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飲暴食
當今世界所面對的第一號問題是糧食危機。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挨餓的。每天因為饑餓而喪命的人(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兒童),數以萬計。更甚的是生活在非洲多國難民營的難民,死亡率更是高得驚人。可是在地球的另一端,數以億計的人卻由於吃得過多而煩惱。因為身體過胖而千方百計要減肥。即使在中國人佔多數的香港,纖體的消費每年數以千百萬元。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用在減肥食譜和藥物的金錢更是數以億計。下表是幾個國家男性肥胖者的百分比,可知美國最多胖者。
國家 | 胖者百分比 |
---|---|
日本 | 3 |
希臘 | 12 |
芬蘭 | 16 |
意大利 | 30 |
南斯拉夫 | 31 |
荷蘭 | 33 |
美國 | 60 |
現今是“纖瘦”文化的時代,大眾傳媒所擺出來的形象是一些體態苗條的人。電視上所見的人物,都有模特兒的身形,大眾所接受的訊息是擁有標準身形才是完美的,太瘦或太胖都不會得到別人的好感,肥胖者更是被人取笑的對像。所以不少人在浴室內擺設一個磅,每天密切注意體重是否稍有增加。各種脫脂,低卡路里,高蛋白質,不含膽固醇的食物早已是潮流。抗飢藥物和減肥食譜更應運而生,大行其道,佔去藥房總銷量一成以上。正當富庶地區的人為減肥費盡思量之時,世界性的饑荒問題似乎日益嚴重,單在非洲北部和中部,已有二千七百萬饑民,為甚麼人類在食物的供應和享用是如此兩極化呢?
據估計,美國人在1900年所攝取的卡路里比現在還多一倍,但那年代的人卻鮮有過胖的。2000年代的人雖然大大減少了吸收卡路里,但仍然產生不少過胖者。其中一個原因是在上世紀初,哪裏有這麼多現代化和機械化的產品,他們多以體力勞動為主,所以即使攝取了很多卡路里,僅可以維持每日勞動所消耗的力量。反觀今天的人根本無需勞動任何肌肉,也不必汗流滿面度日(尤其是那些坐在有空調設備的辦公室內的人),所以食量雖然減少了,但消耗量更少,故此入多出少便造成過胖的現象。
一.過胖症
人們對自己的身形多數表示不滿意的,世間上很難找到一個十分滿意自己身形的人。由於潮流影響,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過胖,即使體重適中,也覺得身體某些部分不合標準。專家研究肥胖的成因,發現有以下幾種:
1. 遺傳因素
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癡肥是有遺傳性的。研究人員將一些肥胖的鼠或兔子互相交配,發現癡肥的父母會生下癡肥的子女。若數代都是如此交配,所生下來的後代全都是癡肥的(在實驗中當然要把足夠的食物給他們吃)。所以在人的遺傳裏,專家估計癡肥也有遺傳的因素。他們將人的身形分為三種:
a. 瘦削型,只有少量肌肉。
b. 運動型,肌肉多而且厚。
c. 圓胖型,肚腩和身體某些地方外突。
有證據顯示這些體型是會遺傳的。此外,每一個人的體重有一個固定點(Set-point),好像人體內的恆溫器在37°C一樣。體重在固定點上下浮動的幅度不會超過10%,因為在我們腦子內有一個丘腦下部,它不僅控制我們的體溫,血液濃度,血糖含量和身體其他主要功能,它還控制體重哩。所以一個人的體重早已有遺傳上的基礎,稍有過重的話,它也會自動調節。
2. 後天因素
由於各國經濟發展穩定,在第三世界的所謂新興工業國,已發現國民的下一代有過胖的趨向。今天香港的兒童比上一代的平均重10%,兒童中有5%是癡肥的。情況仍然不算嚴重,相對來說,在西方國家,兒童中有20%是癡肥的。父母若希望他們長大後體重會自然下降,他們肯定會失望,因為過胖的兒童很可能日後變成過胖的青少年人。他們日後回復正常體重的可能性甚低,只有1/28。所以兒童若從小已經養成大吃大喝的習慣,日後他們很難控制食量。
