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一名少年教員,在他父親的學校裏教書,長時間的課業,只能用餘暇作曲。他有出色的創作,包括:五首弦樂四重奏,三部彌撒,和三首交響曲。1814年十月,根據哥德的詩劇浮士德(Faust),寫成“葛麗琛在轉輪”(Gretchen am Spinnrade);這是他第三十首歌曲,開德國藝術歌曲(Lied)的先河。那一年中,他寫了一百四十多首。只是他所作的歌劇,常為劇院拒絕。從十七歲至二十歲以前,二年半中,他的作品達四百之多。
法蘭滋.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在音樂家中間是不多見的全才。他從早年就能歌唱,也善於器樂,鋼琴,提琴俱能;更擅作歌曲,創作數量與品質俱高。他父親Franz Theodor Schubert,開辦了一所學校,自任校長,學生很多,一時曾達三百名。他母親生過十二個孩子,但只有五個能夠活到成年:四名男孩子中法蘭滋最小,最小的是妹妹。他生在1797年一月三十一日。
他們家是一個音樂家庭。晚上常有弦樂合奏,還只四歲的法蘭滋奏中提琴。他基本的音樂課程,是由父親和哥哥教的。
1808年,他得到奧匈帝國皇家教堂詩班的獎學金,演進成後來的維也納男童合唱團;也送他進維也納有名的寄宿學校就讀。在他的教師中,有宮廷風琴師陸斯卡(Wenzel Ruzicka),繼任的教師是有名的作曲家賽列瑞(Antonio Salieri)。舒伯特在學生樂團中奏小提琴;他進步很快,被擢為領導,陸斯卡不在的時候,由他任指揮。他參加詩班練習之外,並與同學組成室內樂團,也擅鋼琴。
他性向有些保守怕羞,不肯把作品示人。是經過同學的勸說勉強,才把作曲給賽列瑞看。這批早期作品中,有鋼琴雙奏的幻想曲,室內音樂曲,三首弦樂四重奏,還有幾個未完成的片段,表現出創作的潛力,優美的旋律。賽列瑞大為賞識,驚為天才。1812年,他變了嗓子,退出合唱團,進入師範學院就讀;仍然跟賽列瑞學習,約有三年。
在學院的時候,有一位要好的同學司帕南(Josef von Spanun),成為舒伯特一生的知交,對他的前途有很大影響。
畢業後,舒伯特在他父親的學校任教。那是當拿破崙戰爭的時期,他報名參軍,但因為身材太矮被淘汰;可能是形成他自卑心理的部分原因。
有一天,在舒伯特的課室裏,來了一名不到二十歲的少年,坐在那裏注視他授課。課後,那少年來同他談話。原來是一名法律學生,名叫司可勃(Franz von Schober),是經司帕南介紹來的。司可勃口若懸河,告訴舒伯特,他的前途在於音樂,教小猴子們是浪費他的時間,也浪費他的天才。舒伯特為他所感;1816年終,告假離開了教書工作。但維也納茫茫人海,往哪裏去呢?
司可勃 Franz von Schober
司可勃的母親,是個頗為富有的寡婦,有個寬敞的宅第;司可勃把他帶回家中寄住,享受友情和鼓勵。以後,這家庭仿佛成為他的避風港。又一次的經濟困窘,幾乎一文不名,司可勃家的門,再次向他敞開;他來一住幾個月,恢復創作的靈感,到經濟境況好轉,也繳當付的膳宿費用。
1817年,司可勃帶回家一個朋友弗歌勒(Johann Michael Vogl),是有名的中音歌手。起初,弗歌勒對深藏不喜表露的舒伯特有些看不起;但更深入了解之後,成為平生知交。不久,弗歌勒唱,舒伯特彈奏的歌曲,成為維也納社交圈最風行的盛事。
到那年秋季開學,二十歲的舒伯特,只得再回去父親的學校教書,直至1818年暑假。舒伯特繼續創作,有幾首傑出的鋼琴變奏曲,和第六交響曲等。
1818年三月一日,他的意大利序曲(Italian Overture in C Major)在維也納公演。這是他作品的第一次公開演出。他的聲譽繼續增高。他的經濟收入卻不同時增高。在那個時代,非經教堂或宮廷的僱用,一個音樂家沒有固定收入,生活的掙扎,是很自然的事。
那年六月,舒伯特受愛斯特哈濟伯爵(Count Johann Esterhazy)家的聘用,隨同去匈牙利的慈利茲(Zseliz)鄉間別墅,主要的責任是教他兩個女兒音樂。他甚為高興,愛田園的幽雅寧靜,創作靈感豐富,產生了少年舒伯特的佳作。
1819年,舒伯特和弗歌勒結伴旅行演出,走了弗歌勒家鄉北奧地利許多城鎮,到處極受歡迎。舒伯特陶醉於美麗的鄉野風景,激發作曲的興趣。這時期的作品,有著名的鋼琴變奏曲A大調D.664,及鱒魚四重奏(Trout Quintet)鋼琴和弦樂曲,並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是據哥德的詩寫成。
