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歡交集的鏤金歲月(十四)
一位傑出的校友—楊懋春
在我收藏的早期瑞華中學照片中,有一張頗具歷史意義的相片;在一間高懸煤油燈的課室中,有兩位老師正在監考;而伏在案上以毛筆應試的學生們,也正在聚精會神地寫答卷。我曾將這張照片拿給當時已由台灣大學退休的楊懋春教授看;他說,這正是他當年在瑞華中學考試的情景。
楊懋春博士(字勉齊1904-1988)是瑞華早期舊制中學時代的畢業生;後來到黃縣的篤實中學讀高中,並去濟南讀了齊魯大學,再去燕京大學唸了研究所。他曾出任過山東即墨縣的信義中學校長,及齊魯大學的社會系主任兼文學院長。後由教會協助赴美,在康奈爾大學專攻鄉村社會學,獲得康奈爾大學的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並在該校及史丹福大學,哈德福宗教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等校任客座教授,及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教授,與研究所主任。後於1960年代回到台灣,任台灣大學教授。並創辦了“農業推廣學系”,任系主任,當台灣信義會神學院初在台北創辦時,他也曾在該院兼任社會學教授。再後來也為東吳大學創辦了“社會學系”,任教及系主任。最後由台大退休,住在台大教授的舟山路宿舍中。當我持這張照片去給他看的時候,楊師娘早已逝世。子女均遠居美國,極少前來探望,故其晚年相當孤寂;幸有不少他的學生,常常到他家中,與他作伴,慰其晚景。
他晚年都在台北的信義會真理堂服事,並擔任該堂長老有年。他在學術界聲譽卓著;按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之時空穿行─中國鄉村人類學世紀回訪中報導;楊懋春在中國人類學之地位與費孝通齊名,其社會學之地位則與近代儒錢穆併列。楊氏桃李滿天下。他教過的學生,對他都十分愛戴,事之如父執。
楊懋春教授是一位紮紮實實做學問的人,一生堅持信仰與真理,作人十分誠懇;他的學生都受到他的感召,都能誠懇作人,勤勉治事。除教學外,他對台糖公司的發展也有相當貢獻。功在教會與社會。
楊教授著有勉齋文集,與他在美國留學的日記:海外家國戀(上,中,下三冊)。他在美留學期間撰寫的論文一個中國農村:山東台頭(A Chinese Village)及“鄉村社會學”,“社會學”等中英文著作十餘種。成功的向西方介紹了中國農村的農業社會結構,被視為中國農村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的優秀成果。此書已為西歐各國譯成多種文字出版,獲得極高的評價。“一個中國農村”中文版由張雄,沈煒,秦美珠合譯,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於楊懋春留學是在對日抗戰期間;故他日記中充滿了愛國的情操,與對祖國山河家鄉的思念;並見證了他虔誠的信仰。
楊懋春是一位傳統本位的中國學人,所寫之文章,文如其人;就是一個誠字,他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真摯動人,而這就是寫作的最高境界。
他出生於膠州南鄉的台頭村,他寫童年的貧困與讀書的艱辛;承認自己智力不夠,不能修自然科學;每一句話都掏自肺腑,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他寫自己的思想,與信仰境界,寫自己的政治理念,都是對神對人對自己掬誠而書;絕不自高或自抑。他寫自己的困頓,絕不怕人笑話,他寫幼時常常會尿床,難以改善;坦誠得可愛,讓人感動。他對時局的看法,也是秉筆直書;既不怕得罪當道,更不會阿諛奉承。楊懋春無論作人,教學,寫作,與宗教信仰,都能忠於一個誠字。這是他的可敬可愛處,也是他在對學生們的春風化雨中,最讓人感動,且永生難忘的。
