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楓葉紅時
這幾天,暮霞越來越好看。是那麼美艷,那麼迷人。
每到夕陽西下,不肯錯過機會,總是愛多看它幾眼;也曾特地找時間,長久久的注視。
暮霞,染紅了西方的天空,染紅了鄰居的牆,伸展到那牆上的大片玻璃窗。我發現,院中的楓樹,葉子也給染紅了。
再注意些,不單暮霞返照的時候,連日正天中,也不改其紅色。原來是霜染紅了楓葉:秋天到了。
秋天,悄悄的來了。看週遭的樹木,葉子早已經紛紛變黃,一陣風吹過,飄飄飛舞,然後慢慢墜地,只有輕輕的歎息。
時序的變換,是那麼肯定,規律,不為任何人停留,不為任何事件轉移軌道。它不憐恤美貌的少女,給她額上畫下皺紋,把青絲換上白髮;它奪去少年的強壯,壓彎了那曾負千斤的腰。
這是秋。那染紅楓葉的秋。
有一年的十月間,去新英格蘭地區,專程訪問有名的紅葉。到了那裏,才知道那年時令不同,夏長秋來晚,加上雨多,紅葉還沒及時出現,只有些許黃葉。
再驅車北上,越過綿長萬里不設防的和平邊界,到了以楓葉為旗的加拿大魁北克(Quebec)。
加拿大以楓葉為旗
想到在二百多年前,東加拿大是法國殖民地,現在的美國則是英國殖民地,兩鄰不睦,各勾結不同的印地安部族,互相為敵。年輕的華盛頓少校,率一隊維琴尼亞民軍,在偏遠的堡壘被困,向法軍投降。幾年後,華盛頓上校再同英軍站在一起,進攻法軍,途中遇伏,給印地安人殺傷了很多。但到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則大大支助美國,完成獨立。世事多變,同秋天的白雲差不多。
到了楓葉旗下的土地,那裏的楓葉,也是未變紅。多少有些失望的歸來。唯一的收穫,是買些楓糖漿帶回。秋,好像更涼。
人到底不能改變時間。
二
洋人以楓葉為徽,知道如何取楓林為材,建造經營;懂得取楓汁為糖漿佐食。卻只華人有楓葉的豔情故事。
唐僖宗時(873-888),天下饑饉,民不聊生,宮廷養着大批的宮女,生活自然不如理想。有一名姓韓的宮女,在一片紅葉上面題詩,表達自己的困悶無聊,然後放在御園溝水中,讓它流去:
流水何太急 深宮盡日閒
殷勤謝紅葉 好去到人間
想不到,文士于祐,是長安富貴人家韓詠府中的門客,拾得紅葉;雖然他不知寫信者意中的收信人是誰,卻把紅葉存起來;另在一片紅葉上題詩,放在上流,任其漂入御園的溝中。詩曰:
曾聞葉上題紅怨 葉上題詩寄阿誰
韓宮人撿了,也收存起來。後來皇帝下詔發放三千宮女,韓宮人湊巧到她長安的族人韓詠家寄住;韓詠作主,把她嫁給門客于祐。在婚筵上,說起這件事,夫婦取出紅葉,共同謝媒。韓氏又作一首絕句:
一聯佳句題流水 十載幽思滿素懷
今日卻成鸞鳳友 方知紅葉是良媒
黃巢造反,皇帝離京往四川逃難。韓詠着于祐率家僕隨扈,光復回京後,因功封爵顯貴,也生了五子三女。宰相張濬在朝同于祐相識,作詩以記其事:
長安百萬戶 御水向東流 水中有紅葉 惟君得佳句
子復題脫葉 送入宮中去 深宮千萬人 葉歸韓氏處
出宮三千人 韓氏籍中數 回首謝君恩 淚灑胭脂雨
寄寓貴人家 方與子相遇 佳聘六禮具 百年為夫婦
兒女滿眼前 青紫盈門戶 茲事自古無 可以傳千古
事情似乎是許多巧合,到底卻是事實。不過,“茲事自古無”,卻不盡然。深宮中的怨女不少,出於無奈,題詩申怨,紅葉寄情的,應該不止一人。曾有識字的宮女,借縫征衣的機會,給不知名的戰士,縫上書信,表達深宮怨。
在于祐還答葉上的詩說:“曾聞葉上題紅怨”,所指的是甚麼?可能是曾聞約百年前的一件事:在唐德宗時代(779-805),奉恩院王才人養女鳳兒,就曾在紅葉上題詩,放在御溝中隨水流出。進士賈全虛得到了信息,認真起來,懷戀題詩的人,以至泣下。德宗皇帝知道了,查問其事,將題詩的鳳兒賜給全虛為妻。
三
說起紅葉,有名的杜牧“山行”詩: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白雲紅葉,色彩多麼鮮明相對!小杜看到白雲和炊煙相連,雲生的山邊人家,豈不也是飄渺不定?二月紅的桃花,也曾擅勝場於一時,到深秋楓葉紅,桃花早已經凋謝了。秋風帶來晚涼,人該清醒想一想了。
楓林遍紅,使人想到大地泣血。
軒轅本紀:“黃帝殺蚩尤於黎山之丘,擲械於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後化為楓木之林。”案:蚩尤是“九黎之君”,據說是炎帝的末代帝王,原來佔據中國的主人;黃帝是漢族的酋長。大約是率部族從黃土高原下來,與蚩尤中原會戰得勝,在察哈爾東南的涿鹿,擒住蚩尤,把他殺了。擲“械”,一般以為是刑械,桎梏;但也可能是多數的戰爭軍械,染上了血腥的折戟斷槍,丟在地上,化為紅葉的樹林。當然,這不會是史實,但說明了爭地拓疆的殘酷,哪一片土地上沒有戰士流的血,母親喪子,寡婦喪夫泣血?眼淚遍洒,豈止秋天楓林染血?
佔有中原的人哪裏去了?從黃帝到今天,中原換了多少主人?人與白雲有多相似!
聖經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4:14)
聖經又說:
“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榮美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彼得前書1:24,25)
相信福音,藉着耶穌基督,重生得救,成為神的兒子,才有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