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談天說地 ✐2013-11-01

孤單

劉廣華

 


德蘭修女

  人為萬物之靈,在造物主眼中比萬物都寶貴。我們能夠做到人,這是何等有福啊!可是人有一個特性,就是不可以過孤單的生活。因為人有情有愛,而情與愛需要對象。人的情和愛,若沒有他的同類來分享,人就會覺得很孤單,失落,貧窮,和空虛。正如二十世紀偉大修女德蘭(Mother Teresa, 1910-1997)所說﹕

最可怕的貧窮就是孤單,和不被愛的感覺。
“The most terrible poverty is loneliness, and the feeling of being unloved.”

所以有些被孤單折磨的人,不想做人。多年前,法國有一位富婆在她的豪華別墅裏自殺斃命,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着說:“我太孤單,沒有人愛我。”

  一個嬰兒在搖籃裏面哇哇大哭,不一定是因為肚子餓,有時是因為太過孤單。當母親把他抱起來的時候,他就馬上不哭了。一個小孩有時故意打人,或故意打破東西,不一定是因為他的本性頑皮,有時是因為他太過孤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有一個縣名叫棕櫚灘縣(Palm Beach County)。棕櫚灘縣的海灘區,是全美國最豪華的住宅區之一。三十年前,很難被打破的防颶風玻璃窗(Hurricane-proof Windows)還未流行,那裏有幾家豪華住宅,他們的窗子經常被人用石頭打破。後來他們請便衣警察暗中偵察,結果把歹徒捉到了,原來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孩子。當警察問他為甚麼要這樣做的時候,他說﹕“因為沒有人關心我,我太孤單。”

  筆者來美國定居之前就常聽人說,美國是老人的墳墓。現在旅居美國將近五十年,深深的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有一次,筆者前往一家美國養老院去看一位八十多歲的台山老伯。他曾經當過僑領,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十多個孫子,親友無數。我們中國人一向看重親情,筆者以為肯定經常會有許多人來看他,焉知他一看見筆者就說:“多謝你來看我,已經有幾個月沒有人來看我了,我好心氣(我很開心)。因為在這裏只有我一個是唐人,而我又不曉講番話,真是孤單寂寞死了。”起初筆者很同意他所講的,直到筆者離開養老院的時候,想法就完全改變了。

  當筆者離開那位台山老伯的時候,特別留心觀看其他老人,幾乎每一個都是把頭垂下來,呆若木雞,毫無表情。他們都像那位台山老伯一樣孤單寂寞。當筆者踏出大門,正想向着停車場走去的時候,突然被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婆婆攔着。她上前緊緊的拉着筆者的衣服,很生氣的說:“我兒,我的甜心兒,為甚麼你總不來看我呢?”筆者向她解釋說:“夫人啊,我不是你的兒子。請你看清楚,我是一個中國人。”她聽了更加生氣,放聲大罵說:“你竟然打扮成中國人,不認我做媽媽,你比豬更壞!”筆者無法脫身,幸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護理人員跑過來,把她抱緊,叫筆者趕快離開,並對她說:“海倫,請你冷靜一下,這位先生的確不是你的兒子。”可憐的美國老人啊,你們真的太孤單了!“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我們作兒女的,真的不如一隻醜陋的烏鴉嗎?

  今天,我們人類雖然科學先進,物質豐富,知識廣博,但是我們的心靈似乎比往日更加孤單。我們應該要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呢?美國的家庭輔導專家認為我們作父母的,應該多花時間去關心我們的子女,和他們多接近,多給他們情與愛。筆者建議多加一點,就是給我們的兒女留下一個甜蜜和有教育性的記憶。筆者多加這個建議,因為筆者曾經這樣做過,很有幫助。

  筆者年輕的時候,每年暑假,除了帶孩子們在本國和到國外旅行外,還帶他們去參觀孤兒院和老人院。筆者的目的是要讓他們知道,世界上有許多不幸的兒童和許多可憐的老人,需要大眾去關懷。有一次,當我們離開一家老人院,正在走向停車場的時候,剛好遇見一位美國老翁,開着一輛很殘舊的雪佛蘭車(Chevrolet),正在駛進停車場。無獨有偶,他竟然把他的車子停在我們的車子旁邊。當他從車子裏面走出來的時候,筆者和他聊幾句。美國人遇見陌生的人,不但不會怒目相視,相反的,還會彼此打個招呼,或說一聲你好,這是美國人的好習慣。

  原來這個老翁是來看他老妻的,因為她的老妻不能夠走動。我們看他走路的樣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自己也要進老人院了。那時筆者的兒子只有十二歲,像其他的美國男孩子一樣,最喜歡的就是汽車。他一直盯着那老翁的汽車,等到老翁離開以後,很有感觸的對筆者說:“爹!當你年老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讓你開這樣的junk car(垃圾車,香港人叫做老爺車),我要買你一部Cadillac(凱迪拉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名牌)!”當年,在美國人的眼中,最普通的汽車是雪佛蘭,而最名貴的汽車是凱迪拉克。有些父母還替自己的兒子取名為Cadillac呢!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今天,筆者的兒女都長大了,都有自己的家了。大女兒住得很遠,但是每天都打電話來問候。小女兒住得近,經常都來照顧。筆者退休的時候,每天所開的汽車已經老了,也應該退休了。小兒竟然沒有忘記他童年所說過的話,要買一部Cadillac送給筆者做退休禮物。兒女所以記念父母,筆者相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他們還作孩子的時候,他們的父母為他們留下甜蜜和有教育性的記憶。現在筆者自己已經是一個老人,更深深的體會記憶的可貴。自從老伴去後,筆者一直都是一個人居住在原來的古老大屋。這是一個如假包換的空巢,一切都隨着歲月而消逝了,有時真是“空”得令人感到孤單。從前筆者讀聖經詩篇102:6-7的時候,不大明白作者的心情,今天完全明白了。詩曰:

“我如同曠野的鵜鶘;我好像荒場的鴞鳥。我儆醒不睡;我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

  然而,記憶永遠不死。它仍然經常出現在筆者的腦海,投影在空巢裏面每一個地方,給筆者帶來生活的力量。筆者在讀者文摘(英文版)讀到一個美國笑話,有一個牧師去醫院探望一個垂死的老婆婆。牧師說:“姐妹,我能夠為你做甚麼呢?”老婆婆很認真的回答說:“牧師啊,我死後,請你把我的遺體火化,並把我的骨灰撒在Bloomingdale(美國有名百貨公司)的大門口。”牧師莫名其妙,驚問﹕“為甚麼呢?”老婆婆說:“因為我很想念我的獨生女兒,她每一個禮拜必定去逛Bloomingdale。這樣,我就可以經常看到她。”但願天下所有為人兒女的,都關懷他們的父母。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裏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聖經以弗所書6:1-2)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31104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