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6-10-01


黎巴嫩的新彗星

史直

 

  彗星出現於突然。中國古代人認為它之顯於太空是在預告天下大亂或將有自然災害發生的先兆。據此,我們不妨將最近出現黎巴嫩國伊斯蘭教什葉派(Shiite)真主黨(Hezbollah)的領導人納斯魯拉(Sheik Hassan Nasrallah)以新“彗星”喻之。
  二十世紀,科學突飛猛進,天文學家在太陽系裏發現正在遊蕩中的星群有一千一百餘,其中倘有一枚墜落地上,便叫做殞石,會造成極大的災害。若是星群在地上可以看到,那便是彗星。彗星之出現,未必是世上災害的先兆;若有,也該是巧合。
   黎巴嫩(Lebanon),古代之腓尼基人(Phoenicia)的世居地。戰前,在中國高中必有西洋史這一門功課,因此我們都知道,腓尼基人是人類最早的航海家,約始於公元前兩千年。據猶太史,公元前七世紀猶太人建國後的所羅門王建殿,向推羅(Tyre)和西頓(Sidon)王求取黎巴嫩的香柏木(Cidar),非洲的象牙,猿猴和印度的孔雀,黎巴嫩人自古善於經商,今日行蹤遍於地中海和非洲沿海各地,以從事零售業最為顯著。
  黎巴嫩在古時和中國貿易的關係可能假手中東商人,唯所知者是推羅和西頓是古代的織造中心。漢代通西域的生絲在該地加工,有時和毛或麻線染成不同的顏色,織成美麗的織錦(Brocade)。倘若你遊歷歐洲而不是參加導遊,在許多博物館裏必見展有推羅或西頓的古代出品的樣品,特別在瑞士國紡織品和染料生產地的巴塞爾(Basel)。當年,那些美麗的衣料市場是在羅馬權貴之間。


Murex

  中國人有“紅得發紫”之說法。古文中有“紆青拖紫,朱丹其轂。”之句。那在說明:有權貴的人必拖紫色袍,使用的車輪必塗紅色漆。或為巧合,同時代的漢朝和西羅馬帝國都以紫色為貴。
  歷史上最早的紫色染料首先被腓尼基人發現於地中海,取自貝殼生物Murex。物以稀為貴,紫色衣袍限於當時的羅馬權貴,那紫帶有濃重的紅色。後來演變成紅中帶紫,即今日紅衣主教衣袍的顏色。紅衣即Cardinal,亦顏色的稱謂。

  黎巴嫩全國的面積是4,015平方英里,全境有兩條山脈,其一在中部,與海洋平行,西部的山脈劃分了與敘利亞的邊界。在山脈的缺口或說較低的地方築了一條鐵路直通敘利亞。近鄰之誼,敘利亞竟介入其內戰多年,內戰之起是基於宗教和政治派系之別。流動性很大的黎巴嫩今日人口不足四百萬,基督教(派系很多,行的儀式偏重於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約各半數。黎巴嫩的水果和各種堅殼果馳譽歐洲,特別在每年冬季。
  第一次大戰後,疆域廣及南歐,北非,中東盛約五百年的奧吐曼帝國(Ottoman Empire)解體。日內瓦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准予法國管理黎巴嫩直到二次大戰以後(1946)才准予獨立並撤出了佔領軍,因此今日的黎巴嫩人除了經常用阿拉伯文以外大半能說法語和英語。
  伊拉克的石油管至少有兩條是自黎巴嫩出海。或許基於保護“利益均沾”的原因,美國也一度駐軍該國,不幸於1983年軍營被炸,死亡二百八十一名陸戰隊員,遂全部出撤。爆炸工作的主謀是Hezbollah,即真主黨。1982年以色列出兵佔領黎巴嫩的南部,終於十八年後在2000年全部撤出。黎巴嫩在這方面成功的因素也是出自真主黨。
  在形勢上看,美,以兩國的政策卒敗於黎巴嫩的真主黨。因此我們試將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以下稱他名納氏)譽為一座新彗星。
  自以色列立國以後巴勒斯坦的難民散居埃及,敘利亞,約旦,和黎巴嫩。在黎巴嫩的難民約有十五萬人,其中居住黎國京城貝魯特(Beirut)市的郊外。1960年,納氏就出生於其郊區的貪民區中。換言之,黎巴嫩國的貧民大半是伊斯蘭教徒。
  納氏於1960年生於黎巴嫩首都東郊貧民區。直到今日,每逢落雨,他似乎聽到急雨撞擊鐵皮房頂的聲音。入學後,讀書用功,寡言多思,很有領導力。他的幼年同學有報導說,納氏在十二歲時,他的思想和行動完全像成年人。十五歲,他前去伊朗讀伊斯蘭教神道學,但在返國後他並未入寺院講道或作管理,反加入了態度一直反對以色列存在的真主黨。此後,每逢有戰爭,他必身居前線。1992年真主黨主席穆薩維(Musawi)遇刺,納氏以黨書記的身分升為主席。
  1997年,他的長子在與以色列作戰時陣亡。事後,他公開說明:凡做領導的人必以親人為宗教犧牲為榮。他又說:做一名烈士是進入永遠世界最佳的途徑。他講話的態度穩定,出語溫和,沒有急躁。
  據最近新聞周刊的報道:在以色列的監獄裏,巴勒斯坦犯人總數約為九千七百,此次於七月十二日真主黨俘虜兩名以色列士兵,有意將他兩人交換一批獄中的人,卻不料以色列以兵戎相見。
  在他領導和謀略下每次和以色列政府交涉成功,見於時代周刊最近的報道:
  1985年,以二十三名以色列籍(士兵)俘虜來做交換,經以色列釋放了一千一百五十巴勒斯坦人。
  1996年,兩名以色列兵換回一百二十三名黎巴嫩俘虜。
  1997年,兩名以色列情報員換回真主黨的一名要員。
  1998年,以色列人的屍體一個,換回四十個真主黨的屍體。
  2004年,一名以色列商人和三個以色列兵的屍體交換了四百三十三名巴勒斯坦人的自由身。
  真主黨是什葉派(Shiite)前鋒的民間主力,其背後的力量是敘利亞和伊朗,後者又是經濟的支持者。民間大多數為遜尼派(Sunui)的沙特,約旦和埃及等初時不以真主黨的行動和方向為然,今見一向寂寂無聞的納氏今日竟聲譽見聞於全世界,此後也就默然無聲了。納氏在伊斯蘭教國家裏被認為是一位外交政治,和軍事奇才,勇於面對以色列,五十年來在阿猶兩族的衝突下,算是第一次打了一場勝仗。事實見於以色列的大轟下他安然無恙,和保持了大多數的火箭基地而未被以色列找到。
  聯合國的規定,而且是美,以兩國的願望,武力須歸於黎巴嫩政府,那個路途將必遙遠。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高石子倍祿鄉義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吉星不殞 ✍于中旻

點點心靈

多少舊事煙雨中 ✍音凝

藝文走廊

文人看生命的意義 ✍區室

談天說地

大同社會 ✍于中旻

寰宇古今

朱熹治案 ✍余仙

點點心靈

你是我的華倫泰 ✍余卓雄

藝文走廊

細看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 ✍松桂

寰宇古今

萬水千山縱橫的挪威(上) ✍鄭國輝

樂趣飄送

紐奧良-爵士樂的搖籃 ✍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