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9-07-01


中央亞細亞—烏茲別克與四大名城

曲拯民

 

  一度為前蘇俄版圖之下的中央亞細亞面積為一百五十四萬平方英里,幾如中國疆域之半,它包括五個“共和國”,其中最重要的是烏茲別克(Uzbekistan)。論面積它僅佔全中亞的九分之一,卻有百分之三十八的人口,史上名城如撒馬爾罕(Samarkand),塔錫金(Tashkent),布哈拉(Bukhara),奇法(Khiva),浩罕(Kokand),安集延(Andizhan)等,都在烏茲別克。其次為緊接南疆處交通要衝,產良駒出名,為古大宛東部,其一半面積原為我國疆土的吉爾吉斯(Kirgiz S.S.R.)。此南,有與新疆極西的尖端相接,地處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Tadzhik S.S.R)。烏茲別克以西是沙漠區,佔九成,西達裏海邊的土庫曼(Turkmen S.S.R.)這四個“共和國”的面積相加,僅及北面的哈薩克(Kazakh S.S.R)之半。哈薩克東部廣大地區為“伊犁條約”下的我國失地,北部與西伯利亞接壤,西達烏拉山,為烏孫,康居,奄蔡故地。赫魯雪夫時代已開始在哈薩克共和國開劈若干新農業區和勞動營,是近年來人口激增的原因。

 


烏茲別克除盛產棉花外還有水果

  烏茲別克(Uzbekistan)的面積約十六萬平方英里,比美國加州略大。天山山脈的西端突出烏茲別克的東北部。境內的棉田,葡萄園,果園,桑林,苜蓿田等,悉仰山水的灌溉。自中部北至Aral Sea即鹹海,西至哈薩克共和國界,盡屬沙漠區,佔全境之半。由於全年雨量平均僅三寸三(灌溉之水大多取自阿姆河—Amu Darya),一般車輛的前玻璃全不裝掃水片。雖如此,本區仍為中亞最富庶之地,棉花是主要的農產,供應着蘇俄全國各地需量的三分之二,又供應蠶絲需量之半。在帝俄末侵中亞時期,它原為布哈拉大公國和浩罕,奇法汗國(Emirate of Bukhara & Khanates of Kokand & of Khiva)的疆土,此與清史所記的“浩罕三部”似微有出入。按Emirate出自Emir,伊斯蘭教主穆罕默德之苗裔方可當此稱謂,由此推斷布哈拉王公的祖先來自阿拉伯。

  烏茲別克的語言屬突厥語系,據語言學家的調查,其發音與今日南斯拉夫東部山區的伊斯蘭教徒(大食和奧吐曼帝國的遺民)所操的突厥語比土耳其國的語言來更接近。可見亞洲與東歐各國的淵源和血緣關係不限於第四,五世紀時侵歐,於首領Attila死後被歐洲人同化,終消失於黑海沿岸的匈奴族。後來的土耳其語顯然受過希臘,波斯和伊斯蘭文化的衝激和感染,已非早年的突厥語了。自伊斯蘭文化進入中亞後,突厥語改用阿拉伯文書寫,自二十年代始被迫用俄文(Cyrillic字母為三十三個)寫。阿拉伯文只准一般宗教學院用。

  四大名城為撒馬爾罕,塔錫金,布哈拉和奇法。

撒馬爾罕 Samarkand


Mosque of Bibi Khanym

  撒馬爾罕,古Maracanda,海拔二千三百英尺,是烏茲別克第二大城,五,六千年的歷史之說是基於傳說,無法證實。亞歷山大入城,興建設以後(公元前329年—我國戰國周顯王時期),年代始記入西方史。1971年本城為慶兩千三百年建城紀念會舉行一盛大慶祝,此舉是在否定亞歷山大時代以前史實。市北郊有Shahi Zinda係帖木兒王朝功臣,親信。近戚的陵墓所在。市內新舊建築相同,碧牆碧瓦,純伊斯蘭風俗,中東式的古建築多。最著名的是Gur Emir,帖木兒帝國歷代皇室繼承人的陵墓,和已慶當年中亞全境最大,最輝煌的伊斯蘭教寺Mosque of Bibi Khanym,為紀念帖木兒最寵愛的貴妃漢雲而建。相傳來自中國的漢雲公主為示酬答帖木兒的愛情起見,趁他出征,召當代一名建築師入宮,設計一帖木兒紀念堂。日來月往,建築師竟為漢雲的美貌和儀態而傾倒,要求漢雲賜予香吻,否則以停止工程為要脅,漢雲不得已,終允之。帖木兒返後聞知此事,盛怒之下將那建築師處死,並下令所有女子須面罩黑紗。1927年,蘇俄政府下令,中亞婦女的面紗全部摘掉。


