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06-11-01


歷史與人倫的興滅

音凝

 

一. 歷史與時間的關係

  上帝將人創造在時間與空間之中。神在肇造天地之初,首先造的便是光。

“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便將光暗分開了。上帝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世記1:3-5)

創世記的作者在這裏所記錄的,應是時間最早的開始,即上帝創造光之後,便開始有晝夜,有時間;但這裏的時間,是史前的時間:人尚未造出,時間的沙漏也尚未開始流動。
  根據創世記的記載,上帝在造光之前,地已經存在,水也已經有了;故空間先於時間。而真正記錄時間的歷史,則尚未啟動;直到神創造了人以後,歷史才正式運作。“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過客”緊隨着人的出現,於焉肇始,史筆便正式着墨了。
  為創世記撰寫註釋的釋經者們,大都有一個難解的困惑;因為考古學者根據地質學的判斷,咸認地球之形成,應為千百億年,顯與創世記上記載的年代有極大的落差。
  創世記第一章第五節所記載的“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及以後的七日是否即今天我們的二十四小時,則頗有商榷的餘地。

二. 時間的分割


Polyhedral Sundial

  人類將一天分割為二十四小時,約在四千年前才正式開始;首先將一天切割為二十四小時的,應為古埃及與巴比倫人所為。他們將夜間的星座分為十二個區域,不同的星宿在夜間不同的時段升起;如南沙三星(小犬座),於太陽落後不久便升起。天狼星則跟在一小時後呈現於夜空。如此物換星移,便形成了一個天儀。白天他們則以一年的十二個月來分割為十二時,這樣晝夜在一起便為二十四小時了。第一個顯示二十四小時的日晷(Polyhedral Sundial),是由慕尼黑(Munich)的漢斯.柯赫(Hans Koch)在1578年製成。
  中國古代則以銅壺滴水來計算時間,將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夜間由十一時至一時為子時,一時至三時為丑時,三時至五時為寅時,依此類推;故中國古代的一個時辰為西方的兩個時辰。因此當西方鐘錶傳入中國後,便將中國的一個時辰稱為大時,稱西方的一個時辰為小時,後來大時不再用了,便沿用“小時”迄今。
  人們隨着工業社會忙碌的腳步,再將一小時切割為六十分,一分再切割為六十秒。這樣初民將原來的一整天,先被分為十二大時,再將一大時分為兩小時,再分為六十分,又分為六十秒,今天人便只能在讀秒中去求生存了。

三.地質學家的發現


James Hutton

  現代地質學之父,蘇格蘭愛丁堡的赫頓(James Hutton, 1726-1797),他所發展出來的一些有關地質學的論點,使人們對六千年前創世記的“聖經年代學”,感到質疑。赫頓發現如以羅馬人於第一世紀,在蘇格蘭建築的道路為測量時間之“尺”,則經過了二千七百年的風雨,侵蝕及踐踏,都難以使當初路上之石板銷蝕;那麼,那些嵯峨崢嶸的海岸峭壁,又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雕琢完成?
  赫頓發表他嶄新的地質學說,是根據他對愛丁堡蘇格蘭的地質研究,所提出的線索。就地球表面飽經風霜,以其經驗來衡量,結論則是“其始也無痕,其終則不可知”。
  地表經受各種力量的侵蝕,而形成了土壤,土壤逐漸沉積於大洋。海底沉積層因其自身積壓的重量,產生出地心的熱力,而形成了新的岩層。再藉火山的爆發,與地震的變動,將新岩層推到海平面之上,讓它再度接受時光的雕鑿,與風霜雨雪的侵蝕…如此的週而復始,既破壞了歷史,又塑造了歷史;地質學家們要從這些地表與巖層縫隙裏來推敲尋覓地球的年齡。而最終的答案則是“深不可測”。


古爾德

  赫頓在1785年發表了他的地質學理論,好像是解放了地球史的緊箍咒,但卻進入了一個更深的困惑中。美國已故古生物學家古爾德(達爾文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演化學家Stephen J. Gould, 1941-2002)認為,現代地質學對人類思想最獨特與最有影響力的貢獻,就是所謂“深邃時間”(Deep time)的觀念。
  地質學的發現與研究,能否定聖經的年代史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創世記第一章中記載的六個“有晚上,有早晨”的“日”,並不能與以後人類歷史中的二十四小時的日相提並論。
  其實,人類的歷史尚未正式啟動,神在創世記第二章記載造畢天地萬物之後,再造了人(亞當),人的歷史才開始啟動。而真正的人的歷史,應該是由亞當夏娃自伊甸園逐出後,才算開始。亞當在世上共活了九百三十歲(創世記5:5)。他在世上的年月,便應為伊甸園逐出後,在大地上的生命記錄。在此之前,亞當與上帝共同生活在伊甸園中,在那兒應沒有歲月,因為神並不在人的歷史時光中。
  上帝將人類造在時空之中,人要依附在時空中才能生存。人的思想,工作,傳承,繁衍,都是在亞當被逐出樂園後才展開的。這二人也才真正成為夫婦,兩性關係從而建立;並生男育女,展開了世代的傳承。由這條人類傳承下來的直線,記錄了歷史的軌跡,而這才是歷史運作的正式記錄。
  創世記第一章所記載的是史前的種種,地質學家無法由地表的一些現象去解釋神手的造化。且聖經的重點也不是地質學或生物學,而是要說明神的救恩。