1820年,舒伯特的作品孿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完成,由弗歌勒一人雙唱。
那年冬天,開始作哥德的精靈水上之歌(Gesang de Geister uber den Wassern),次年初完成。
在那個時代,曲譜很少出版,多是靠傳抄。舒伯特的作品流行很廣,他的歌和舞曲,風行音樂之都維也納,在豪富和官宦之家的宴會中演奏;但作者想要出版的時候,總是遭拒絕。1821年初,司可勃和別的朋友們為他籌畫,徵求預約訂戶,極為成功,結果出版了“魔王”(Erlkonig),並夠印刷“葛麗琛在轉輪”。
1822年末,他似是感染梅毒性疾病,健康受到損害,以至次年的大部分時間退隱養病。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問題。1824年,舒伯特又陷於窘境,他情緒低落,有時想要自殺。但他不能不作曲。
幸而那年五月,他再度接受愛斯特哈濟伯爵家邀約,隨同去慈利茲,有些像是不得已的,但得假期安適的鄉居;他有時臥在樹蔭下,靜聽自然的音籟,尋覓靈感,隨之而有新的傑作;當然少不了鋼琴雙奏。
1825年,他又與老友弗歌勒同去度假。又一系列的成功演出,所至備受熱烈歡迎。這不僅是愉快的旅行,兼有經濟上的收益,還調劑了他的情緒,增強了他的自信;倘佯於多瑙河畔,仰望巍峨的亞爾卑斯山(Alps),心曠神怡,健康也似有進步。
舒伯特的作品,沒有甚麼豪邁之氣。他評論貝多芬的樂風:“特異的融合,混雜着悲劇與喜劇,可愛的與可厭的,英氣與怒號,神聖與詼諧,缺乏分別,激使聽眾瘋狂,而非感受到愛,使人譁笑而非升向上帝。”二人雖然不同,這無礙於他喜愛貝多芬,甚且崇拜他。
舒伯特幼年就參加詩班,音樂中自然有天主教宗教儀式的傳統風格。聖經題材的作品有:詩篇第二十三篇曲,米利暗勝利之歌,及聖母頌(Ave Maria)等,敬虔中融合着維也納輕鬆優美的旋律。他的華爾滋舞曲,輕快活潑,成為維也納的風尚,並影響了司特勞斯。他的生活從來沒有十分豐裕,常在窮困邊緣;不過,奇妙的是他仍然作些美好的歌曲,其中包括莎士比亞的“聽,聽!那雲雀!”(Hark! Hark! The Lark!)他的心中仿佛有喜樂的泉源。
1828年三月二十六日,公開演奏會極為成功,標識着他藝術水準登峰造極,收入也頗可觀。三十一歲的音樂家,終於能夠買上了自己的第一架鋼琴。不過,舒伯特短暫的生命,也臨近末期。
八月底,健康惡化。不過,他仍然作了好幾首歌曲,在他離世以後出版,稱為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 Swansong)。
十月,因為飲了不潔的水,可能是感染傷寒,發熱,嘔吐。顯然不能獨立生活,他的哥哥接他去家中照顧。舒伯特筆下的最後作品,是“牧人在磐石上”(Der Hirt auf dem Felsen- The Shepherd on the Rock),正如清溪急流,沖激着快樂的音響。
十一月,他臥床不能再起。十九日(星期三),舒伯特在維也納離世,年只三十一歲。
舒伯特作品賞(MIDI)
舒伯特著名的“未完成交響樂”,作於1823年,並不是他最後的作品。中央奧地利的音樂協會(Styrian Music Society of Graz),於四月十日,提名舒伯特為榮譽會員。推薦書中說:“他雖仍年輕,他的作品已經證明,將成為卓越的作曲家。”當選後,二十六歲的作曲家,寫信接受所給予的榮譽,並表示將作交響樂曲,以志謝忱。附寄的是“B小調交響曲”的兩個樂章,約為1822年十月所作。
當時的協會會長胡頓布蘭諾(Anselm Huttenbrenner)收到後,擱置在一旁。直到1860年,他的弟弟告訴維也納的赫柏克(Johann Herbeck)這件瑰寶。又五年過去了。1865年五月,赫柏克有事到奧國的文化古城郭瑞茲(Graz),在胡頓布蘭諾家的文卷堆裏,找出舒伯特的樂譜,帶回維也納,於十二月十七日首次公開演奏:是作曲後四十多年的事,作者去世也已經三十七年了。演出的成功,對於他不再有甚麼意義。
評論家說:這未完成的交響曲,有獨特的,真正的舒伯特:他早年的作品,多有海頓,貝多芬等影響的痕跡;這樂曲表現的,有神秘莫測的美麗旋律,像是深夜幽靜中開放的花朵。
舒伯特的筆記簿中,有預備為第三樂章的摘記片段,但無法達到前兩個樂章的高度:或許作曲家自己,也有無以為繼之歎,而未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