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的航行
過了一天,又一天。日子好像沒有盡頭。
海洋連接海洋,波浪連接波浪,失望連接失望。哥倫布和他的小艦隊,於1492年八月三日,由保羅斯(Palos)啟航,九天後,抵達金絲雀群島(Canary Islands)。九月九日從那裏西航,以後,就再沒望見過陸地。
寂寞和單調的長期海上生活,最適於孕育譁變:不止一次,那些粗暴的水手們,咒詛,喊着哥倫布是騙子;他們威脅着要奪船駛回西班牙。
哥倫布甚麼方法都用過:他威脅着要絞死倡首的人,弔在後桅上;他用過神的聖名,說是神啟示他,去發現傳道往中國的新航路;最後,到了十月初,他應付說:如果再一個禮拜,還到不了目的地,就一定回航;當然要看風向許可。
意大利人馬可孛羅(Marco Polo, 1254-1324),1725年東來中國,在元世祖朝廷仕官二十餘年,歸去後,就其觀察和身歷,寫了偉大的東遊記,引起了歐洲人對中國神話般富庶的嚮往。有心人會記得其中的一段話:元朝的大可汗,在引頸仰望,期待基督教國差遣一百位宣教士,去教導他的臣民,認識真神。日後有許多航海家,被吸引揚帆遠航。
發現時代的人物,大都是為三個“G”字:God, Gold, Glory(神,黃金,榮耀)驅使,有時三者互相牽纏,不一定把其中的那一個G放在前面,總之動機並不單純。
另一個意大利人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他自己喜歡用西班牙名字Cristobal Colon),也從未留下意大利文字的手筆。生在這樣的時代,他思想的腳步,也難以超越他的時代多遠。他在啟航發現新大陸之前,向支持他的主子聲明:所發現的新殖民地,要以他為總督,後代得以世襲;所得的收益,要分給他十分之一;並為艦隊司令。當然,這只能解釋為功利的思想。
哥倫布相信,往西方航行,是到達東方的中國的近路。但他同時代的人,多不肯相信。先是向葡萄牙申請支持,遭受拒絕,他轉向西班牙宮廷求助。從1484年開始,他掙扎等候了六七年,不肯放棄希望。主要支持他的,是有影響力的教職人員。據說:虔誠的王后伊斯碧雅(Isabella)受了感動,曾經誓言,即使我需要典質首飾,也要支持航行的計畫。那可能不是事實,因為主要費用是由“聖弟兄修會”(Santa Hermandad, 或Holy Brotherhood)支付,其具有宗教的色彩,是顯然的。
那時,西班牙因戰爭耗費甚大,環繞地球的航行,雖然會增加財政上的支出,但得到新殖民地,發現黃金和香料的經濟收益,是美好的期望。
1492年,西班牙對北非回教徒的戰爭勝利,剛收復了被佔領的土地。西班牙共同統治的王菲迪南(Ferdinand)和王后,認為是出航的時候。哥倫布率領的小艦隊,包括三條艘船“聖馬利亞號”(Santa Maria)為主艦,另外有輔翼船“Pinta”和“Nina”。
十月六日,同行的船長品宋(Pinzon)建議,改航向往西南,哥倫布逞傲氣拒絕。
到十月七日夜裏,他們整夜聽見鳥群往西南飛。哥倫布下令改航西南。為了鼓舞士氣,給他們盼望,哥倫布應許:誰先看見陸地,賞給萬金。
不久,他們更看見海上漂浮着碎木,撈起來看,是彫刻過的樹枝和蘆葦,表明離有人煙的陸地不遠了,大家都得到安慰,也有了勇氣和盼望。十月十二日午夜過後二小時,有一水手望見了陸地。
他們所到的地方,是巴哈馬島群的一個小島,哥倫布給起名“撒爾華道”(El Salvador, 西班牙文“聖救主”的意思)。看見土人的鼻子上挂着金環,哥倫布以為是到了日本東方的證據,不久就會找到黃金的源頭。但那不是。他繼續航行到了另一個景色美麗的大島,就是今天的海地和聖道明尼加,他命名為Hispaniola,意思是西班牙島。
