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飲食規律
中國自古就有這句話:“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我認為“智”與“知”字相差不大,含義略同,可以混用。
如此看來,老人不應該自認有智慧或一般知識比年青人更豐富,但是唯一對青年輩可貢獻的是在經歷這方面。
今年年初某晚電視上見有保健節目的講述,其中有一句:“依今日美國兒童和青年人不擇食的習慣來說,到了五十歲,將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發生心臟問題。”講述人逐後促請聽眾注:“每日攝取充足的蛋白固為保健所必要,但倘若供給過多,其廢料則不易排出,在人體中成為有害物質。一個人日常活動所需的能源端賴炭水仳合物的供應,其廢物最易排出,無害於身體。”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含糖份的水果,瓜,甜玉米等,但最主要的卻是五穀雜糧。
因此我獲得啟示:應該寫一篇經歷。
我一生很少用市場上的一般飲料。聽來是件咄咄怪事,自東非移美國二十七年來,就沒曾喝過“可樂”水,當初此飲料首創時,配料全是採取天然品。二次戰爭起太平洋海路斷絕,始採用某些合成品以代。生病時,服用化學品的西藥已屬無奈,但我們的身體不需要任何無益的化學品。例如流行大半世紀的糖精(Saccaarine)若服用過多,便足致癌。究竟多少是“過多”抗癌的本質必因人而異,所以最好止用一切化學飲料,免成習慣。
美國四季菜蔬和水果供應不斷,居民沒有常吃罐頭和喝果汁的理由。為了防腐和保存原色,許多罐裝品以及和香腸,醃肉等加進亞硝酸鹽(Nitrite)或硝酸鹽(Nitrate),中國香腸亦同,戰前,中國的臘肉和豆腐乳等都加皮硝,它是鹽田中的副產品。長期食用凡含硝鹽的食品最易致癌。
水果的渣滓含有維生素和礦質,棄之可惜,又何況它的纖維具清除大腸不潔物的功用呢!
美國人野餐直用木炭或煤氣直接烤肉。中國人一向的習慣是不吃焦糊的食品,餵家畜或家禽。今日始知焦糊的食物特別是肉類,都足致癌。炸魚或肉類油中的渣粒其危險情形亦同。所以日常三餐最好少採用油炸品。
我生長於舊式的大家裏,先母是上一代的大嫂。每屆秋季,她領導女傭做麵醬,醃製黃瓜和蘿卜,備冬令早飯的小菜。另一缸是純黃豆發酵,用來燒醬油。等到次年春暖,醬油必需時加煮沸,否則生霉變味,不可再用。今日瓶裝的醬油,倘不加硝化鹽來防,怎能長時保存?我對瓶裝的蠔油更是缺乏信心,不如不吃。
幼年,先父對於肉食有個不尋常的觀點:“農家用好多斤的糧食當飼料才能生產一斤豬肉。本來中國就感到食糧不夠用,若大家都偏愛肉食,窮人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因此家中肉食不足,但雞蛋不缺,所重視的是去糠皮的小黃米(蛋白含量百分之十四)即今日美國人餵鳥用的穀子,大豆即黃豆(蛋白含量百分之三十六),綠豆,紅綠,白豆即姜(江)豆,以上二種豆蛋白的含量皆在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煮小黃米稀粥和大米飯必加豆子,晚飯蒸的麥粉饅頭不時加進少許玉米即玉蜀黍粉,增香甜味,而通便。菜蔬和水果市上足有三季的供應。家鄉煙台,三面環山,北面臨海,每年冬季在大雪封山路以前,居民紛紛儲存足量的豬肉,大白菜,蘿卜和大蔥,粉絲和海帶都是乾貨。此外豆腐和豆芽四季供應不缺。家中常年用的是花生油和豆油。花生在山東北部沿海的砂地多出產,鮮品用鹽水煮,帶殼的乾貨供炒,去殼加工的五香花生米又是兒童所寵愛的。煙台富海產,早春有長約寸半的桃花蝦與桃花盛開時節俱來,故名。仲春有長約六寸的對蝦上市。小販將生或煮熟每兩隻蝦插在一起成對的出賣,因此得名。魚類自春至初冬供應不斷。蚌產和蠔(海蠣子)每冬於季始行上市,暖季恐有傳染寄生蟲之虞。蝦,蟹和一切帶殼的海產其膽固醇含量高,不能多吃,不可常吃。
