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5-10-01


英國首遣特使謁見乾隆

史直

 

  幼年,時屆北方軍閥割據下屢有內戰,苛捐雜稅,民不聊生,家中來訪的先輩頻談清代康熙和乾隆盛世,大有今不如昔之感。

  康熙即位時年僅九歲,他秉性好學,讀書認真,尊孔孟,延師讀宋代理學,重用漢人。及長從師耶穌會士,習天文地理,拉丁文,出巡或出遊總有西籍會士相從,以便詢問西方學術。康熙着整曆法,設觀象臺,編寫“康熙字典”。太孫乾隆自幼聰敏,最受祖父珍愛,養於禁宮,日夕教導,因此爺,孫間的感情深厚。康熙在位六十年而逝。雍正似不及父,更不如其兒子乾隆,臨朝十三年即病逝。乾隆承大統時年約二十五歲,享國六十年,不欲強過其祖父,乃讓位於太子嘉慶,四年後卒,享年八十九。
  康熙以下兩代,書法超人,落筆渾厚敦重,以山東曲阜孔廟和孔府裏匾額最多,尤以乾隆,舉凡文物的搜集,其上必有批語或詩贊,讀看之餘實甚賞心閱目,料想多人必有同感。


清聖祖(康熙)

清高宗(乾隆)

   乾隆文治武功蓋世。文治方面,首見於進士及第者人數最多。歷代皇朝每三年一京試。乾隆好學而愛才,有時三年內舉行考試兩次,其間書法家之多也屬空前絕後:孔繼涑,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劉鏞,鄭板橋等。他着紀曉嵐等編寫“四庫全書”興建七閣藏之:北京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其他五個閣分建於奉天(瀋陽),揚州,鎮江和杭州。清代疆域之廣大也是中國先前皇朝及民國時代所無(蒙古帝國時期例外)。臺灣,伊犁,黑龍江北島蘇里江東等原為中國之地。武功的效果可見於疆土之廣大。
  乾隆時期堪稱中國史上的太平盛世,唯在中國領土以外列強們卻在從事海上和新大陸的爭奪戰,不為清廷所察覺與關注。

  早在十一世紀即西方所謂中古時代,亞洲突厥語系的大食國西移,打進小亞細亞,東羅馬帝國頻受威脅。到了中古時代的末期,即十四世紀,強大而宗伊斯蘭教突厥語系民族所建的王朝奧吐曼(Ottoman)帝國強大,疆域橫跨歐,亞,非,遮斷了和東方各國的貿易,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香料。所謂香料指的是調味用科,例如咖哩,薑,茴香,桂皮,花椒,芥子,胡菽,丁香等。首先到印度的是葡國的華斯寇,那時西方國家還未有攻佔或長期侵略與殖民的企圖。比華斯寇早約百年遠航印度洋的鄭和豈非也為了發展貿易?葡國來人賄賂了都使黃慶租用澳門,時在明嘉靖年間。此時英國人進入美洲,領地維直尼亞,自好望角東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漸控制了印度的經濟,卒成為英國殖民印度的先驅。
  乾隆六年(1741),帝俄勢力經比令海峽東進阿拉斯加。
  乾隆十九年(1754),法國聯台印地安人和英國打打停停的戰爭五年,法勢力遂後敗退,印地安人被殺與被制服。美洲原為印地安人世居之地已極顯明。
  乾隆三十五年(1770),航海家柯克在澳洲東南部登陸,插英國旗於其上,宣布澳洲為英國領土,並命名“新威爾士”。
  乾隆四十一年(1776),美國宣布獨立,脫離英國的統治。英國四年的討逆戰敗北,只得放棄美國。
  印度的蒙兀(Mogul Dynasty)王朝全盛時直轄印度全地及阿富汗,二百三十年後衰,英國乘虛而入,以英國東印度公司名義在同年(1776)取得印度的統治權。
  英國在失掉美國,控制印度,佔領了澳洲的姿態下派出專使前來試叩中國貿易的大門,時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
  試查清史,始知中國與葡,英兩國貿易的初期,每年以藥用為名(止咳,痛,腹瀉)限二百箱鴉片輸入,但實際已每年進口四千箱以上,由東印度公司專賣。 到了道光十五年(1835)每年進口量高達兩萬箱,白銀外流千萬兩,其戮害國家經濟和健康且不說,並帶來“鴉片戰爭”的浩劫!若當時乾隆肯與英使做貿易上的談判,中國逐年的鴉片進口必定有所控制。
  英國專使一行到達北京在次年(1793)八月,那時乾隆適在“熱河行宮”,是為清廷避暑,狩獵之地。另一個是圓明園,那是避喧聽政的地方,又名夏宮。