四.時間受神掌管

  上帝在原已存在的地面上(應為神原先的創造)造了光與光體(日,月,星),隨之便產生了時間,因此時間為神間接的創造,是世上物質之光的副產品。人受造於時空之中,也只有附着在時空中才能生存;但上帝卻是在時空之外,時空均在神的掌管與控制之下。人類的歷史(在時空中所留下的記錄),好像一本書,由首頁到末頁,神都可在時間之外翻閱;所以人在出生以前,或死亡以後的事,一個朝代由興起到滅亡,都早已為神所預知。人的歷史,只能記載今天以前發生的事,但神卻能知道今天以後,以及世界末日所將發生的事。人的歷史,只能由現在往後看,對未來只能作不確定的預測;但在神的眼中,人類整個的歷史,由初章到末頁,都在祂的鑒察之中。歷史發展的軌跡,都在祂的掌控之下;時間的進程,同樣也在神的掌控之中。
  對時間的觀念,神與人看法迥異。詩人摩西詠嘆說:“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篇90:4),使徒約翰更進一步啟示:“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啟示錄1:8,21:6)按阿拉法與俄梅戛是希臘字母中的首末二字,將這兩個字母串連起來,便成為一個圓圈,而一個圓圈是無始也無終的,這說明了神對時間的觀念。在無始無終的大圓圈中所透露出來的訊息,便是永恆的觀念;而在永恆裏,時間便根本不存在了。
  上帝創造了日,月,星辰等天體之後,也隨之設定了自然的規律,“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創世記1:14)。上帝定下了星辰日月運轉的規律,但上帝也能因特殊原因而作出干預與改變;當以色列人進攻迦南,約書亞揮軍攻打基遍時,“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麼?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約書亞記10:12-14)這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日,月停留的大事,天體突然停止了運轉達二十四小時之久。上帝能宰制宇宙天體,因為時間在祂的掌握之中。

五.時間是人倫傳承所穿起來的一條線

  由於人類不斷地傳承,才有了歷史。而人的傳承是根據神初造人時,所頒下來的意旨;“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世記1:28)。上帝造人,且造男造女,便是要人能傳承與繁殖,當亞當夏娃離開伊甸園之後,便正式婚配,並生男育女,繁衍後代。也寫下了一頁頁的人間歷史。歷史是一冊書,時間是一條裝釘線,人倫的情節便是每一頁故事的內涵。
  基於傳承的需要,人與動物均有雌雄兩性。亞當與夏娃生活在伊甸園中時,是在神的榮光中,故赤身露體並不覺羞恥。但一旦食了禁果,種下了罪惡的基因,神的榮光便由他們身體上消失,性的意識也隨之滋生。這夫婦二人被逐出伊甸園之後,才開始了同居的生活;隨之便衍生出後代。人的年歲也正式寫下了記錄,而時間與歷史的線頭也便穿釘成冊了。
  人倫是以兩性關係為主,從而衍生出來的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與朋友。這其中父子,兄弟出於直接的血緣傳承,系出主線。聖經中也以五倫的關係,喻時空中神人之間的關係從屬(君臣:以賽亞書9:6;父子:馬太福音6:1;夫婦:約翰福音3:29,馬太福音25:1;弟兄:馬太福音12:50,希伯來書2:17;朋友:約翰福音15:14)。
  第一亞當主要的任務便是“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如今此一任務,已經完成,全球人口已逾六十億,達飽和狀態了。第二亞當的任務,則是要完成彌賽亞的救贖大功;基督也早在二千餘年以前,在十字架上完成了。餘下來要完成的是基督的門徒(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要將救世的福音傳遍天下;這正是今天信徒們嚴峻,艱巨的任務。此項任務必須在時空中完成,故有其緊迫性與局限性;因為時間這條線是有其限度的,到了時候,會戛然而止。雖然我們並不知道它何時會停止。