漢雲皇妃陵寢及撒馬爾罕城今貌

  撒馬爾罕市外三十英里處有古代遺址廢墟,山上有古天文台(今博物館),為帖木兒皇孫所創,市內有觀光旅館,大學,歌劇院,歷史博物館,美術館各一所,公園數處。工業有肥料,化學,機械,巢絲和絲加工等廠,算得上一小型現代化城市。市內有一條通衢“塔錫金路”,是古代絲綢商取道吐魯番,伊犁,塔錫金西去必經之路。

塔錫金 Tashkent

  塔錫金位撒馬爾罕東北,天山系山脈最西端,錫而(Syr Darya)河濱,是烏茲別克首府,中亞最大的城市,依人口計,是蘇俄第四大城。塔錫金是中亞,莫斯科間航空交通的樞紐,市外有國際機場,過境,轉程,留宿,觀光無不稱便,市內外有旅館多處。市中心地下電車系統全長三十英里,中亞他城所無。本城一切文化建設都是力求完備的。大型的有:科學院分院,研究所,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歌劇院,劇場,一間圖書館,藏書二百萬卷,包括大量珍貴的古代抄本。本市亦為伊斯蘭教文化的中心,有神學院多所,一座伊斯蘭教主寺。市外有九,十世紀波斯王朝Samanids874-999A.D.—我國唐末至宋初)諸王公的陵墓。時為波斯“黑衣”王朝時代,唐時入貢中國的“黑衣大食”可能來自中亞的Samanid王朝。1966年發生地震,本市舊建築和古蹟有損毀,今日除了舊城,市集場,一般宗教建築,尚殘存一些東方情調外,新市區全部現代化建築,配上公園,花園,西方風尚的衣着,與歐洲一般都市無異。本市郊外有機械,紡織和許多輕工業廠。

布哈拉 Bukhara

  布哈拉是Samanid王朝的發祥地,為布哈拉汗國之都,故古蹟特多。不像撒馬爾罕和塔錫金,石料近山可取。布哈拉地處中亞大沙漠Kara Kum的邊沿,舊建築物概取材泥丕磚。古代有傳統製磚法:粘土加麥粉,雞卵,駝乳。沙漠區的氣候乾燥,每年雨量僅三寸,復因此地遠去地震帶,千年前的建築得以保全迄今。

  “布哈拉地毯”和“布哈拉學院派”將布哈拉這名字揚名遐邇。

  伊斯蘭教素稱有七十二派系(極言其多),布哈拉派即源出本地。昔日全盛時,布哈拉城有宗教學院一百間以上,學生五千人。今日布哈拉派所屬清真寺在中東,阿富汗,印,巴等國各地擁有教徒數目眾多,影響力也大。

  布哈拉地毯的毛質佳,工精,自古採用植物染料,顏色僅有赭,紅,乳,黑等色,復因圖案花式保守,不若波斯毯加藍,綠等色之活潑和鮮明悅目。唯布哈拉毯多用作家庭坐,跪,祈禱用,寺院用,是必需品,色澤屬次要。


布哈拉地毯傳統的花式


布哈拉城一間停辦的宗教學院

  舊城的特色是寺院多,陵墓多,已移做他用的宗教學院多,和市集,古店,平頂老宅等交織一片。一座高三百英尺於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建成昔日用做召喚教徒入寺祈禱,供瞭望遠處,燈光給沙漠中夜行旅客指路的寺塔。Samanid王朝建國君Ismail Samanid的陵墓,處舊城中央高地,佔地八英畝,具一千二,三百年歷史,今改作博物館的圍牆,堡壘和宮庭皆觀光必看之處。中古時,本城為中,印,西亞各國商貿雲集之地。
  布哈拉新市區距舊城約五英里,附近有輕工業,如紡織,鞣皮革,另有機械廠,鐵路工場等。市內有圖書館,劇場,最高學府數一家師範學院,另有十一間專校。
  1867年亡國後,布哈拉王公(Emir)一直在帝俄“保護”下施政令,民間安享宗教自由。1921年,革命波及中亞,王公和宗教首領出亡阿富汗,境內反俄運動和遊擊戰持續甚久。