兩個宮苑

  行宮和夏宮,依清史所記,都始建於康熙年間。行宮純中國式,夏宮是中西參半。西式建築歸功兩位耶穌會士:郎世寧,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入北京;蔣友仁,於乾隆十年(1745)到北京。唯北京西山一帶的金太宗(南宋初期)時已建有行宮,到元末始廢。明成祖在此也修築了園林。滿清入關,順治以此為離宮,此後續有增修各成為後來圓明園的一部分。倘非英法聯軍燒圓明園(咸豐十年即1860),此處應為世上最豪華,獨特,中西合壁,佔地最廣的宮苑。此地路近,故為清廷常臨之處。熱河行宮路遠,每年夏天只去一次,停留時間較長。


行宮中的煙雨樓

  熱河行宮又名承德離宮,在北京東北約二百公里,今承德市北約五公里眾山環抱中,佔地十萬畝以上,周圍的圍牆約十多公里,內有亭臺樓閣,宮殿軒榭,草原林泉,瀑布湖沼。因它去北京甚遠,遂逃過三次浩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文革)。康熙命寫此處有三十六景,乾隆則加寫三十六,成為七十二景。論建築,它比圓明園遜色,若論天然風光則遠勝多矣。
   正門取名麗正門,有匾,門前石獅一對。次入午門,最後是正宮的大門,上懸“避暑山莊”橫匾,康熙的手筆,由此連接全部宮牆。


正宮橫匾“避暑山莊”,康熙手書

  正宮的前部大殿其上懸有“澹泊敬誠”橫匾,是上朝和舉行慶典,集筵之處。其背後是皇帝的書房,上懸“四知書屋”。第三排為寢宮,正房有“煙波致爽”四字,其左右各為九間,名曰“照房”可能取向陽之意。它與一所樓房相聯自成院落。寢宮不遠的後面又一座樓,名雲山勝地,登樓北望林巒湖山,風光盡收眼底。正北與大湖相接:澄湖,鏡湖,如意湖,上湖,下湖。五湖環繞處有高地和邱山,各有名勝稱謂,湖心和湖畔有水心榭,居園芳,煙雨樓,獅子林,金山亭,熱河泉,萬樹園等建築和名勝。五湖之北高地有文津閣和春好軒兩座樓房。另外有廟宇三座,清帝進香祈福處近在咫尺,不須遠求。


正殿


“煙波致爽”廳


水心榭

英國特使


馬加特尼伯爵

  失掉美國的英王喬治三世,得到清廷的同意,特派專使馬加特尼伯爵(Earl of Macartney, 1737-1806)乘專船於1792年九月間在英國啟程,路上訪問各地,於次年八月船抵大沽口。
  依清史所記:清初入貢的國家有朝鮮,琉球,安南,老撾,暹羅,蘇魯,每年一次到每十年一次不等。每次貢使限一百名,但只准二十名進入北京。此次英國專派特使似獲清廷殊遇,除了准予六十名入京外所有食品全由清廷免費供應。這六十人包括副使,文官,通譯,樂隊,騎兵,炮手,步兵,僕從等。
  依馬氏的日記:入跪拜之禮英方即難接受,西方吻手背的習慣也不合中國習慣,為此事雙方交換意見多日,始決定用屈一膝的方式。時值慶典日,馬氏率隨員到達行宮門外,與清廷官員列隊等候。駕到,見乾隆帝乘抬轎由十六人扛行(見圖),過處臣民不敢仰視,馬氏一行屈膝相迎。


乾隆進入避暑山莊

  帝入圓幕,馬氏等隨行,被召入正殿。他與副使等沿石級而入,捧呈黃金與鑽石裝飾的書信匣,內有國書進呈乾隆。帝收取後,還贈馬氏白如意玉一件。馬氏當即介紹其副使,是一位法學博士,他屈拜後贈乾隆汽槍兩枝,帝遂回贈他綠色如意一件。其他隨員各得贈物,並賜宴於正殿。清廷官吏在右,外賓在左,儀式隆重,飲食精美。乾隆祝飲,親斟米酒,兩使趨前拜領祝嘏,一飲而盡。乾隆垂詢英王年歲及王室情形。馬氏又記:帝年雖矍鑠,八十二高齡仍如六十歲的年紀,然威儀凜然,卻是十分謙和可親。馬氏仰觀環視,深感建築的結構,色調的調和,陳設的華貴,無不巧妙精美,並非歐洲一般王宮所可及。陪筵的有西域或中東伊斯蘭教國的六位大使。席間在臺前有摔角和雜技表演。


