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的戰爭觀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是美國最受人敬愛的總統。在他任內,打了犧牲最殘酷的內戰,但無妨於人敬愛他。他的傳記,數目近一萬種,還在逐年出版,增加。
孩子們吵架,總歸是說:“我好,你不好!”那正表明孩子氣。但如果是成年人,想要和平,就不能這樣看法。
諉過爭功,或得勝就得意忘形,是最低鄙的事。戰爭是兩方的事,不是一方打得起來的。
林肯於1861年三月四日,就任總統。只三十九天之後,南方軍隊攻擊聯邦政府的散特爾要塞(Fort Sumter),內戰的第一炮響起。
那年八月十二日,林肯總統宣告全國禁食禱告:
所有的人民,在所有的時間,都應當俯伏敬畏至高統治者上帝;謙卑順從祂的管教;承認他們的罪孽過犯,相信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熱切痛悔的禱告,求祂赦免以往的罪愆,並祈求祂現在的賜福...”
四年以後,1865年三月四日,聯邦軍隊在田納西和喬治亞連續奏捷,內戰已近尾聲,勝利在望。五十六歲的林肯,就任第二任總統。
公民同胞們:在這第二次宣誓就任總統的時候,不宜於像第一次一樣作長篇的演說。因此,對於我們所進行的路線,作一具體的說明,似乎較為適合而正當。現在,四年任期已滿。在這段時間內,各階段的公開聲明,常是關於這鉅大的角鬥,至今仍然引起關注,全國竭力以赴,沒有甚麼新鮮的可以陳說。軍事的進展,是攸關一切的,公眾都能像我一樣熟知;我相信大家都感到滿意和鼓舞。前途滿有希望,不必對此有所預測。在四年前,像這樣的一個場合中,人心都為將要臨到的內戰而焦慮。所有的人都驚懼,所有的人都想避免。在這裏所發表的就任演說,是盡力要不經戰爭而保全合眾國;城內有叛徒的黨羽,也尋求不經戰爭而摧毀國家;他們尋求解散合眾國,藉着談判,製造分裂。其中一方是寧求一戰而不讓國家生存;另一方面是寧願迎接戰爭,而不讓國家滅亡。這樣,戰爭來臨了。全國人口的八分之一是奴隸,不是平均分佈在全合眾國,而是局限於南部。這些奴隸造成一種強大的特殊利益,大家都知道,這項利益是戰爭的起因。叛亂者的目標,是要鞏固,持續,並擴展這項利益,甚至不惜藉戰爭而分裂合眾國。但政府宣佈,除了限制它的擴展之外,別無他途。沒有一方面預期這場戰爭會演成這樣的鉅大,這樣的曠日持久;沒有一方面預料,衝突的因素會隨同衝突弭息,或衝突之前弭息。每一方面都尋求較容易的勝利,不甚基本的結果,不甚駭人的結果。雙方都讀同一的聖經,雙方禱告同一的上帝;各自祈求祂的幫助以與對方抗爭。看來似乎是怪異,任何人竟敢於乞求公義上帝的幫助,以榨取別人汗流滿面所得的麵包;但讓我們不要審判,免得我們受審判。雙方的禱告不能都得到應允,沒有一方得到全部的應允。全能者有祂自己的目的。“這世界有禍了,因為將人絆倒;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我們假定美國的奴隸制度是這種絆倒人的事之一,照上帝的預備是必定有的,在祂命定的時間內,一直持續存在。祂現在的定旨是要除去它,因此給南北雙方這可怕的戰爭,作為絆倒人的應承受的災禍;對於相信永生上帝的人,會認為這與祂的神聖屬性有所矛盾嗎?讓我們熱切的盼望,讓我們熱切的祈禱,這重大天刑的戰爭能得以快快過去。不過,如果出於上帝的旨意戰爭繼續下去,以致使以往二百五十年來被奴役者無報償勞苦所累積的財富沉沒,以至於每一滴鞭撻所流的血,由刀劍所流的血償還,正如在三千年前所說過的,現在仍應該說:“上主的審判是全然真實公義的。”不以惡待任何人;以純愛待所有的人。在正義上堅定,照上帝所賜的辨別正義。我們要繼續奮鬥,完成正在進行的工作:纏裹國家的傷處,關顧那應負戰爭責任的人,他的寡婦和孤兒;一切所作的,都是為了達致並樂享公義持久的和平,在我們中間,也與萬國共享。
作為元首和最高統帥,林肯絕不以為戰爭是自己功業的機會,不想在千萬枯骨上建立自己的寶座,更不懷有恨惡,或圖任何的私利。
在艱難殘酷的戰爭中,林肯沒有惡劣的咒詛敵人,沒有宣傳是義戰攻伐不義。他憂鬱悲苦的面容,表明他是多麼的厭惡戰爭,珍重每一個生命的失喪。他瞻望勝利後的措施,沒有報復的思想,只流露愛與和平。
當時的外交使節,學者,與報章,都稱讚他的演說,以為是近於神聖啟示的作品,為有史以來所僅見,顯示那位仁者的偉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