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前後紀事
今年是日本投降的六十周年紀念。今將投降之日的前後要事追記如次。
1945年:
八月六日,美國B29型轟炸機兩架飛臨廣島市高空投下一個降落傘,不久出現了白光。原子彈爆炸時,全市被黑煙幕掩蔽了,然後見無數火柱冉冉上升。
八月八日,蘇俄對日本宣戰,出兵東北,開始從事掠奪。
九日,美國見日本無甚反應,於是在長崎市高空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十三日,美國海軍艦隊對開始攻擊日本本土,並在空中散發傳單招降。
十四日,日皇裕仁下詔書,中止戰事,向盟國求和。
十五日,美國任命麥克阿瑟元帥為盟軍總司令,接受日本投降。
九月二日,盟軍在東京灣密蘇里艦上接受日本投降的簽署。中國代表徐永昌首先登艦,次有英,蘇,澳,荷的代表。日本代表兩人簽字後,始由盟國代表簽字。
是日,中國軍正式凱旋南京和上海,次及受降區的主要城市。
九月九日,上午九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假中國陸軍總部主持受降典禮。日本在華佔領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代表全部侵華的日軍簽署了投降書。
由於戰區廣大,中國政府指定十六個地點。負責受降人列後:
越北地區─盧漢(第一方面軍司令)
廣州海南地區─張發奎(第二方面軍司令)
潮汕地區─余滿謀(第七戰區長官)
長衡地區─王耀武(第四方面軍司令)
南潯地區─薛岳(第九戰區長官)
杭州廈門地區─顧祝同(第三戰區長官)
京滬地區─湯恩伯(第三方面軍司令)
武漢地區─孫蔚如(第六戰區長官)
徐海地區─李品仙(第十戰區長官)
平津地區─孫連仲(第十一戰區長官)
山西地區─閰錫山(第二戰區長官)
新汴地區─胡宗南(第一戰區長官)
郾城地區─劉峙(第五戰區長官)
青島濟南地區─李延年(第十一戰區長官)
包綏地區─傅作義(第十二戰區長官)
台灣地區─陳儀(台灣行政長官)
註:九月間,中國內戰開始。當年被指定受降的長官竟沒有一位來自解放軍,此應是內戰起因之一。這是誰的過失?中國人民各有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