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氣
北京有個老人在攤子前停下來,問一件東西的價錢,攤販子譏諷他沒有錢買得起。老人反唇相駁,爭吵不休。旁人要把兩人分開,但老人堅持要爭這口氣,一時心火攻身,倒地而死。
老人的家屬告上官去,指攤販子出語傷人,要賠償人命。但是官方認為老人是自己氣死的,把攤販子放走了。“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東西一方面抽象,一方面又真實得很,能傷身致命。
但是,有很多人還是冒險去爭氣。在香港也有兩個老人,為了半隻熟雞發生爭執。其中一人把一碗熱騰騰的湯潑過去,使對方被燙傷了頭和胸部,送進醫院急救。
“氣”也許是種正義感,神聖得不可侵犯,寧死毋辱。問題是兩方人士往往認為自己有理,互相爭氣,結果是一人受災或兩敗俱傷。
想深一層,“氣”原來是人類複雜的心理衝突。但爭氣時,不能有勇無謀,比如可以平心靜氣去應付,或以柔制剛,以退為進。有句道理可以安慰受欺侮的人的,就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你笑我做阿Q也無妨。世上事,有許多不能馬上解決,因為自己不能集原告和審判官於一身。
“氣”有正負兩面。曾在昆明市上看到塊黑壁報版寫得好:
平易近人無官氣 謙虛謹慎無傲氣
反映民情多通氣 溫暖民心驅寒氣
堅持原則不客氣 實是求是不吹氣
甘於清苦有骨氣 敢於直言有勇氣
接待群眾要和氣 分解矛盾要順氣
豁達大度不生氣 增強團結不鬥氣
樂於奉獻無怨氣 忠於職守有志氣
遭受挫折不泄氣 自尊自信不嘆氣
伸張正義壓邪氣 反對歪風揚正氣
壯哉!“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