正如哥倫布的名字所示:Christopher或Cristobal,是“背負基督者”的意思;Colon是“殖民者”的意思。他的動機和所受的使命,也是雙重的。到了一塊新發現的土地,他總是先插下十字架和西班牙的王旗,作為西班牙的領土。
1492年的聖誕節,一夜暴風,把“聖馬利亞”主艦擱淺摧毀。1493年一月六日,哥倫布和副領隊品宋,分乘兩艘剩下的小船“Nina”和“Pinta”回航,經過暴風駭浪,於三月十五日,回到西班牙。五天後,出力支持航行並激勵引導的品宋,竟勞瘁致病,三月二十日就離世了。
西班牙王和王后,要哥倫布立即前往覲見,盛大隆重的接待和封賞。教廷諭令,界分印度群島,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各自管轄宗教和殖民事宜。
以後,哥倫布前後再航行三次,1493年,1498年,和最後一次在1502年。他繼續“發現”了古巴,巴拿馬,波多黎各,並牙買加等島嶼;他望見過中美洲大陸,也可能有亞瑪遜河口;不過,他以為那是另一個島,而以古巴為大陸。
哥倫布是有遠見的航海家,意志堅強;但他不是一個卓越的行政官,無法管治那些新殖民地,也不善應付複雜的宮廷政治。到了晚年,似是諸事拂逆,抑鬱生病,於1506年五月二十一日逝世。
哥倫布缺乏正式教育,也沒有認真研讀聖經,或任何學問。他的思想中,把科學和他自己任意的幻想混淆,甚至自以為有神的啟示。
他對西班牙王和王后說:“我不是靠理智,不是憑數理,海圖也無用處,而是全靠聖經以賽亞書的話。”他是指以賽亞書第十一章10至12節說的。他也採用了偽經以斯得拉後記的片段,作為遠航的指針。那段文字是在所謂“第三異象”中,以斯得拉複述第三天的創造:
“第三天,你命令水聚在地面的七分之一;七分之六成為陸地,可作耕種,用來向你供獻。你的話發出,事就這樣成就。…”(以斯得拉後記第四章42,43,49節)
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時候,南北美洲的原住民印地安人,共約八九百萬;經過屠殺“獵取”,帶來疾病和酒精等毒害,到二十世紀初,印地安人口減少到五十萬人;“凡白人所要得的,印地安人就失去;白人同印地安人訂立了許多條約,但無一不是被白人單方面破壞。”現在,原住民人口回升到約四百萬人。
這顯明他並不明白聖經,只是斷章取義利用聖經,要為自己的行動作根據;到一個程度,可能他自己也相信了。這樣,哥倫布以為由海上環繞地球去中國,比由陸路東行只有六分之一的距離,近得多,也容易得多。所以當他在美洲登上陸地的時候,竟然感謝天主保佑他到了中國!後來,發現這不像馬可孛羅筆下描述的天朝和大可汗,才“恍然大悟”,這不過是日本,還要過一道十浬寬的海峽,才可以到中國。最後,他猜想大概是到了印度,所遇見的土人,就成了“印地安人”,反正印度就是亞洲了。如果今天遇到這樣的船長,可得小心才是。
那時,由歐洲到中國的陸路,被回教徒佔領。晚年,他認為神要他收復耶路撒冷。當然,那沒有神的繼續引導和預備,並未成為事實。
“成功”,並不表明他對真理的了解正確。天主教傳到南美洲的結果,是以一種迷信,代替另一種迷信。
不過,如果今天有一個地球儀或地圖,可以看見,由西班牙西航,怎麼能夠迷失偌大的一片美洲大陸呢?那是因為兩次的改變航向西南,連弗羅里達的尖端都迷失了。
這是神的引導和預備:留下一片乾淨土,待日後的清教徒移民,在這裏興旺福音,並且把福音傳到遠方,包括中國。感謝主,祂是主宰宇宙事物的主。
今天,仍然有人承其餘緒,用類似哥倫布的方法解釋聖經。更不要講今天人的動機仍然複雜,或更複雜。今天,常有人批評哥倫布時代,像是掠奪的強盜,虐待當地土人。試思想我們今天,只是多了些“人權”之類的口號,比五百年前,哥倫布時代到底進步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