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談天說地 ✐2024-07-15

神恩與友誼

于中旻

 

威特腓(George Whitefield, 1714-1770)在牛津大學,受衛斯理兄弟(John Wesley, 1703-1791; Charles Wesley, 1707-1788)引領歸主。1738年,到美洲殖民地喬治亞講道,並按立為教牧。1739年,再到喬治亞,為籌建孤兒院募款,及在新英格蘭,賓夕維尼亞地區講道多次,發生美洲的靈命“大覺醒”(Great Awakening)運動,有歷史性的影響。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是美洲殖民地頗具盛名的人物。非拉鐵非(Philadelphia)是賓夕維尼亞的首邑。富蘭克林擁有早期成功的印刷廠,出版報紙,並代印紙鈔。他也創立參與許多公益事業—包括圖書館,讀書會,後來發展成學會;還忙於發明,倡建郵政局,學校,慈善家,消防隊和民防軍隊。他著名的風箏導電試驗,成為先導科學家,要遲至1750年,這些事務,已使他成為最忙的人。
  富蘭克林開放,好客,關心別人。他常接待威特腓住在他家裏,很喜歡參加佈道會,印刷威特腓的講章,並預約,發行。二人維持有純摯的友誼,互相尊重。富蘭克林信有神,而近於理神主義(Deism)。據富蘭克林的自傳記載,威特腓關心他的靈命,為他的永生禱告;但二人都不以為有圓滿的效果。
  有一件事,作主人的有些意見。記載說,那些屬靈人有個習慣,總是把欠的人情,“記在天上的神帳上”,說是“願神報答你!”雖絕沒有要求付帳的意思,只以為應自己致謝,更為真摯。當然,這並非不信永生的證明。
  我們基督徒,會恐怕“他們已經得了賞賜”,失去天父的報答(馬太福音6:2-4)。如此想,若非託詞,就是多慮;因為那是故意表演,行善惟恐人不知;沒有如此存心就好。
  其實,富蘭克林相信復活與永生,證據確鑿。當他年僅二十八歲時,就自己作了墓銘—

這遺體屬於
 便雅憫.富蘭克林.印刷者;
 (如同一本舊書的封面,
 內容已經殘破,
 字跡曼漶金邊剝脫)
 躺在這裏,作蟲子的食物。
但這書不會失去;
 照他所相信的,將再顯現。
新而華美的版本,
 經它的原作者,
 修訂並改正。

The Body of
B. Franklin
Printer;
Like the Cover of an old Book,
Its Contents torn out,
And stript of its Lettering and Gilding,
Lies here, Food for Worms.
But the Work shall not be whlly lost:
For it will, as he believ'd, appear once more,
In a new & more perfect Edition,
Corrected and Amended
By the Author.

刻在墓前,這可不會說謊,當以見證信仰。
  後來,富蘭克林去了歐洲,當過美洲殖民地的代表,久居英國;又駐法國。威特腓再來美洲的時候,在非拉鐵非(意思是“兄弟相愛”),難覓那麼賓至如歸的居停。
  以後,在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家作客過。威特腓對敬虔的主人,及他和樂的家庭,是十分嚮慕,多有讚許;賓主對於事務的觀念,必是更融洽。可惜,愛德華滋早逝。
  威特腓於1770年逝世,未及身經目睹獨立戰爭。當然也沒能與富蘭克林交換美國獨立的意見。
  威特腓出身牛津,在英國講道,即以聲音宏亮優雅著稱。當年在校受教的學生,各有導師三人—分別為學術,道德,社交,必不可忽略禮儀;而他受查理及約翰衛斯理兄弟熏陶,其在校組織以“循理”(Methodist)聖潔為號。其本人首倡露天佈道,順從聖靈,關注工人群眾,影響衛斯理至深。
  倒是對於基督徒處世,受朋友之惠,應不應該忽略致謝,值得考量。使徒保羅的腳蹤,所踏地域之廣,在他那時代,可說是少有的。而他對人的關懷和愛心,在行傳及他的書信中,所記的個人名字,超越百人,也極不平常。使徒有機會,總是不忘記關懷感念的話。何經有過?
  由此可見,友誼與神恩應該可以並行的榜樣;而且友誼也是神的恩典。使徒保羅受聖靈感動,寫給教會的書信裏,不忽略對個人問安,感念主裏的友誼,可為範例—

問百基拉和亞居拉安!他們在基督裏與我同工,也為我的命,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羅馬書16:3,4)

我們讀經的時候,該設身處地,體味這團契的同志愛,可不有輕易略過。
  富蘭克林早年出身貧窮,後來經過一生的努力,成為美國精英,對合眾國的建立,有傑出的貢獻。我們也應該記念他,在屬靈建立上的貢獻。
  基督徒作客旅,作寄居的,朝向錫安行進。對於接待遠人,一向認為是聖徒的品德。受人愛心接待,幫助往前行,是“一同為真理作工”(約翰叁書:5-8)。在地上的日子,能有美好的團契,我們應該感謝主的恩典。阿們。


Photo by Dương Nhân

插圖:

  1. “Silhouette of Two Women Facing Body of Water” by Dương Nhân (pexels.com, accessed 7/2024)

(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間”)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240703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