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趣飄送 ✐2004-12-01


莫札特 Wolfang Amadeus Mozart

郁韻靈

 

  莫札特(Wolfang Amadeus Mozart)生於1756年1月27日於奧國的薩爾斯堡的音樂世家,父親雷奧博(Leopold Mozart, 1719-1787)是個極有天分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為薩爾斯堡大主教禮拜堂的副樂長。因為雷奧博本身是個職業音樂家,他立刻發現自己兒子過人的天分。坊間許多書籍,描述年僅二歲的莫札特就會彈奏鋼琴及創作的事蹟,如果你有個二歲小孩,你也許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即使這可能太過誇大,它仍是個絕佳的故事題材。雷奧博始終堅定地相信小莫札特的天分是無人能及的,再加上“搖錢樹”的心理,於是他安排了一連串歐洲宮廷巡迴演出,好展現小莫札特過人的才氣。
   1782年,他和康絲丹思.韋伯(Constanze Weber)結婚,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
   莫札特的父親雷奧博,見兒子自幼便顯露出其超乎常人的才華,因此堅持加強給他完整的音樂基礎教育,並常找機會帶他去出國旅行演奏。莫札特的姊姊也是一位出色的大鍵琴家,姊弟的足跡遍及維也納,巴黎,倫敦,義大利各大城市,和德國等地。
   莫札特的音樂才華極為突出,三歲開始彈奏鋼琴,五歲就開始作曲,六歲學習小提琴和管風琴,七歲出版他最早的“奏鳴曲”,八歲譜出他的第一首交響曲,十一歲寫作歌劇,一首彌撒曲,小夜曲,四重奏等。1769年,他首次訪問義大利,受到當時著名音樂家米蘭的薩瑪蒂尼(Sammartini),波倫亞的瑪第尼神父(Martini)等熱誠的歡迎。在羅馬,他的天才有一次驚人的表現,當時他參加了一次阿利格里(Gregorio Allegri, 1582-1652)一首八聲的“經文歌”演出,回家後,他將全曲默寫下來。

  電影“Amadeus”,成功地將莫札特的作品,帶入世界各地人們的心坎裏,將他一生的故事做一概述,並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這位絕世天才音樂家個性滑稽的一面,做一解析。

   對於知曉史實的人而言,影片中莫札特與另一作曲家薩里耶拉(Sailiera)之間的確有競爭的情事,但電影為求戲劇效果,過份強調了此一角度。電影的原聲帶,由聖馬丁學院(The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精心演奏,由尼非.馬利納(Sir Neville Marriner)指揮,是我所能想到的莫札特作品之最佳入門。電影中還有莫札特的部分交響樂作品,安魂曲(Requiem),鋼琴協奏曲度歌劇作品中之精彩片段。如果你還未看過 “Amadeus”這部電影,勸你趕快去租來看,你一定不會失望。

  除了是個徹底的音樂天才外,莫札特跟一般人並沒有甚麼不同。除了寫作音樂之外,他一生最大的嗜好便是聲色犬馬。他甚麼都不喜歡,只喜歡出去應酬,和朋友喝幾杯,寫作及出當時最流行的音樂。我一再強調,莫札特是十八世紀的明星,他的作品都是以升斗小民為對象,是到最近世紀,才被冠上貴族音樂的“污名”,並與一般布衣百姓日漸隔離。

莫札特歌劇

  莫札特成功的時刻是“費加洛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 1786,維也納)和“唐.喬望尼”(Don Giovanni 1787,布拉格)兩大歌劇的成功演出。他最後的三年裏,他的妻子經常患病,但他仍然不斷的發表更大的作品;他只用了三週的時間完成了最後三首交響,曲即“丘比特交響曲”(C Major K551, the Jupiter),“G小調交響曲”(G minor K550),“降E大調交響曲”(E flat k543)。此外,還有“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魔笛”(Die Zauberflote),“提托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和他未完成的“安魂曲”(Requiem)。說來使人難以置信的是,莫札特寫了那麼多曲,卻根本沒想到要把那些作品演出,而且那些作品也都沒有正式的紀錄,以致他的收入少得可憐。但莫札特可能應一些私人音樂會的需要,替他們編排了韓德爾一些神劇,而賺了一點錢。
   在1790其間莫札特的健康逐漸惡化,他的作品也變得很少。到了1791年,他的作曲卻突然驚人的快速多起來,體力因音樂作品的長期透支消耗,使得他死於壯年。

  在他最後的十二個月中,莫札特作了很有名的弦樂D大調五重奏(K593),和他最後的鋼琴協奏曲,和降E 大調豎笛協奏曲(K614)。莫札特在將死之前,受託作“安魂曲”。有可能莫札特認為將為這委託而中邪,因而產生了迷信的恐懼,導致健康在恐懼中惡化,因而壽終。

  莫札特死於自然死,可能是風濕性熱。死後,他後事的處理,極為草率。他的未完成的遺作“安魂曲”,則由他的助理完成。“安魂曲”完成後所得的收入,用來還莫札特生前未還的債務,並作遺孤和遺孀的生活費。

  莫札特最主要貫注的領域,是在寫作歌劇上。他的歌劇分為兩個時期:一為“青年期”,自1767年到1780年(十一歲至二十四歲)共有十二部歌劇,大都受拿坡里樂派歌劇的影響,現不再有人上演。另一為“成熟期”,即1781年(二十五歲)以後的作品,包括“伊多曼諾”(Idomeneo,慕尼黑),“後宮的拐誘”(Die Entfuhrung aus dem Serail 1786,維也納),“唐.喬望尼”(Don Givoanni 1787,布拉格),“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 1790,維也納),“提托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 1791,布拉格)和“魔笛”(Die Zauberflote 1791,維也納)。其中在今天以“費加洛的婚禮”,“唐.喬望尼”,和“魔笛”上演次數最多。

  雖然是名滿天下的作曲家,他的葬禮實在過於草率;葬在一個不知名的墓地,送葬的人中沒有一人行至墓園,以致今日仍不知其正確地點。唯一可慶幸的,是他的音樂留存至今,我們可以從這些不可數計的曲目中,了解到那天縱英明的特質,和曲中混雜的歡欣愉悅及深切痛楚。莫札特數量龐大的作品,由一名叫庫奇(Kochel)的人加以排序,因此他的作品號碼前都有一個 “K”。在以下的樂曲清單中,照其號碼列出,以方便查詢之用。莫札特寫了這多巧奪天工的作品,以至很難說應該從哪裏着手聆賞。我所列的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包括交響樂曲,鋼琴協奏曲,單器樂曲,室內樂,聲樂及歌劇選曲之最傑出者,這些曲子對於有心探索的愛樂者而言,無疑是最佳開始。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甚麼是贖罪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唯一的最高權威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佛羅倫斯印象 ✍郭端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竹 Bamboo ✍郭端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螞蟻的智慧 ✍蘇美靈

談天說地

聚會與敬拜 ✍于中旻

寰宇古今

雅各屯四百年:美國史第一章 ✍史述

雲彩生活

大豆與人生 ✍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