奇法 Khiva


其法城古宅大門的雕刻與飾

  奇法是舊奇法汗國都城,建於阿姆河濱,今日為“歷史保留地”,新建築物不多,故依舊保持着純東方風格。舊城區多窄路,一片土坯建築,寺院,尖塔,陵墓,古宅,門扇帶雕鑿的平頂民房,互相配合,相接。一座大汗宮殿,房間一百六十多,歷史已五百年,雄姿猶在,古意盎然,是攝取電影電視古裝劇最理想的地點,此予該城每年帶來大筆收入。唯因本地缺少飛機場,又因遠處沙漠區,尚未開放為觀光地。配合觀光事業的旅館和飯店均付缺如。

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

  吉爾吉斯(Kyrgyzstan),接壤新疆,天山之北,錫而河即Syr Darya(西北入鹹海)發源地,冬嚴寒,春乾旱,農業仰灌溉,高山交通如西藏須靠犁牛,產良馬,平均每十人一騎,普遍吃馬肉,唯不殺坐騎和農家馬,僅射殺野生。首都伏龍芝(Frunze),有紗廠,絲廠,農產品加工廠,大學,專校,科學院分院,舞臺和歌劇院。
  塔吉克(Tajikistan),介南疆與阿富汗之間,居“世界的屋脊”,山地佔九成,可耕地只佔百分之四。多終年積雪不融的高山,風景絕佳,是阿姆河的發源地,水利發電投資浩大,農田靠灌溉,產棉花率高和葡萄最甜為本地的兩大誇耀。原居民的祖先為阿利安人,今仍尚古風,女長辮,男長衣,出入頭戴繡花小帽,言語近波斯,宗伊斯蘭教,故被稱為“中亞的波斯人”。首都杜仙別(Dushanbe)是個現代化城市,有棉紡,繅絲,水果加工等工業。
  土庫曼(Turkmenistan)與伊朗和阿富汗為鄰,雨量六寸,田地全憑灌溉,水源是阿姆河與橫跨Kara Kun大沙漠,寬百尺深十五尺,長五百英里的人工河渠。土庫曼出產水果,蔬菜,苜蓿,棉花等,年產大量羊毛和毛短而捲曲的名貴羊皮百萬張。農村以養蠶和織地毯為重要生產。沙漠裏有油田,鳥類兩百種,昆蟲千種,受保護的毒蛇多種,備取毒液,據說對風濕症有特效,並正在研究它對一般無藥可救之絕症的效果中。夏季沙漠裏陰涼處,熱可達華氏一百二十度,太陽下沙裏烘雞卵,焙羊肉稱便。首都阿錫哈巴(Ashkhabad)沙漠中的綠洲,為自古迄今地毯的集散地,亦古“絲路”必經處,越山過境出入伊朗僅二十五英里,市內樹木成蔭,管道相通,一片水鄉情調,有博物館,動植物園,競馬場,地毯廠,農學院,幾間專校,觀光旅館,工廠數間,煉油和化工則遠設裏海邊。土庫曼人抗俄歷史最長,1881年始亡,為俄國人最不信任的民族。

  中亞人民今日雖保全了語言,但文字已被消滅,兒童無宗教學校可進,青年不復入寺誦經膜拜,服裝西化,傳統盡失。中亞中,北部白種人密集區以生產食糧(麥類)為主的地區除外,南部不准種糧,唯水果,蔬菜,桑蠶,飼料,棉花等生產為重。原來鮑魯定著作“中央亞細亞交響詩”(1880)裏的進行曲並非給中亞人民祝福,原是侵略者的勝利凱歌。百多年前已預言如斯。

本文之上篇:中央亞細亞—還我伊犁中央亞細亞—成吉思汗及其苗裔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90701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