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心靈 ✐2022-01-01

領袖藝術十三篇(三)

出山—耶和華尼西

余仙

 

  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隸,不必打仗,只要勞動服務就可以過安穩日子。出埃及,是靠羔羊的血,滅命的天使越過他們的家門;過紅海,是看耶和華的作為,使紅海分開,從海中走乾地,又看海上合起埋葬敵人,也沒有打解放戰爭。現在,摩西擊打磐石裂開,流出靈水給他們喝了,就要有爭戰了(出埃及記17:5-7)。亞瑪力人來了。

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裏要拿着神的杖,站在山頂上。”於是約書亞照着摩西對他所說的話行,和亞瑪力人爭戰;摩西,亞倫與戶珥,都上了山頂。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出埃及記17:9-11)

  剛從埃及解放出來的奴隸,沒有受過保密訓練;以色列人帶着銀子金子(詩篇105:37),很容易的被亞瑪力偵知;只是不知道有神同在,認為他們組織散漫容易欺負掠奪。
  摩西是大有信心的領袖,不是膽怯裝威風的偉人。當年好勇鬥狠的摩西,一怒之間,使人伏屍流血,已經過去了。年齡的不同,是分工合作的準則之一;第一線的指揮,執行實際戰鬥搏殺,自然該由年輕力壯的人負擔。部伍有序,適當的各司其職,會使事奉更有效果,也是訓練預備的領袖。
  摩西在山上舉起手中的杖。杖是權柄的代表,象徵神的同在。那是在埃及降災的杖(出埃及記4:2,9:23);也是使紅海的水分開,以色列人得以從乾地經過,又使海水復合,淹沒埃及軍兵的杖(14:16-27)。同一根杖也是擊打磐石,使水流出的杖(17:5,6)。杖是耶和華的同在。“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着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17:10-12)結果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獲得完全勝利。
  在戰場上,是約書亞和精選的以色列軍兵,他們英武的表現,臨危不懼,戰技精湛,奮勇殺敵,功勛彪炳。但大家都知道,更重要決定勝負的,是看不見的力量—事奉工場上的勝敗,教會的發展或停滯退後,決定於領袖的舉手禱告。所以要用一切可能的力量,托住摩西禱告的手,使他不要下垂。摩西不必身先士卒。
  用現代的說法,摩西是名副其實的“最高領袖”,並不自己“出山”,在山頂上舉杖;約書亞是前敵總指揮,領袖全軍衝鋒陷陣。每個參戰的人同心團契,但推動屬靈能力,決勝疆場,更在於摩西。

  當初期教會發展開來的時候,分工成為明顯的需要。使徒們聖工繁忙,選立執事,擔當行政事務。使徒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使徒行傳6:4)因為他們知道,那是在進行屬靈的戰爭。正如所謂的:“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大祭司進入幔内的禱告,領導全國的興盛。
  在屬靈爭戰中,穿戴神賜的全副軍裝,固然是重要;更要緊的還是“靠着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以弗所書6:18)教會歷次的大覺醒,都是由於禱告,特別是領袖的禱告。
  以色列國亞哈王朝,三年之久的乾旱,不是因巴力先知的踴跳掙扎,自割自刺而得紓解;是因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的禱告。
  教會的不復興,唯獨由於牧者禱告的不夠,或簡直不禱告。牧者流連於電子屏幕到更殘漏盡,黎明不起;或專喜抛頭露面,參與活動,不僅沒有必要,也絕非好事。領袖如摩西肯隱藏,在山上舉手禱告,支持全軍,才是該站的位置。
  今天的世界宣道,仍然亟切需要舉手禱告,所以不要以為是領袖臨陣畏怯,摩西舉手才是決勝的關鍵:全能神的同在,過於籌款選人,過於在戰場上拼殺流血。
  願我們記得“耶和華尼西”—高舉耶和華的旌旗。(待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點點心靈

偷一片雲彩 ✍音凝

雲彩生活

薑能制止關節痛 ✍烝民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毬蘭 ✍餘暇

談天說地

誠心相待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