楊懋春是膠縣南鄉台頭村一個莊戶(農民)人家的孩子,小時候在家幫農放牛,生活艱辛,常因牛不肯吃草而哭泣。後來有機會上新式小學,便勤奮苦讀,小學畢業後便想要到縣城去考中學,父親因怕花錢供應而不准,幸因母親與大哥力爭,才有機會去投考;他自己背着行李隻身去瑞華中學應試,路途備極艱辛。幸而考取,在校成績優異。畢業後到瑞華小學去教書,頗獲任大牧師的賞識,決定要資助他到黃縣去唸高中,再保送他到濟南齊魯大學深造,這種優遇,當時慕煞了許多人。
楊懋春在他後來寫的回憶錄中,提到了當時教會的情形;他感到差會在縣城設立教會(瑞華浸信會),但找到的傳道員,都知識不足。有的只略識幾個字,甚至不識之無,連聖經都不能讀。只是學着別人講的道,反覆口誦而已。且認為多半的傳道員根本沒有信主,只是為了那點可憐的收入,去混飯吃。每週禮拜一到禮拜六都在家中幹自己的活,主日才到教會中去虛應故事。他曾誠實地向任大牧師反映,但情況也難以改善。
楊懋春在瑞華小學教了兩年書後,終於接受了任大牧師的資助,到黃縣去考讀當時頗具規模的篤實中學高中部。他描述當時由膠縣到黃縣的旅行經過;因資助有限,不能搭乘火車或其他交通工具,如轎車(騾車)或山子(兩匹騾子前後共載的一座平底轎子),只能乘驢子,要走幾天才能到黃縣。
篤實中學校長為美籍傳教士,教師亦多為齊魯大學的畢業生。楊氏在該校苦讀一年半,以極優成績畢業,免試保送到齊魯大學就讀。與楊懋春同時獲得資助在篤實中學就讀的,還有他在瑞華同班的同學宮恩榮等多人,宮恩榮後來到湖南去讀了神學院,回到膠縣王台瑞華浸信會擔任牧師,但日後卻不幸因堅持其信仰而作了殉道士。他是楊懋春特別懷念的一位同學。至於再後來的王華亭等,也由篤實中學畢業而進齊魯大學,並出任瑞華中學校長,都為楊氏後期的同學了。
楊懋春博士夫婦(此為在山東省
即墨縣 任信義中學校長時之裁修合照)
楊懋春不但為人正直坦誠,也是一個至孝至情的人,他生前便傾其所有為她的母親在台大設立了一個“楊懋春貞德紀念基金”,此基金會由台大的“農業推廣學系”及東吳大學的“社會學系”合辦。經常舉辦有關鄉村教育,鄉村文化發展等研討會,與相關講座,及出版此類書籍,兼提供清寒學生之獎學金等活動。台大在“農業推廣學系”的五樓,還為他設立了一個“楊懋春教授紀念室”,室中陳列楊懋春的各種著作,論文與紀念品等,以及其夫人王敬遠女士的資料。還記得楊夫人病逝時,楊教授哀痛欲絕,甚至病倒住院,我到醫院去探視他,為他禱告。楊教授再三要我為他講解聖經中關於復活的道理,以加強他對復活的信念;最後楊教授表示,“我確定日後仍可與妻子相會,此心便可得到安慰了”。楊師母逝後,楊教授因缺乏適當的照料,迅速地走向衰老。當我在他逝世(1988年,時年84歲)前一年去看他時,見到他一人獨居宿舍中,行動遲緩,身體衰竭,與前判若兩人。後來不久便溘然長逝。楊教授生前沒有機會再回到他兒時的台頭村。歿後與其夫人合葬於台北北投的信義公墓。
楊懋春教授的信仰與人格,以及其一生待人接物的高風亮節,難有人可以匹配。我想這都應與他幼年在學校與教會受到的影響,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文選自作者自傳悲歡交集的鏤金歲月。
台北:道聲出版社
(10641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15號,電話:(02)23938583)
(書介及出版社資訊: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04D/bookfiles-04D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