3. 生理因素
人體是一部十分奇妙的機器,因為它的一切系統是自動操作的。我們完全不知道它如何活動,不過一切活動都是正常的生理運作,使我們健康愉快。因此,癡肥是可以避免的。除非甲狀腺有毛病,否則身體會自動調節體重。身體正常的生理基礎新陳代謝率被稱為RMR,就是身體在正常(例如坐下來)情況所消耗的熱量。這個RMR是每分鐘1-1.5卡路里。所以每一天的正常消耗量平均是1.5×60×24卡=2160卡。
因為每一個人的RMR都不同,即使進食量是一樣,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另一方面,我們的RMR會因進食量而改變,例如若吃得太少,RMR會自動下降,吃得多了,它會相應提高,因為體內的固定點可以保持體重在某一個水平。
下表是一些活動的耗熱量:
活動(一小時) | 耗熱量(卡) |
---|---|
坐下 | 100 |
慢步 | 200 |
運動,球賽 | 450 |
游泳 | 500 |
跑步 | 570 |
上樓梯 | 1100 |
4. 社會因素
據專家統計,過胖症在中層或低下層人士較為普遍。
社會階層 | 肥胖人士百分比 | |
---|---|---|
男性 | 女性 | |
上層 | 6 | 2 |
中下層 | 32 | 37 |
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對現實不滿,這些人心理上要從食物得到補償。所以下層人士多以食物滿足內心的需求。根據美國的一項統計顯示,在第一代移居的美國人中(大多來自歐洲),有24%是過胖的,因為他們要適應生活上的轉變,一些在本國是專業人士的被迫淪為二等公民,只能操一些低下的工作,例如在餐館內洗碗或送外賣,但在他們的後代中,即是第四代的美國人,只有5%是過胖的。
另一項有趣的比較是人的宗教背景和食物的關係。依次序最胖的是猶太教者,然後是天主教徒和基督徒,在基督徒中,過胖者先是浸會會友,其次是衛理公會會友和路德會會友,最後是聖公會會友,是甚麼原因則不得而知,可能他們對食物有不同的觀點。猶太人經歷過二次大戰的大屠殺和被納粹黨迫害,在集中營裏每人每天只得三百卡的食物(相等於六片餅乾),以致無數猶太人慢慢餓死。故此他們若有機會吃,便把握機會吃個痛快,因為不知道甚麼時候又會遭受另一次大迫害。至於為何浸信會會友較為過胖,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南部被稱為浸信會的世界,該地區氣候溫暖,盛產穀物,糧食充足,所以他們進食量比較北方人為多。
二. 暴飲暴食
不少奇難雜症和新興疾病紛紛出現在1980年代,其中與食物有關的是厭食症(Anorexia)和暴食症(Bulimia);患上這兩種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因而引起多人的關注。以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王太太參加了“戒食會”後兩天,她決心戒掉暴飲暴食的陋習。她先要從雪櫃內清除所有垃圾食品,免得自己見到食物便忍不住拿來吃。她打開雪櫃,數點櫃內“存貨”,計有黑森林蛋糕半個,是兒子昨天開生日會後吃剩的,火腿三文治兩客,是昨天買回來預備給兒子的早餐,可是他因為起床遲了,沒有時間吃,朱古力一盒有三十二粒,朱古力奶兩瓶,半包棉花糖,五塊芝士,三瓶罐裝可樂,一瓶紳士牌果仁和三杯果凍。她把這些令人垂涎的美食全都拿了出來,準備將它們扔入垃圾桶內。怎料到了下午四時許,她仍然坐在雪櫃旁邊,前面只有一些空瓶子,空盒和紙碎,殘渣等─她把食物吃過清光!
