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趣飄送 ✐2007-06-01


柏遼滋 Hector Berlioz

稽譚

 


柏遼滋 Hector Berlioz

  柏遼滋(Hector Berlioz, 1803-1869)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村鎮,名叫La Cote St. Andre,父親是當地的醫生,過着發達安定的閒散生活。他的基本教育和音樂,是由父親啟蒙。
  他自小就傾向音樂,十五歲開始作曲。但母親認為音樂只可消遣,不算正業,阻止他發展的方向。所以,到十七歲時,被送去巴黎學醫,希望能善承父業。
  有一年的時間,柏遼滋應付課業。不過,他對歌劇院表現更多的興趣,對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Ritter von Gluck, 1714-1787),及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極為崇拜,視為音樂宗師。他兼修新聞報導,也把他的音樂評論發表,主張器樂演奏與戲劇融合。


韋伯 Weber

格魯克 Gluck

  二十歲那年,柏遼滋正式入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在有名的教師籟秀爾(Jean-Francois Lesueur)門下受教。籟秀爾對他期許甚高,盡心指導鼓勵。1825年,他的彌撒曲獲得接受演出。但未能贏得音樂界最高榮譽的“羅馬獎”(Prix de Rome),得獎者可以供他往意大利及歐洲遊學。他的父母對他失望,斷絕對他的供應。柏遼滋需要回家,申述理由,才獲得繼續支助。不過,他得節儉刻苦生活,兼教授學生,並自己探討器樂的實際應用,常向各演奏者請教。


海蕊葉 Harriet Smithson

  1827年秋,有個英國劇團在巴黎演出,劇目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Hamlet)並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由二十七歲的海蕊葉(Harriet Smithson)飾演二劇女主角俄菲麗亞(Ophelia)和茱麗葉。她美豔迷人,演技超凡。柏遼滋看了莎劇,認為“此曲只應天上有”,留下難以抹除的印象;他像是哈姆雷特,對於他的俄菲麗亞,則更是夢魂縈想,有時在巴黎街頭失神的走來走去,如醉如癡。不久之後,他又發現了哥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的浮士德Faust),並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給他開了藝術上的新天地。
  海蕊葉譽滿藝壇,對他是高不可攀;為了吸引伊人垂青,只有在音樂上有所成就。由這一幻想,成為柏遼滋傑作孕育的開始。以後三年,始終忘不下海蕊葉,驅使他鍥而不捨的努力。
  當他二十六歲那年,完成了狂想交響曲Fantastic Symphony),是他主要創作之一,在1830年十二月,狂想交響曲首演,節目單上,說明是“藝術家生命中的插曲”。這傑作,突破了所有當時認為金科玉律的音樂樊籬,卻自成其規律。演出極受群眾歡迎。只是海蕊葉無由知道。
  有了這次成功的基礎,柏遼滋的下一步,是尋求歌劇院作品合約。
  在此之前不久,有對海蕊葉的品德不良的流傳,柏遼滋的熱情給澆上了冷水。適有一個十八歲的美麗少女凱玫莉(Camille Moke),他以為是天賜良緣,未久即匆促的訂婚。
  不過,青年音樂家希冀的“羅馬獎”,不僅提高聲譽,還有五年的生活供應。1828年,他以浮士德芭蕾舞曲,作為敲門磚,再度試申請“羅馬獎”,又遭失敗,獎歸別人。他以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Cleopatra)再試,但1829年沒有人合格,僅獲得次獎。1930年,他挾狂想交響曲成功之餘威,以亞述王撒頓毘拉色之死Death of Sardanapalus)申請,裁判似是怯於眾議,頒給他所期望的“羅馬獎”。
  為履行獲獎的附帶條件,是到羅馬的法國學院深造兩年。1830年,他也到了羅馬,旅行德國,瑞士,再越過海峽到英國。凱玫莉與他相識不深,難耐久別,不到兩年,就背棄婚約,與一名富有的出版家兼鋼琴製造者結婚,年齡大她二十多歲。
  孤單,失望,柏遼滋再燃起舊情。狂想交響曲在倫敦演出,經過出版商的邀請,海蕊葉也在座。當她聽到男主角的幾段獨白,立即知道本是為她而作,對藝術家用情之深,大為感動。過了兩天,柏遼滋與苦戀多年的海蕊葉首次見面。隨即定情,準備婚嫁。1833年十月,在羅馬的法國大使館結婚。
  不過,柏遼滋追求的是一個理想,與真實有血有肉的人,全不相同。新娘負債累累,新郎得負責償還,是他未想到的。同時,他得半途而廢,放棄部分的羅馬音樂獎,回到巴黎,面對空虛的愛巢!一年多後,生下了他們唯一的兒子路易(Louis)。
  可算安慰的,是法國政府讓“羅馬獎”得主,作陣容盛大的安魂曲葬禮曲,和紀念活動的應景作品,增加聲譽和收入。但巴黎音樂界,因藝術觀點不同,對他來說,一向遠算不得友善。


