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藤周作〈論文學與宗教—以無意識為中心〉
─簡介遠藤周作1986年在台北發表之論文
遠藤周作
© 新潮社
屈指算來,大約已近半個世紀了。1973年四月,我與遠藤周作先生曾有一面之緣:是相約在東京“外國記者俱樂部”午餐會上,當面向他致贈沉默中文版版稅。十三年後,無緣再聆聽他在台北發表,關於小說沉默的論述,因我已遠赴他鄉,客居太平洋彼岸了。今年(2018)我在舊文件堆中,居然看到當年我在台北報端發表的“遠藤周作與沉默”舊作,報紙副刊早已泛黃。
兩年前,2016年,遠藤周作著名小說沉默再度拍成電影,於世界各地放映後,仍激起一波波迴響。該片外景曾在台灣拍攝,但評論遠藤周作小說與影片的一些文稿,卻多半在香港網絡與報刊上發表,並由香港“德慧文化圖書公司”收輯出版了一本沉默的回聲。其中有不少台,港之文,哲大家與影劇界的評論。因此,這部在半世紀前出版的小說,又成為讀者討論的熱點。
由於沉默中文譯者朱佩蘭女士提醒,我才想起1986年,遠藤周作在台北輔仁大學曾發表過一篇論文,故商請該校哲學系曾慶豹教授協助,提供當年在台北“文學與宗教”學術研討會上,遠藤發表的“論文學與宗教─以無意識為中心”論文檔案。閱讀此文稿,才能更進一步,窺見遠藤周作創作沉默小說時之內心世界;但這已是我與遠藤會晤,近半世紀後的事了。
遠藤一起筆便寫出:
“我們描寫人,不是描寫人的表層,還要捕捉心的深處,混沌的世界…意識下的世界。這不只是精神病學,也是文學上的大問題。事實上,無意識的問題,已是二十世紀以來文學家無可避免的題目了。”
文中他列舉兩位作家的作品:一是莫里亞克(Mauriac, 1885-1970)的特莉絲.德格宏(Therese Desqueyroux),一是朱麗安.格林(Julien Green, 1900-1998)的莫拉(Moira)。二書作者均為基督徒作家,也皆係以描寫內心意念之“無意識”題材的重要作者。
莫里亞克 |
朱麗安.格林 |
遠藤認為西歐的基督教過於注重意識,思考,理性,語言,多偏執於意識,但日本的宗教(例如佛教)則多主張“無意識”心態。遠藤又認為西歐基督教所表達的,為父性的宗教,即審判定人罪之嚴肅性宗教。但日本的基督教,卻是屬於母性的慈悲宗教,特別是透過聖母馬利亞所詮釋之母性的赦罪宗教觀。遠藤十分佩服日本河合隼雄教授之看法:在日本人集合之“無意識”中,“母性”的原型皆非常強烈。
遠藤在他的論文中,多次提到日本大乘佛教,並表示這種精神已滲入日本基督教中。他另外還提到新約聖經中的兩個神蹟。其中之一,是耶穌平定加利利湖的風暴,並提到與佛洛伊德齊名的一位心理學家容格(Carl G. Jung)對此神蹟的看法。加利利的湖水,代表人的“無意識”。平定風暴,則表示要將定罪之母胎的“無意識”,轉換為救贖的宗教性。另一是耶穌在加利利的迦拿所行的第一個神蹟:以水變酒。容格認為這是將水之“無意識”,昇華為另一種新物質。說法似乎有些難懂。按聖經中的神蹟,單純接受即可,不必多作解釋。容格的說法,卻為這兩個神蹟蒙上了一層“意識”的面紗,反倒不易懂了。需要讀者多費心思量!
遠藤在他的論文中,也表示了他創作沉默小說的過程;書中許多重要情節,都好像是有人抓住他的手寫出來的。這應該才是遠藤周作的信仰本質,與他“無意識”創作之實況吧。無獨有偶,日本另一作家三浦綾子,也曾表示:她在創作冰點時,許多重要情節,也都像是有人抓着她的手寫出來的。
寫這篇短文時,我還想起1975年春天,在台北淡水,由“道聲出版社”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基督徒作家研討會”結束前,對日本這兩位著名作家,遠藤周作與三浦綾子,曾作出討論結語。遠藤周作,為日本作家中文學高塔的峯頂,其作品中充滿神,哲學的創意,極不易懂;三浦綾子,則為文學高塔的基層,其作品平易,屬通俗小說家,一般家庭主婦與青年學子都喜歡讀她的小說。由於她的小說感染力特強,所以她所發揮的傳福音特質,也能深植人心。她的許多讀者都已受感信主,福音成果十分豐碩。
(按:當年台、港主要基督徒作家數十人多半都參與了前述研討會。其中張秀亞,趙滋蕃,朱西寧夫婦,周聯華牧師,陳紀瀅,王藍,胡簪雲,王蓉子等名作家與詩人並筆者,已回歸天家,仍在世者僅張曉風,朱佩蘭等少數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