一般麵粉的蛋白含量為百分之十三,粗大米僅百分之七左右,精白米則不到百分之六。吃大米的南方人不及吃小麥和玉蜀黍(其粉含蛋白百分之八)粗壯,疑是蛋白供應不足的緣故。北方還有一種價廉但最富營養的土產──白薯即山芋,本地人稱地瓜,含葫蘿卜素,它有阻止細胞氧化過速之功,故可能減少人體中細胞死亡後所遺下有害的積存。
戰前在中國北方沿海各地,貧富人家在吃方面的習慣和水平相差甚微。
今日許多美國兒童經常喝大量的原裝消菌牛奶,它含脂百分之三點五,日積月累,積存於動脈微血管內壁,到了中,老年,必為害心臟,加上常吃漢堡包和意大利餅,結果美國每年死於心臟病的在一百萬人以上。煎熟的生肉餅和乳酪含脂肪在三到四成之間,同屬心臟病的根源。
兒童的運動和食物同樣重要。以我本身驗來說,幼年踢小球,跑山,夏天入海游泳,冬季踢鍵子,打陀螺,拉風葫蘆。及長打網球,習田賽,學武術,有個時期,早起爬山頂,看日出後回家吃早飯。離校到鄰地青島工作時期在市內從不肯乘坐公車,跑路或騎腳踏車成習,如此將四肢尚勤的習慣保持了半世紀,今日則堅持於就寢前活動一番,用兩個重五磅的啞鈴對不同的方向高舉八十到一百,在踏車的運動器具上做三至四百轉直到力不勝或心跳加速後止。結果得到飲食當心和經常運動兼顧之益。
幼年本無供應的環境和喝牛奶的習慣。直到今日也不過每日進少量低脂乳酪(Yogurt)和硬乳酪(Cheese)用補食物中供鈣之不足。回憶我年進五十,正值在非洲從事工業時期,久害熱病不癒,遂醫囑往北半球的歐洲,希望體內的瘧疾細菌因易地而止繁殖。此後才開始每日進一粒多種維生素丸,我認為牛乳並不比豆漿或大豆製品更重要。多種維生素丸對於一般食物平衡,營養充足下的健康兒童和青年也非重要。反之,營養過多下的肥胖症乃是許多病症的根源。近代醫學界已將動物性脂肪和多種癌症聯在一起,最顯著的是女性的乳癌,男性的前列腺癌(因年紀過致癌的例外)及無分性別皆可罹的大腸癌。
葉綠素和大蒜都有阻止體內癌細胞增長之功。每百磅大豆油含三磅的卵磷脂(Lecithin),它有乳化血液中過多脂肪之能。葫蘿卜素足以拖緩人體細胞新陳代謝之過速。E種維生素及阿司匹靈可預防心臟病之突發。每餐進適量的大豆蛋白可減少低密度(有害的)膽固醇(LDL),但不會減少那益於人體的高密度膽固醇(HDL)。
以上數項經過十數年專家們的研究和爭辯,今日已成了定論。
凡上了五十年紀的人每年應該做一次體檢,並重視醫生勸告。
十五年前我住賓州。那時三甘和膽固醇偏高,於是遵醫囑節食,徐減體重十餘磅。今日除了患上遺傳性加上老化失去右腎(Polycystic)無藥可治外,血壓還未因此升高,前列腺並不肥大,排尿也正常。只因患老年敏感症,不得不於犯病時服藥。其他如多種維生素丸,大蒜丸,卵磷脂丸,E種維生素丸,每天吃一,二粒,並外加含維生素D的鈣片的防老年骨質疏鬆。最近加上此藥是由於血液中含鈣近年見低的原故。男性老人的PSA逐年的數字更是重要。偏多是為前列腺癌的警號。最近紐約市長已因警號,而查有此症的初發期。
一九七三年到七六年,我曾在賓州務農三年,租地一百零八英畝,種玉米和大豆,農閒時買牛犢和乳豬飼養,將田地出產來交換飼料,此後始知它已被加進定量具助長作用的荷爾蒙即激素和預防流行病的抗生素。美國九百萬人正患癌症,是否因為進入體內的荷爾蒙太多?再者,有的抗生素對某些病人已經失效是否也是由於經常自食用的肉類進入人體太久的原故?