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

  1834年春,新婚的柏遼滋,接受了意大利當世小提琴名師,有“鬼才”之名的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840)委託,作哈羅德在意大利Harold en Italie)交響曲,雖然主題是採自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著名的長詩哈羅德漫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中,一個憂鬱的少年貴族,但其主角及內容,並與詩無多大關係;其中有段提琴獨奏部分不夠顯著,未完成即遭帕格尼尼拒絕。那年十一月演出,由柏遼滋的音樂學院同學厄爾漢(Chretien Erhan)任提琴獨奏角色。在奏第二樂章時,發現指揮不能稱職,由柏遼滋親自指揮。這開始他音樂指揮的生涯。
  他繼續寫作音樂評論。而作曲家的聲譽,在歐洲已逐漸著名。李斯特(Franz Liszt)對他稱揚;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主編的音樂 評論,予以推崇。
  柏遼滋再叩歌劇院之門。他的作品是凱利尼Benvenuto Cellini),取自那著名金匠的奮鬥成功史。經過連年週折,於1838年八月,才得在著名的歌劇院上演。雖然沒有滿座使他失望,但仍表示有相當的群眾,對作曲家的支持。這是他三部歌劇中,唯一的得在那裏正式演出。
  同年十二月,哈羅德在意大利再次演奏,帕格尼尼在巴黎,竟然前倨後恭,從聽眾中走來,跪在作曲家的面前,親吻他的手,並且宣告:他是當世的天才,將要發揚貝多芬的新音樂統系。這舉動使全場震驚。不錯,是來自貝多芬的故事,當年貝多芬聽了海頓的創造Creation)以後,跪吻海頓的手;但那是向老師致敬。現在是白髮蒼蒼舉世聞名的提琴大師,向小他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如此作!
  兩天後,柏遼滋收到帕格尼尼的來信,開始說:“貝多芬死了,惟有柏遼滋能夠使他復活!”並要求接受20,000法郎。這是一筆鉅大的贈予;而帕格尼尼向有吝嗇之名。無論如何,這抒解了柏遼滋的經濟困境,使他能專心作曲。
  果然,不負知音者的寄望,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et Juliette)歌劇交響曲,在一年內完成,題獻給帕格尼尼。在巴黎上演的時候,受到熱烈的歡迎,連續演奏三場。華格納(Richard Wagner)說:是“啟示了音樂的新世界。”
  不幸,妻子海蕊葉是他的困難。美麗的愛情故事,並不保證圓滿的婚姻。海蕊葉年長色衰,不能再登台亮相,對柏遼滋極端佔有,連他出門都懷嫉妒猜忌。終於導致婚姻生活的不滿足,而到了1844年,更正式分居。柏遼滋對她繼續供應;但可憐的海蕊葉幾度中風癱瘓,於1854年逝世。有個年輕歌手瑪莉(Marie Recio),對柏遼滋溫柔體貼,極為真誠,而善於經理。在海蕊葉死後一年,二人結婚。瑪莉於1862年,因心臟病去世。
  柏遼滋走在時代的前面。他說:“如果我活到一百四十歲,我的音樂生涯會更卓越顯著。”他在國外的聲譽甚隆,他多次去威瑪,意大利,英國,以至俄國,浮士德持久受歡迎。
  1863年,特洛伊上演,聽眾反應空前的熱烈,戲院容納不下,以致得刪節劇本,才可應付;自然更帶給他豐厚的版稅收入。他在晚年漸得群眾了解和欣賞,甚至享被選入法國學院院士的榮譽,有微薄年俸。柏遼滋有些自嘲的說:“何等的鬧劇!有一天,我不在意成為教皇。”可惜,這一切來得太晚,他已近黃昏了,不復在意絢爛和光耀。
  他唯一的兒子路易,成為船長,遠駛海外。1867年,死在美洲。
  柏遼滋在1869年三月八日逝世。

  柏遼滋的藝術遺產中,代表他生平故事的狂想交響曲最為著名;他的交響樂歌劇浮士德特洛伊,和羅密歐與茱麗葉,都享譽不衰。他的作品主題,取材於文學名著及史詩,也有的出自聖經或傳奇,如基督的童年L' Enfance du Christ),並宗教性的頌詩Te Deum),並彌撒曲。
  英國樂理家陶維爵士(Sir Donald Tovey),聽特洛伊演奏後說:“是最偉大的音樂劇傑作,引人入勝。”
  比利時作曲家弗蘭克(Cesar Franck)說:“柏遼滋所有的作品,都是傑作。”因為他不喜困守舊套,總有新猷。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少對人稱許,尤以攻擊莎士比亞而知名;但對柏遼滋甚為推崇。他說:“不要稱任何指揮者善解音樂,直到你聽他指揮演奏柏遼滋和莫札特。…其輕靈細膩,美妙非常,脫離塵俗,出人意表,莫測高深。”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寰宇古今

中州鴻爪 ✍鄭國輝

談天說地

橄欖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米開朗基羅和他的詩 ✍凌風

寰宇古今

文教拓荒者米憐 ✍史述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以弗所印象 ✍郭端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杞子桂花糕 ✍呂味

談天說地

災難與人性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撒狄教會:眾醉獨醒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春秋炎涼精衛遺恨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