以上並非虛構的個案,而是“戒食會”成員中一個典型的暴食例子,我們以前聽聞有戒酒會(AA),戒煙會,戒賭會,戒看電視會等,現在也有戒食會(Overeaters Anonymous),因為不少人禁制不住而暴飲暴食,吃得太多之後迫自己嘔吐出來才覺得舒服。這種情形和厭食症剛好相反。多年來人們不覺得愛好吃喝是會上癮的,它不像煙,酒,毒和賭,暴食甚少會連累到家人受害,使人傾家蕩產或家破人亡,因為吃多是在家裏吃,別人看不見,況且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必需的。所以一直以來,貪食並非被視為一種病態,也難說它是會使人上癮的,暴食者甚少會被別人鄙視。但近來此種情形十分普遍,以至更多人不知不覺地上了癮,無法自拔,所以有人開設了OA,顧名思義,是隱名的,參加此計畫的人希望可以戒掉暴食陋習。
1. 暴食形式
據專家調查所得,暴食是有一種程序的,因為此症並非一朝一夕而成,而是累積了多年才慢慢形成的。通常是有人發現自己體重日漸增加,因為過了三十歲之後,體重每年會增加半至一公斤左右。到了四十歲,便多了十多公斤,所以在三十歲後期便要減肥,起初是禁止吃零食的一段時候,過了多天卻忍不住了,認為吃得這麼少是虐待自己的身體,便大吃一頓,但後來產生內疚,怪責自己不應這麼放縱和沒有恆心,於是又再減肥,節制飲食。如此循環慢慢演變為暴食症。
2. 箇中原因
參加戒食會者除了希望減少進食之外,還要互相幫助解決暴食的問題。根據各成員透露過往的生活方式,始揭開暴食的症源,分析如下:
a. 精神壓力─尤其是在求學期間,不少女性都有暴食傾向,一面溫習功課,一面吃個不停。至於一些在職婦女也因為工作壓力大,且要兼顧家務,以致要借助某些東西去舒緩壓力。由於煙酒不受人歡迎,對身體有害,依賴食物是一個選擇。
b. 人際關係─引致暴食的另一個原因是惡劣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在工作上要面對上司和同事的處事態度,加上工作壓力大,使人極度煩躁和抑鬱,精神空虛,情緒不安,結果要找一些東西去發洩,而食物便是最佳選擇,可以將不滿的情緒轉移在食物上。
c. 婚姻問題─現今的家庭已非過往的大家庭,在核心家庭裏,雙親皆為在職人士,一天工作下班後,婦女還要面對一大堆永遠做不完的家務,又要管教小孩,結果引來夫妻之間的不和,加上丈夫為了工作上要應酬(熱心的基督徒還要為教會的事務不停開會,多個晚上都不在家),妻子更難有精神上的支持,結果也會暴食以求精神上的滿足。更甚的是現在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失敗的婚姻使人在精神上更為孤單。
d. 轉換環境─現在不少人移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萬事要從頭開始,尤其是一些專業人士,他們在香港可以聘請傭人協助家務,現在凡事要親力親為,一來失去了以往的好朋友,二來還沒有和新朋友建立友誼,頓時失去了支持,也會引致精神不安,抑鬱和悶悶不樂。即使嘗試用藥物抑制憂鬱和失眠,也無濟於事,結果只有食物可以暫時舒緩不安的情緒。
所以暴飲暴食只是問題的病徵,病源多是心理問題,先要追根尋源,找出暴食的真正內在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此症。所以若發覺毫無節制地暴飲暴食,要承認內心有問題待解決,然後才能逐步“自我解放”。
結論
雖然食物是生存的必需品,可是現代人的許多疾病,甚至是奪命的癌症,都是與吃得不適當有關。我們應如何吃喝呢?現在有不少營養學家提出多種吃了使人健康的食譜,可惜在眾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當前,人怎能逃避呢?不過聖經早已提醒我們許多有關食物的道理:
1. 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我們每天所需要的卡路里(視乎我們的工作性質而定)只不過是2000-3500,所以吃得過量只會增加內臟的負荷,它們要額外工作,為我們消化過量的食物,這樣會加速它們的衰老。
2. 貪食好酒是神所憎惡的(申命記21:20),在舊約時代,可以用石頭打死那貪食好酒者!新約也有多處題到好宴樂,貪食好酒是神所不悅的,因為想到世界上有這麼多人挨餓,每天都有人因為飢餓而死,我們豈可貪吃和沉迷在宴樂上?
3. 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耶穌看和別人談道比吃喝還重要,因為食物只會使自己得益,但與人談道卻使別人得益。所以主耶穌以身作則,不以食物為重。
4. 財主天天奢華宴樂,因為他有的是用不完的金錢,但他的心靈卻是空虛無比。唯有用佳餚美酒去補足心靈上的需要,倚靠吃喝度日。路加福音第十八章也題到那無知的財主,對自己自言自語說可以快樂吃喝。人若以吃喝為生活的目標,人和豬隻有何分別!
今天也有不少人步上宴樂的習慣,上茶樓二至三小時是等閒事,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大食會和宴會。當然三五知己一同茶聚暢談是人生一樂事,可是除了這些飲宴之外,我們在家中也會偷偷地吃心愛的“垃圾食品”(junk food),吃了使人增胖,也造成不必要的腸胃病。當我們發現自己不能節制飲食的話,先要承認我們在心理上,精神上或靈性上可能出現了問題。應該找出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而不是用食物去掩飾心裏的問題。
選自作者著:聖經與生物學,第七集。基督教天人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