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期的感恩節
客秋,某友自北方寄來感恩節卡片,賀詞饒有意義,爰譯之:
Reasons for ThanksgivingTo have food enough and a place to dwell, To find the comfort when things go wrong To know the pleasure a kind act brings, To know good books and share their worth To have true friends…this is living -Edith Shaw Butler |
感恩頌饑獲飽足 居住有房 縱處逆境 常懷寬想 行善益人 心情舒暢 好書一卷 價值品賞 結交良友 生活適當 |
一. 維珍尼亞的詹姆士城(Jamestown, Virginia)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寵臣Walter Raleigh於1584年將今日的維州地區訂名“處女王的土地”。此後,冒險家自英國時常來去無定地尋找金,銀,寶石或皮貨,但無人在此地定居。事隔二十二年,女王逝世三年後,亦即女王表姊瑪莉的兒子詹姆士一世踐祚(1607─即我國明萬曆三十五年)的第四年,一位冒險家John Smith向英王領得殖民特權證到維州,逆詹姆士河上行,在河口見沙洲,遂上陸,決定由此向內地發展,並將此地定名詹姆士城。某日,交戰時他被印地安人俘擄,幸被一印地安十三歲的少女所救。今日在該地故址有古老英國教堂,那少女Pocahontas和John Smith的銅像各立於其近側,面向詹姆士河口,以資紀念。
![]() 銅像-Pocahontas |
![]() 銅像-John Smith |
早期移民初期燒玻璃瓶(河邊有白沙供應),養蠶(野生桑樹多,今日仍然),釀酒(野果到處有)為業,將產品運銷英國,但並不成功,仍以農業─自印地安人學得種玉米和煙草─為重,因此維州後來贏得“煙草之鄉”的令譽。但今日的維州已非昔日盛況,煙草產量在美各州中已屈居第三位了。

John Smith
John Smith(1579 or 1580-1631)被稱為冒險家並非偶然,當突厥語軍隊自小亞細亞攻奧匈帝國時,他從英國啟程前去歐洲參軍,被突厥人俘獲,旋即逃遁,返回英國。此次,他領導移民前來,似也無意苦守,八易寒暑後即整裝返國。後來此人多次遠航非洲及北美,寫書四本,繪航海圖多幀。
前來維州的移民與歲俱增,第三年農作物歉收,在營養不良的環境下及風雪交加的冬季裏,死亡人數在三百以上。今日,詹姆士城已屬歷史名稱。
先民原日上陸的沙洲及原建築物早已無存。今日可看者為最早期村鎮的複製品,以及第一批移民所乘的帆船三艘,還有一間製玻璃瓶的“作坊”,也是複製品。
1984年我曾隨導遊團來一遊,路線導遊的目標和中心為鄰近約十英里英國早期總統府所在地的威廉斯堡,此地有昔日移民居住過被保存下來的城市包括政府建築。市郊有威廉瑪莉大學,是繼哈佛(1637)在北美的第二間大學,設於1693年(即康熙三十二年)比耶魯早八年。
詹姆士城一帶的先民於每年秋收便假教堂或與家族同聚,舉行感恩禮拜。據說比麻州移民渡此節之風要早上幾年。
不該省略的有一小插曲:那見義勇為的印地安少女至終成為一名基督教徒,去英國讀書,成家,可能是印地安人之中最早歐化的一位。
二. 麻州的普立茅斯(Plymouth, Massachusetts)

Plymouth Rock
普立茅斯在波斯頓市東南,介於波斯頓與鱈魚角(Cape Cod)之間,各四十英里。市港口有岩石,即有名的Plymouth Rock,是1620年來自英國的移民登陸之處,由於後世的人每將岩石鑿取一塊,當作紀念品,地方政府那將岩石“救助”上岸,築大石亭而護之,此後岩石可望而不可即。港口又有先民首次橫渡大西洋的“五月花”號帆船(Mayflower II),是1957年在英國訂購的複製品,其外觀,設備和內部裝璜皆與昔日無異,甚至擔任講述的所有裝扮的移民和船員全部操英國語音。為紀念當年事蹟,市中心高地有女自由神式的紀念碑一座俯視着市區,高八十一英呎。此外還有紀念館及蠟像館。
![]() Mayflower II |
“五月花”在當時標準下係一巨型帆船,載重或排水量一百八十噸,長九十英呎,載送原為英國人避宗教迫害先逃至荷蘭後又經英國來新大陸的,共一百二十七名,婦孺在內,此船先抵鱈魚角,住了一個月,見附近盡屬沙丘,食水艱難,乃揚帆西航,在對面的海岸登陸,命名此地普立茅斯,用以紀念他們英國的本鄉。(英國有普立茅斯,係一海軍港,二次歐戰在諾曼第登陸時為前進基地。)
這批登陸的英國人深得一名印地安人之助,並充初期的翻譯。緣此人多年前曾被白人冒險家強擄為奴,先西班牙,後英國,終被一名好心的英國人贖出,送還美洲。雖如此,在第一年淒苦的冬季中即死去半數。到了第二年秋天才獲豐收,於是一同慶賀,感謝上主眷顧之恩。
後來鱈魚角登陸地點今日名叫帕芬市(Province Town)的居民也仿效對面的普立茅斯市設紀念碑,奉行感恩節,說是他們此地才是真正最早登陸之地,言下頗有爭奪與挑戰的意味。

美洲酸果(cranberry)
今日普立茅斯市僅約四萬人口,為一觀光中心,由港口可搭遊艇出海察看鯨魚定期遠遊移殖途中之盛況─冬前南下,春至北遊。市內原有製航海用的麻繩索頗具規模的一間工廠,今日改成具有古風的百貨商場,供一般小商人租用。又本市為美洲酸果(cranberry)的集散,加工之地。酸果為蔓生植物,故用機器收獲時必須打落並放水灌田,果浮水面,然後圈起,經真空吸取程序進入容器,一如運送汽油的車。相傳酸果在昔日之於美洲海員,等於英國人用檸檬,中國人飲茶。長久海上生活有維生素丙之供應,方不至於患上一切與血液有關的皮膚病,甚至壞血病。事實上,乾茶葉有無此理想效力頗成疑問。
以上略提酸果,是由於感恩節時期的烤火雞必須由酸果佐味,又一說是它具有加嫩肉質之功。
北美洲的移民增多,各州的農民紛紛提倡感恩節,引為重大之事,但日期均各自制定。林肯總統於1863年南北戰爭時訂定感恩節日為公假;1941年國會方通過了十一月最末禮拜之星期四為統一性的感恩節,亦為公假,家人藉此日可享受每年一次的團圓,並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