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佛札克 Antonin Dvorak
德佛札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於1841年九月八日生於波希米亞(今捷克)的耐拉合士夫鎮(Nelahozeves)。他的父親是鎮上一間小客棧兼肉店的老闆,由於他彈得一手好齊特琴(Zither),加上鄉村中樂隊演奏,使德佛札克自幼便喜愛音樂。開始時,他學習歌唱和小提琴,以後並修鋼琴和管風琴。1857年十六歲時,他進入布拉格波希米亞教會音樂協會主辦的管風琴學校求學。那時他生活貧窘,甚至在街頭和咖啡廳中演奏中提琴來賺錢,當然更無錢去聽音樂會,買不起樂譜自修。1862年,二十一歲時,史麥塔納由瑞兼返回波希米亞,亞並協助建立著名的布拉格國家劇院。在這劇院裏,德佛札克曾覓得樂團裏中提琴手的職位。
大約在十年以後,他獲得教堂管風琴演奏的職位,同時他離開了樂團的工作,並結婚成家。他的管絃樂曲亦開始演出。他的歌劇“國王與礦工”(King and Collier)亦在國家劇院演出。此段期間,他曾獲得奧國文化部為清寒青年藝術家所設的國家獎助金,他的生活亦獲得很大的幫助。這項國家獎助金的評審人是樂評家漢斯里克(Eduard Hanslick, 1825-1904),宮廷歌劇院的負責人兼指揮郝貝克(Johann von Herbeck, 1831-1877),和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布拉姆斯對德佛札克的作品感到很大的興趣,因此曾給與他很多的鼓勵,並介紹出版商和他接洽,使他的作品能見於樂壇。此時由於出版商的要求,德佛札克便寫成了八首為一組的斯拉夫舞曲集(Slavonic Dances),其優美的旋律吸引每一個人,他的名字亦從此廣揚全歐。
1883年三月十日,他的“聖母悼歌”(Stabat Mater)英國演出,轟動整個英國樂壇。從此在英國各種的音樂節日和盛會中,亦開始演奏他的作品,且藉他訪英期間,由他親自指揮演出。他在英國一再的成功演出,使他於1890年獲得劍橋大學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
他曾有三年之久(1892-1894)在紐約任國民音樂學院院長職位。以後他返回布拉挌,數年以後成為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在美國時,他曾作著名的“新世界交響曲”(New World Symphony)和“美國四重奏”(American Quartet)即“F大調絃樂四重奏”,和一另一首“降E大調絃樂五重奏”等重要的作品。
他逝世於1904年五月一日。喪禮隆重,並被認為波希米亞最偉大的一位作曲家。
德佛札從事音樂創作四十餘年,所寫的大小作品約計四百首。從簡短的歌曲至大型交響曲,清唱劇,神劇,和歌劇,都無所一缺。他作品的重心,在絕對音樂方面,也是能代表他藝術價值的作品。這些作品包括有九首交響曲,四首協奏曲,十四首絃樂四重奏,兩首鋼琴四重奏,五首三重奏,五首五重奏,和其他器樂曲。至於他的十部歌劇比較遜色,其重要性實難以與交響曲,室內樂等相比。但是從他二十九歲寫的“阿弗雷德”(Alfred),至他逝世前一年完成的“阿米妲”(Armida, 1902-03)止,他的歌劇創作生涯維持了三十餘年,可見他對歌劇的愛好。他的歌劇從內容方面,可分為四大類:第一是歷史題材的傳奇歌劇,如“阿弗雷德”,“國王與煤工”,“萬坦”及“阿米妲”;第二是取材鄉村生活的喜歌劇,如“一對頑固的青年”和“狡猾的富農”;第三是歷史歌劇,如“迪米特里”和“甲可賓人”;第四是寫神仙故事的神話歌劇,如“魔鬼與凱蒂”和“人魚”。
德佛札克的歌刻曾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如華格納的“引導動機”和配器色彩,威爾第和麥亞白爾的旋律和合唱結構的氣勢;在喜歌劇方面,多奉莫札特和德法兩國同類作品為藍圖;在題材方面,描述民間生活和波希米亞人的性格,則循史麥塔納的範例。可是無論他受任何的影響,他始終保持自己的特性和民族性。他在音樂上的長處,充分地在器樂曲上發揮出來,他兼備了後期浪漫樂派的華麗風格,與堅實的作曲手法,而且豐富地取用波希米亞的民間音樂。他從不直接照抄或模仿,而是根據他們的精神,再由心智所產生出來。他的音樂節奏活潑,旋律稍感哀愁,但管絃樂的色彩光輝奪目。
他具有純樸,善良而誠摯的個性,喜歡孤單地獨處。他的作品不僅反映出這種性格,還洋溢着心中強烈的鄉土之愛,與對人類之愛,這些優點幫忙助他在歌劇中,對每一角色和情節,得以充分表現,並且給人直接的效果。但由於他的天真質樸,像快樂的平民和兒童般的性格,喜歡毫無意義的反覆,因此亦造成了他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