馬氏既未下跪 乾隆也不肥胖
英國畫家James Gillray(1757-1815)筆下的馬氏進謁乾隆假想圖

  乾隆既知馬氏以旅遊為樂,即命宮苑各地開放俾由國賓們盡覽其勝。
  次日,馬氏一行到正殿入招待室進早點,等候乾隆進寺燒香啟行後才開始園遊。衛士,樂隊,仗儀兵持旗,羅,傘,扇,列隊等候。仍乘十六人抬轎,乾隆見馬氏在側,命轎夫停,和他交談,毫無傲色。馬氏見乾隆對下屬也是如此,深感欽佩。
  一如今日的導游,國賓們愉快暢遊竟日,見各處管理保養有序,草原高低處林木參其間,有似英國鄉村景色,在松林夾道的盡處見有大湖,晨霧未升,對面茫茫一片。全體登遊艇,見內部裝璜豪華美麗,有美玉寶石的雕鑿品,瓷瓶,漆器工雕等珍物。又見歐洲出品的太陽儀,鐘錶,自動樂器等。遊艇懸有鮮明的旗幟,艇後有多隻小艇尾隨,供從者所需,也懸有旗幟。每到一處,便上岸遊覽,見有假山奇石,林泉荷池,亭臺樓榭和雄宏的宮殿,如此上下約四五十次之多。
  依馬氏的日記:八月五日抵大沽,八日到熱河行宮,最後一次暢遊山莊是在九月十五日,於十月十日北京南上舟山,共滯留中國北方兩個月又五天。

逐客令下

  英特使一行到大沽時由三品大員派船相陪,清廷派出直隸總督為代表前來接迎,溯白河而上直達通州即北京東郊。北上,南下,陸上的車馬不計,大小船只四十餘艘,護送人員在一千名以上全是浩蕩已盡地主之誼,清廷為此預算為每天化費五千兩白銀,但馬氏的估計至多一千五百兩,往返舟山官役六百人的犒賞尚未計算在內。清廷認為對英使的特訪恩厚已至。
  十月三日馬氏晤清廷的代表(何人我查不出)於圓明園,他重申此次訪問中國的任務,但首相支吾以對而言他,強調北方已寒不如提前南下返國,言下頗有逐客之意。
  次日,他被召入宮做最後一次的拜會,依馬氏所記,依時入天安門,午門,太和門逕上太和殿,苦等三小時,首相(馬氏稱代表為首相)和諸大臣才到,此時乾隆仍在熱河未歸(故意?)。清廷有贈物予馬氏及隨員,各用黃錦包裹,並將乾隆帝致英王的“敕諭”交與,共兩件,全文約一千五百字並有拉丁文譯出。馬氏將致首相的私函交出,對首相及各大臣也有贈品,唯被拒受,此已說明不欲和英國通好或通商的先兆。

   馬氏致首相的私函綜合了他多次的要求和願望:
  1. 請准予英商在舟山,寧波,天津各地通商的方便。
  2. 設商品倉庫於北京。
  3. 准予英人在舟山居住。
  4. 在澳門享受葡國商人的同等待遇。
  5. 澳門到廣東的貨物予以免稅。
  6. 對已在廣州居住的英國人准許長期居留,不再徵稅。

  乾隆“敕諭”的要點如下:
  1. 天朝之國物阜民豐,故不需外藩貨物。
  2. 華洋雜處有干天朝禮制。
  3. 果若開啟通商,他國必效,將有不勝麻煩之虞。
  4. 有澳門一港對外藩貿易實感足矣。
  
   馬氏出身蘇格蘭貴族。大學卒業於愛爾蘭,加讀倫敦法科,曾出使帝俄,訂立“英俄聯盟”協定,當選國會(下院)議員,先後督加勒比海各英屬海島及印度南部。出使中國謁見乾隆時五十五歲。後來他入選貴族院(上院),督南非角城省直到因病退休,卒年六十九歲。
   清廷閉關自守二百多年,結果民智不開,風氣閉塞,迷信積深,衛生,建設,國防等無不落後。國弱,間接導致外侮,才有了後來那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1842),愛琿(1858),北京(1860),伊犁(1879),馬關(1895),八國聯軍(1900)。五十年來除國防至上軍事強大以外,幾乎重走舊路。中國幸有鄧小平一人,扭轉局勢,喚醒了民眾,國家才有今日。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1019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