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與本納德
不論在世界上哪個角落,哪種語文,在福音派教會的聚會中,如果讓會眾有選唱聖詩的機會,總會有人要求唱“在各各他山上”,因為十字架的救贖,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
本納德 George Bennard
本納德(George Bennard, 1873-1958)可能該算是美國晚近最偉大的古典聖詩作家。在他長而豐富的一生,寫了三百多首聖詩,而“古舊十架”(The Old Rugged Cross)最為暢行;從1915年桑岱(Billy Sunday)的大佈道會開始,到流行的楷石(Johnny Cash)和皮禮士利(Elvis Presley)歌唱會,幾將一個世紀,盛行不衰,並且翻譯成許多文字,包括中文,日文,韓文等,到處受喜愛。中國的佈道家宋尚節,也極愛這首詩歌;在宋的喪事禮拜上,唱的也是這首詩歌,唱到副歌末後兩句:“我一生要背負十字架,到那天可換公義冠冕”,恰合那位基督門徒和僕人的一生,情況至為感人。
這聖詩的詞曲,都是本納德所作,所以能夠洽和自然,充分表達崇敬的情感,而又容易學唱。差不多在每一本聖詩集,都能夠找到;每一地方都有人受這動人的詩歌所感,皈信釘十字架的耶穌基督。
本納德生在美國俄亥俄州揚斯敦(Youngstown, Ohio),幼年隨父母移居愛荷華州埃比亞(Albia, Iowa),再遷到同州路嘉斯(Lucas, Iowa)。在那裏,參加一次復興聚會,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他曾在救世軍服務,後來成為衛理公會的教牧,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佈道。
有一段時間,他的心靈經過試煉,反復思想十字架的意義:“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拉太書6:14)這心靈深處的經歷,成為生命的旋律。
1913年,在密歇根州的哀樂濱(Albion, Michigan)獲得靈感,草成“古舊十架”;後經過屢次修改印出。於同年六月七日,在密歇根州樸加岡(Pokagon)的聚會中,首次公眾歌唱。以後,在芝加哥的聚會中,會眾也是十分歡迎;會後,帶回他們各自的地方。經過反復傳揚,灌製成唱片,並由電台廣播;美國不同電台屢次徵求聽眾意見,都被選為十首最受歡迎聖詩的第一,至今不衰。
本納德繼續忠心事奉,傳揚福音。又過了四十年,於1959年十月九日,離世到主那裏,接受他的冠冕。他地上最後的居所,是在密歇根州蘆葦城(Reed City)北。現在,附近聳立着一個十二呎高的十字架,寫着:“可愛的聖詩‘古舊十架’作者喬治‧本納德之家”。
在各各他山上 矗立古舊十架
羞辱與痛苦的記號 是我所愛所寶
神至聖善愛子為全世界失喪罪人死
故我歡然高舉主十架 直到得勝見主才放下
我要一生背負十字架 到那日換取榮耀冠冕
On a hill far away stood an old rugged cross
The emblem of suff’ring and shame
And I love that old cross where the dearest and best
For a world of lost sinners slain
So I’ll cherish the old rugged cross
Till my trophies at last I lay down
I will cling to the old rugged cross
And exchange it someday for a crown
古舊十架 The Old Rugged C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