幼年我在西方醫學濃厚的環境中長大,近處有一座美國長老會所設立的醫院,並附設了一間護理學校,近年來因與澳洲某地醫院合作,今日病床已擴至七百多,是山東省東部最大的一間。當年先父一度擔任護士學校董事,故家中不乏醫學界的常客,自他們的閒談中,確知那時七,八十的老人多死於併發症,例如感冒轉肺炎,少聞有甚麼癌及心臟病。
近幾年,牛肉和豬肉,我很少吃了。雞肉僅限少量,去皮,去脂肪。餐餐必有大豆,煮熟加烘乾,或浸水後打碎與調味料加葫蘿卜混炒。每做一次可吃兩周。倘打豆漿,但不可棄豆渣,因它含有大量的礦鹽和維生素,而絕大部分的蛋白都在豆渣裏。
蛋白是血液,血管,內臟,骨骼,皮膚和肌肉的營養。它是二十種阿米酸即胺基酸所形成。小麥含七,大米只含其五或六種,但大豆卻含十二種胺基酸,故被稱為“最完備的”蛋白。加上人體內臟可自製的五種,所缺的三,四種可自牛乳,雞蛋等補充,因此人類正不必食用肉類而生存。印度教和佛教徒在吃素之外,經常吃硬殼果仁並在每天紅茶中加少許牛乳,看來他們也很健康。所可惜的是他們嗜吃椰油和棕梠油炸的食物,因此身體肥胖患心臟病的也不在少數。大凡在低溫下見油中作霧狀的,以少吃為宜。基於此,花生油比不上大豆油。近年來的醫學報告橄欖油予以最高的評價。此後一個橄欖油瓶即常置於我餐桌上。
每天晨起我喝攪水煮沸的雞蛋一枚,但只取半個蛋黃,餘棄之。早在北方時,它與雞蛋骨,皮等同入小菜圃,是最好的肥料。
每飯後我必進水果。香蕉含鉀份高,在理論上有減低血壓的益處。它既助通便,於老人尤屬相宜。
大豆含高成份的磷。磷是腦的靈魂,又能促成新陳代謝。大豆所含的鈣,鐵,鉀,納(含納如鹽及味素等太多,於體無益)等礦質是麵粉的四倍,大米的六倍,紅豆的兩倍。美國所產大豆,蛋白標準的含量是百分之三十六。做豆腐用的必加選擇,須達百分之三十八方合理想,此為長期豆(近一百五十天成熟)多呈黑眼。今日食品店所賣較悅目黃眼個頭均勻的“黃豆”,均屬短期豆(一百二十天)含蛋白量不夠出口的標準。此外,大豆含各種維生素之量為所有殼物之冠。
以上蛋白的含量全是基於美國農業部“食物分析手冊第八卷”不是信筆寫來,人云亦云。
死亡是人人必經之路,不足為憂。但所慮的是倘若癌或心臟病之類的長期病患者必自身受苦,家人受累,原有的獨立性和自尊心全失,絕非人人所願,所以必須一生少貪口腹之歡。
在農業社會狀態下,老人向來受尊重,等於一家之主。科學昌明,工業發達,大家庭制度解體之後,老太婆,還被有利用看顧兒童們的價值。老頭兒們卻成了正牌的“老廢仔”,又不幸在使用抽水馬桶的場合下,那個製造天然肥料的功用也已失掉,因此我時常在思索繼續活下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