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04-11-01


感恩節的反思

亞谷

 

  發現的時代(Age of Discovery),帶來移民運動。美國的誕生,是孕育於一個社區教會的移民行動;後來的感恩節,是由那裏起源。

移民的原因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由歐洲大陸,擴及英國。亨利八世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成為英國國教會。後來經過女王“血腥的瑪莉”強行歸回羅馬教,更正教徒大受迫害;到伊莉莎白和繼位的雅各一世,更正教會才算確立。不過,英國型的國教會,是以英王為教會的元首,而且保存了許多羅馬天主教的傳統。
  有的信徒,拒絕教會不合於聖經的體制,所以稱為“反國教者”(Dissenters);有的從國教會分離出來,就被稱為“分離主義者”(Separatists);有的主張清除教會中敗壞的體制和禮儀,回復原始教會的形式,被稱為清清教徒(Puritans)。這些人,認為照各人良心敬拜的自由受到壓制,為了信仰,就應該尋求可以自由敬拜的地方。

移民的目的

  他們的目的地,是美洲新大陸,即後來稱為“新英格蘭”的地區。
  因為當時的交通困難,他們對美洲的資料不多,只知道是一個蠻荒地區,有疫癘雜症,還有土人敵視攻擊的危險,是一個艱難可畏的化外之地,只是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不得已的,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不過,他們沒有淘金的幻想,沒有開拓疆域的野心,絕不以為是地上樂園,跟以後的人來美動機完全不同。晚到了三十多年之後,英國清教徒革命成功,執政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1599-1658)還寫信給殖民地的領袖:聽說弟兄們遭遇艱難,十分同情,建議他們放棄北美洲那樣艱苦的環境,移到別處定居,他可以協助移往的地方,是英殖民地的百慕達島。他關懷的盛意,顯示當年困苦的情形,可以想見。

移民的經過

  當時的航海,不像現在一樣,是充滿了艱難危險的;移民的行動,更是一個艱難的旅程。清教徒移民中,沒有上層社會的貴族富豪階級。他們不是出來旅遊,探險;而是逃避宗教迫害的難民,放棄了在舊世界所有的,尋求在新大陸的良心自由,敬拜自由。他們先乘船到荷蘭,得到同為改革宗國家的善待;他們的道德生活,更成為模範。只是他們以為當地人的品德不好,也不願子女作荷蘭人;所以他們不留戀那裏的平安生活,決定繼續遠航向新大陸。

感恩的緣起


柏萊德浮(William Bradford)

  不久,嚴冬來臨。幸有印地安土人留下的簡陋木屋可以棲身,又有他們移去後留下的剩餘玉米和食糧,得以充飢果腹。不過,到春天再臨的時候,幾乎有一半人死亡,剩下的人,少有不是病弱的。
  第二年的耕作,有好的收成。秋收後,殖民地總督柏萊德浮(William Bradford)叫大家把豐收的玉米和南瓜,並烹烤火雞等土產,邀請友好的印地安部族,一同歡筵三日,感謝神的恩典。這是第一個感恩節。
  美國獨立以後,感恩節仍由各州分別舉行。美國作家,長壽的赫勒夫人(Sarah Josepha Hale, 1788-1879),在公理會和長老會的支持之下,持續以推想全國性感恩節為一生職志。到1863年,林肯總統接納赫勒的建議,正式宣佈感恩節為全國性統一假期。1941年,國會通過宣告,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不過,那時南北戰爭正在進行,所以是由北部的合眾國首先實行。

當有的反思

  美國是由宗教迫害而建立的國家,對於世界上別的地方的宗教迫害,應該有高度的敏感和同情才是。實際上卻不然。
  宗教的迫害,並不是那麼普遍的存在;因為有的地方,並說不上迫害那麼嚴重。美國國務院就指點着說:世界上宗教迫害最嚴重的紀錄,是沙烏地阿拉伯,蘇丹,朝鮮和中國,其中沙烏地並且獨出心裁,設立“宗教警察”(muttawa'in)對自行敬拜回教以外宗教的人民或外僑,拘留,酷刑,以至殺害!這是違背人權的行動,應該逐出聯合國;不過,那沙漠土酋國的獨裁者,是美國當權家族的朋友,這似乎是一個保守的公開秘密,當然是不能說的。其他的國家可以說,但沒有誰認真的想到制裁行動。
  在美國,可以自義的說:我們沒有宗教迫害。應該知道,宗教迫害是由於宗教歧視,進而有宗教騷擾,限制,自演成全面的迫害;防止的方法,是消滅宗教歧視的種子。
  美國有沒有宗教歧視和限制呢?學校裏可以傳播性穢畫冊文字,宣揚無神主義,而不能教導聖經;在教室裏,“進化論”披上“科學”的外衣出現,創造論就成為禁止傳播的宗教;公共場所可以用來宣揚各種的理論,但禁止宣揚福音,或陳列聖經圖畫文字!這個創始時是基督教國家,現在竟然反對,歧視基督教。誰能夠說,從歧視到迫害的路程有多遠?為甚麼基督教的信仰和道德,被看作那樣危險?我們不難明白,真理只有對黑暗和罪惡才造成危險;容忍黑暗罪惡擴張,就只有限制真光的照耀。在今天的世界上,別的宗教受迫害的事實,幾乎是不存在,只有基督教傳統的受到反對和迫害。
  我們該怎樣作?聖經告訴我們說:

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你們要記念被捆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也要記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希伯來書13:1-3)

  我們不要只顧自己享受物質豐富,自由;應該接納逃避宗教迫害的人,不論其種族膚色,想到他們同為肢體。對於受迫害的人,不僅要記念他們的捆綁,苦害,為他們禱告,也要給予實際支援的行動。如果不愛主內的肢體,就是違背神。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寰宇古今

清教徒移民之父—羅本生 ✍史述

樂趣飄送

西樂一夕談 ✍曲拯民

藝文走廊

杜牧詩人觀政 ✍異翠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嶺南之風 ✍郭端

談天說地

大牧者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