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談天說地 ✐2016-05-01

流民

劉廣華

 

  流民與移民不同。移民是從一個國家遷居到另一個國家,有固定的職業和自己的住所。流民則沒有身分,沒有國籍,沒有固定的住所。西方人稱他們為Gypsy,中文叫做吉普賽人。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流民。聖經記載,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就有許多流民跟隨以色列人一同出來。摩西還制定律法,當收割的時候,要在田裏留下一些麥穗,給流民拾取。聖經中的名女人路得(Ruth),就是一個流民。當她在猶太大財主波亞阿斯(Boaz)的田裏拾取麥穗的時候,給波阿斯看中了,娶她為妻,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俄備得(Obed),就是以色列王大衛(David)的祖父。流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元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張養浩(1270-1329)曾經作了一首詩,描寫流民的慘況,請看其中幾句:


吉普賽人

哀哉流民,男子無縕袍,婦女無完裙。
哀哉流民,剝樹食其皮,掘草食其根。
哀哉流民,晝行絕煙火,夜宿依星辰。

  有關流民的故事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就是卡門(Carmen)。卡門是一個任性的女子,不受約束,不守規則,用情不專,喜歡做甚麼就做甚麼。她的故事被寫成小說,編成歌劇,拍成電影。早年的西方父母都不替自己的女兒取名為卡門,就是現代,名叫卡門的女子也不多。早年的中國父母喜歡罵不聽教的孩子,“你這個流民!”今天還有沒有流民呢?當然有,但今天的流民與從前的流民有很大的分別。筆者是旅居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簡稱佛州)的華僑,就讓筆者舉佛州的華僑流民為例吧。

  雖然今天的中國又強又富,有人說已經趕上美國,這是好消息,但是不知何故,仍然有許多中國人想移民美國。他們先旅遊到別的國家,然後由別的國家取道來美國。到了美國之後,多在中國餐館打工,然後由老闆替他們辦居留。這就是現代的流民,美國的中國餐館實在為我們自己的同胞做了許多美好的事。有錢的中國人則把他們的兒女送來美國讀中學和大學,大學畢業後就在美國找工作,然後申請永久居留,這也算是流民。

  筆者在香港成長,三十二歲舉家移民來美國。定居美國之後,筆者與內人曾經參加旅遊團,到中國旅遊,時在1979年。我們從廣州坐火車前往北京,那時筆者所得到的印象是,我們中國人十分樸素老實。在北京,百姓喜歡蹲在地上聊天,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就是腳踏車。蘇杭的風土人情和桂林的山水,真是天下之冠,令人流連忘返。有些同胞還特別跑來和我們打招呼,問及美國的情況,和怎樣申請來美國。吃早餐的時候,旅館的服務員知道我們是中國人,就特別給我們擺上中國早餐,除了油條豆漿之外,還有三,四小碟小菜。西人則吃雞蛋和Bacon,廣東人叫煙肉(即熏肉)。我們說:“你們太恩待我們了。”他們說:“其實不是,因為煙肉是進口的,非常之貴。”他們說得對,筆者有一個朋友,早年到中國旅行,甚麼洋糖洋餅都不帶,只帶一箱Bacon分給親友,他們如獲至寶,喜歡死了!

  讓我們回到流民,為甚麼有那麼多人願意離開他們的祖國,前來美國捱苦,做流民呢?因為他們帶着一個希望,就是賺錢,賺到錢之後,就申請他們的家人來美國定居,讓他們的兒女有更好的前途。最近美國有一個人出來競選總統,他的父母就是第一代移民,辛辛苦苦把他養大,希望他能夠出人頭地。可見在美國,人人都有機會,從一個無名小子,成為一個成功人物。所以美國被譽為“機會之邦”(The Land of Opportunity),只要你的腳踏上這塊土地,你就有前途。早年從各國移民來美國的人,大多數乘船,在紐約登陸。當他們在茫茫大海之中,第一眼看見屹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神像的時候,就跳起來說:“Look! This is America!”(看哪!這就是美國!)而從中國移民來美國的人則多在三藩市上岸,當他們第一眼看到金門大橋的時候,就說:“這就是金山!”意思就是說,我們的黃金夢,終於成為現實了!最後,讓筆者講一件往事,給讀者們大笑一下:

  當筆者第一次返回香港的時候,在某大書店買了一批書,其中有一部分忘了帶回旅館。筆者立刻打電話給書店的經理,那時香港經濟繁榮,看不起美國遊客,認為美國遊客既小氣又土氣。筆者說:“我剛才買了一些書,卻漏了幾本沒有帶回來,可否請經理查看一下?”經理很不耐煩的說:“確實有人留下一些書,但是我怎知道是你呢?”筆者說:“請給我一分鐘向經理解釋。”經理開始生氣說:“我很忙,快點說!”對生氣的人要特別溫柔,切勿以牙還牙,筆者說:“請經理息怒,經理還記得在半個鐘頭之前,有一個土頭土腦的金山阿伯在買書嗎?”經理說:“記得,原來是你呀!”筆者說:“正是!”經理立刻客氣下來,說:“好,我將這些書放在我的辦公室,等候閣下來領取。”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60504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