六.問世間情為何物

  第一亞當肩負了傳承的重任,由兩性的夫婦關係,所發展出來的,是人間的倫常;由兩性夫婦間的情愛,衍生出了父母子女兄弟之間的天倫親情;再由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延伸出君臣之間的忠義,朋友之間的友誼;及人對陌生群眾的悲憫與同情。這一系列由人與人之間所發展出來的情感,鑄成了無數的故事;在諸多有情之中,上帝以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屈身成為卑微的人之肉身,為罪惡中的人,代死獻身,彰顯出人間所未有的大愛。上帝愛世人的愛,遠遠超越了人的血肉之軀,其所能達到的愛的極限(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這一種愛情遠遠超出了第一亞當,由兩性之間所產生出來的情感。
  神愛世人的大愛,因超越了人之情感所能達到的高度與極限,只有釘十字架的基督才能用祂的寶血來完成。但人間的故事,卻仍然要以人倫的情感才能抒發與創作。人由兩性之間所產生的倫常之愛,會在這個世界毀滅之後,便劃下句點。人倫的關係也要隨這個世界的終止而終止;因為在未來的新天新地中,人的性別便要失去了。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革,大驚奇,當人的倫常逝去之後,現今的人根本無法也無能力對新天新地的新生活,新環境作出想像,因為連思維的方式也不同了;甚至連今世人的思維這種東西還在不在,都是一個問題。恐怕連保羅所說的:“我們如今仿佛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哥林多前書13:12)也難以解說了。因保羅所說的鏡子,仍為今世的東西,在新天新地中,連鏡子也不會存在了。
  不相信復活的撒都該人,曾設計了一種情況,向耶穌提出問難。按猶太人的習俗,人若娶妻未育子而歿,其弟輩有義務娶嫂為妻,生子為其兄立後。假設兄弟七人均因早歿而娶過同一婦人為妻,死後如再復活,這位婦人應為何人之妻?這是一則十分難解的習題,基督便不得不洩露一些人在復活之後的驚人秘密。主說:“這世界的人有嫁有娶;惟有算為配得那世界,與從死裏復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因為他們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樣;既是死裏復活的人,就為上帝的兒子。”(路加福音20:34-36)
  復活的人與天使一樣;天使為中性,不分男女。因此,人從死裏復活以後,便失去了性別;同時,原本由兩性婚姻所建立起來的倫常也跟着廢去了。人人都是上帝的兒子。父子,夫婦等關係也隨之改變了。如此,原先由人之兩性間,所發展出來的關係與情感,也便蕩然無存了。
  上帝所創造在時空中的人類,因賦予了傳承的使命,故生而具有情愛的欲求,但在日月催促之下,人的年華老去,千古以來,詩人墨客都在無奈中賦詩詠嘆。大文豪莎士比亞在詩中說:“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緻,會將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會吃掉稀世珍寶,天生麗質,甚麼都逃不過他橫掃的鐮刀。”中國明代的戲劇大家湯顯祖(1550-1616),則在他的牡丹亭劇中詠歎: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詩人連青春韶華都感喟傷逝,如果人倫中的愛情完全殞滅了,更是情何以堪!但人倫情愛等事物,都是神為人類在時空中所頒賜的恩典,當這時空中記錄的史冊寫下完結篇時,這一切也都必須隨之結束。
  新天新地的生命新境界,我們今天可以盼望,可以憧憬,也可以堅信,但卻無法想像。
  歷史的紀年由第一亞當開始,到時空的完全銷化(彼得後書3:12),便戛然而止。屆時時間便會停擺。由於日,月,星辰等天體,原為地球上受造的人而存設,故亦應屬同一命運。時空便同時譜下完結篇而銷融了。

七.第二亞當的使命,非傳承乃救贖

  我們堅信基督為神人二性,且祂的人性十分健全。我們也相信,基督在世間曾受過撒但各樣的試探與攻擊,但卻沒有犯罪(希伯來書4:15)。但歷來仍有不少人要在基督的人性上作文章,強調耶穌的人性,並且,捏造基督也曾有過婚姻生活(多年前的一部影片,耶穌,超級明星 Jesus Christ Super Star 與後來的另一部影片基督最後的誘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基督雖曾歷經諸般試探,卻沒有失足,祂也生而沒有原罪。否則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便毫無價值了。那些要強調“食色性也”的人,是以其具有原罪,並屢犯本罪的人之自況,去體認基督。這些人既無信仰,也不了解聖經。基督雖藉人的肉身誕生為人,但卻生而無原罪。這與當初神所創造的第一亞當原人相同。亞當生活在伊甸園中與神同在時,全身在神的榮光遮蔽下,當時還沒有性的意識。亞當與夏娃了解自己的性別,是在犯罪之後。我們相信基督具有完全的人性,撒但在對基督的試探中,各種情況均不會免除,但基督均能以神道的寶劍擊退強敵。
  上帝雖照祂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1:27),但神首造的第一亞當卻為男性。基督降世為人,亦為男性。但第一亞當的使命是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傳承。而第二亞當的任務,則為受苦受死,拯救世人。亞當夫婦的正式婚配,是食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園以後的事。基督既無原罪,亦無傳承的使命,其唯一的任務,便是要受苦受死為世人贖罪。祂在世上的生活是赤貧與孤獨的;祂為世人傳道救濟之不暇。以常人的婚姻生活與需要去影射,並移轉於基督,如非蓄意褻瀆,便是無知與愚昧。
  基督由死裏復活以後,已將人的肉身改變而為靈體(中性),成了復活之人初熟的果子,我們這些仍然生活在世上的人,有一天死後,經過復活的蛻變,也要失去性別;那將是怎樣一種境界,連當時的保羅都不知道。我們這些仍在時空中的人,既無法想像,也無從述說。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藝文走廊

統一中國文字議 ✍于中旻

點點心靈

春到葡萄園 ✍余卓雄

談天說地

明星不是夢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重遊北京 5 ✍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