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6-03-01


耶穌的腳印(十二)

加利利海畔的兩座名山

殷穎

 

 

耶穌變像的他泊山

  在沒有登上他泊山之前,我對這座聖山的印象一直是在虛無縹緲之中;不少聖經註釋家說主耶穌的變像山可能是黑門山,但黑門山靠近黎巴嫩的邊界,高聳入雲,山頂常年積雪,彼得絕沒有興致要在山頂上搭棚(馬太福音17:4),而他泊山才是一座風光秀麗,適於退修的好去處。
  他泊山是加利利海濱風物最佳的勝地,由周圍的平原中突然拔起一千六百呎,海拔一千九百呎,望之蔚然而深碧,有一股靈秀之氣,令人心嚮往之。由山底下望上去,一條蜿蜒的公路呈之字形,折了十數折才爬到山巔。大衛在詩篇八十九篇歌頌:“南北為你所創造,他泊和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他泊山的壯麗,在詩人的眼中,成了創造的註腳。


他泊山


  我們登臨他泊山是在1977年七月一日的清晨,車子行到半山時我們即棄車步行,一路上讀經祈禱,默想主耶穌與三位門徒登上這座聖山(路加福音9:28-36);並改變了祂的形像。當我們爬上山頂時,已遍體生津,但眼界為之一闊,放眼四周是加利利海與無垠的平疇,我幾乎要重複彼得的話:“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馬太福音17:4)
  他泊山頂長一千三百碼,寬四百五十碼,四周殘留十三世紀時,回教徒所建的護城牆遺跡。十七世紀約瑟夫曾在此處建堡壘,後來十字軍時代,也曾重新修建。1924年,方濟會士在歷代教堂的遺址上,建立了一座新的教堂──即“變像教堂”。
  那天當我們進到變像堂時,堂內正在進行彌撒,由十位神甫主禮,聖壇牆壁上有主變像的圖畫,主耶穌立於中間,左邊為摩西,右邊為以利亞,寶相極為莊嚴,我們在殿中坐下默禱了許久。
  聖堂的前面室中有一架木十字架,據云為一位朝聖者由耶路撒冷千里迢迢地揹來此地的,想見這位聖徒的虔誠,令人感佩。
  在歸途中我們曾討論主耶穌的登山變像,為一極重要神蹟,為何約翰福音的作者不予記載,討論結果認為:第一,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四章中,曾對撒瑪利亞婦人說:“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故約翰連他泊山的事蹟也不記載。其次,約翰福音中將主復活作為全書的高潮,故不記其他高峰,以貫徹全書的主旨。

 

迦密山的以利亞雕像

  迦密山長十六哩,寬四至五哩,高一千八百呎。迦密山之名源出於希伯來文“Karem El”,意即上帝之葡萄園。古代迦密山上滿佈葡萄園,並以土壤肥沃而聞名。迦密山至今依舊翠綠,為全以色列最迷人的山。


迦密山

  自古以來,迦密山就是美麗及榮耀之象徵,因為歷代的先知及君王多半在迦密山上築壇,祭拜各種不同的神祇。迦密山之名所以永垂不朽,因為在這座山上,曾演出了一神教大勝異教的精彩好戲,先知以利亞在這裏向巴力的先知挑戰,當巴力先知的咒語失效後,以利亞祈禱上帝由天降火將他所獻的燔祭燒盡(列王紀上18:20-40)。


以利亞雕像

  在山頂以利亞紀念堂前樹立了一座以利亞的石像,以利亞威嚴的儀態令人心折,他手中執一把刀,腳下踏着巴力的先知,造型極為勇武神峻。這座雕像屹立在碧藍的天空中,頗似一位戰功彪炳的英雄。
  在迦密山腳下,靠近海岸的地方,有一處先知以利亞的聖穴,據說他為躲避亞哈王的憤怒,逃亡期間曾以這個洞穴為避難所(列王紀上19:8-13)。
  閃博士領我們到山下的基順河邊,看當日以利亞擊殺巴力的地方(列王紀上18:40),那裏只不過是荒野中的一條小溪,除了潺潺的流水外,就是沒脛的野草。當閃博士打開聖經再讀列王紀時,似乎看見以利亞的刀光血影,以及巴力先知的悲呼慘叫,河畔的景色也因而黯淡了。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兩先知殊途同歸 ✍于中旻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鹿角蕨 Platycerium ✍餘暇

點點心靈

奇蹟 ✍吳慕鄉

談天說地

威力最大的超級武器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富蘭克林的義渠 ✍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