勿論。得令後的日軍逐屋追攆赤手空拳的道士和幫傭的鄉民,閻全德,王全恩,於真坪,郭真誠四個道士和兩個傭工,又先後慘死在日寇的槍刺刀劈之下!
  日寇在殺盡觀中的道士,鄉民後,又放火燒房,將觀中財產付之一炬。清代書法家陸潤庠的楷書—尹琳基“白雲洞觀海市記”條幅八幀,和許多名人高士游白雲洞留下的墨寶,盡被焚毀。鎮觀之寶一尊六寸高的純金神像,和四隻明朝宣德年間的銅香爐等一批貴重財物,統被日寇掠去。
  當日傍晚,到即墨城採買物品的道士王真潔歸來,看到洞觀中的慘像,驚駭的大叫着向山下跑去。跑到雕龍嘴村後的懸崖上,朝着白雲洞的方向大叫數聲,縱身跳入了波濤翻滾的大海中自殺了。
  劫難過後,雕龍嘴村的人們和劫後餘生的白雲洞道士一起,將在港東村撈起的王真潔遺體,和鄒全陽等五位遇難的道士一起,埋在了逍遙谷中那方翠竹掩映的墳地中…
  關於這次白雲洞遭劫慘案,原青島市長李先良在回憶錄魯青抗戰紀實的白雲洞一節中也說:

“白雲洞在抗戰初期,我遊擊部隊常在此處製造槍械,後來為敵人察覺,於二十八年四月掃盪嶗山的時候,包圍搜索,翻出鐵床及其他制械工具器物,敵人即把殿宇一齊放火焚毀,並慘殺道士六人(五人被殺,一人跳海而死),伙夫二人…”

李文中所說的“我遊擊部隊”,就是指的魯東行署隋永諝的保一團,當時他任行署主任,保一團是他的屬下。後來的青島保安總隊長高芳先,那時在魯東行署任副官一職。

  嶗山地域在抗戰以前,為青島的嶗東,嶗西和沙子口三個區所轄。當青島市政府撤走,廣大農村處於無政府狀態時,這三個區的許多青年人和區隊武裝,多數參加了孫殿斌的第二縱隊。其中嶗西區區長孫式庵掌握了沙子口和嶗西一帶的區隊武裝,擴大為第二縱隊的獨立第四大隊。嶗山地區在1942年以前,基本屬於一塊權利真空地區,即日本人在這裏建立的政權形同虛設,國民黨政府也沒有真正的權利機構。


1943年後在嶗山發展壯大的青島市保安總隊抗日武裝


“青保”隊員在嶗山中迎擊敵人


抗戰期間李先良在嶗山檢閱“青保”部隊

  隋永諝所部的抗日遊擊隊,從1938年的魯東行署保安第一團,到1943年的山東保安第一旅,一直有一部分武裝在嶗山進行抗日遊擊活動。另有趙保原的暫編十二師欒志超部,也先後在嶗山一帶活動。1942年初自高芳先來嶗山成立青島保安大隊,將趙保原的勢力擠出嶗山以後,加強了嶗山地區的鄉村基層政權建設,牢牢控制了嶗山地區的行政大權,嶗山地區基本成了李先良,高芳先青保的一統天下,其他的遊擊武裝很難再插進來。例如膠東八路軍的嶗山武工隊田世興部,數次深入嶗山,都因青保防守嚴密,站不住腳撤了出來。
  1943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的嶗山,是李先良的青島市臨時政府和高芳先的青島保安總隊的一統天下,在這期間發生的日寇掃盪和遊擊隊反掃盪,都在青保和駐青日偽軍之間,基本沒有其他遊擊隊參入。隋永諝的山東保安第一旅,在1943年秋天的三都河戰役中,被日軍徹底打垮,剩下的少數兵力,已失去戰鬥能力。至此,抗戰後期的嶗山地區,只有青保一支抗日武裝在險惡的環境中孤軍奮鬥。


抗戰勝利後,青島市長李先良在白雲洞山門外岩壁題字“白雲為家”,並附小注云:“余在嶗山抗戰時,移市政府於華岩寺,以白雲洞為迎賓館,遇敵焰頗猖,輒以洞為掩蔽之所。今雲山猶昔,空悵前情,爰志不忘。民國三十六年二月,吳縣李先良志”記載抗戰經過。


如今的白雲為家現狀,小注被鑿除


“白雲為家”石刻北側,並排岩石上被鑿除的兩塊有關抗戰的石刻,沒有資料照片對比,本地雕龍嘴村民百姓也不知道其所以然,由此成為歷史之謎。

  據青島市史志辦編寫的嶗山志記載:1959年時,白雲洞有道士十二人,道姑一人,寄居道士二人。在嶗山所有道教廟宇中,其住有道士人數佔第二位(太清宮有道士十六人)。


白雲洞近況
在1966年的那場浩劫中,道士被遣送原籍,神像被毀,曾經壯觀的建築群變成一片廢墟,至今未能修復。

歷史不應忘記

  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軍及部分海軍陸戰隊的軍艦和飛機侵入青島海域和領空。在山東頭登陸,開入市內,最終未發一彈即佔領了青島各要地,青島第二次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1939年的白雲洞慘案,至今已是八十年紀念。白雲洞依舊是斷壁殘垣,藤葛蔓蔓,只有院內兩棵千年老銀杏樹,依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無言訴說着侵華日寇的獸行,愛國道士的壯烈,以及那些少有人知的嶗山抗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藝文走廊

也無風雨也無晴 ✍殷穎

談天說地

富足的窮人 ✍余卓雄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佛羅倫斯印象 ✍郭端

寰宇古今

美國開國元勳有話 ✍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