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8-11-01


丁立美牧師生平簡記

曲拯民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仍然清楚記得,在賓州的樂園鎮李曼故居,初度會見蔡蘇娟女士和她的同工。那是1973年初春三月杪,她正好歡度生辰。
  我新覓的小居,與她相距不遠,附近又少華人,因此常在週末去作閒談,也時常應她的要求(蔡女士稱“求救”),前去招待訪客,並代為放映華語或英語配音的暗室之后:蔡蘇娟傳影片,她說是王永信牧師監製。那時的蔡女士,已年八十三歲,記憶力特強。某次,談起我姑丈(丁立介牧師)的胞兄丁立美牧師,她說:

“1918年八月間,我參加牯嶺蓮谷夏令營,我們六人共同發起中華國內佈道會。次年年初,丁立美牧師率領六位牧師,前往雲南開荒,着重苗族等少數民族中間的工作。…
  丁立美牧師是全中國最早的佈道家。…
  丁牧師在喪偶之後,曾對我求婚。我考慮以後,遂婉拒了,原因是我要終身奉獻,不擬成立家庭。再者,丁牧師的女兒,在蘇州景海女中時,曾與我同學,只比我小幾歲,又何況丁牧師的年齡和我相差了十七八歲呢!”

  幼年時,我家住在煙台,是津滬航路必經之地,因此過路客人特多。依稀記得,有一次我問父親:“剛走的客人是誰?”他回答“你大姑丈的大哥丁牧師。”那年,我不足五歲。春節之前,我家兄妹自己的抽屜裏,各自添了一個圓形五彩印花鐵盒,上面印有經句:“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此後年年收進的壓歲錢,就不再隨己意支配了,是經父親寄到天上去了。我父親在煙台作國內佈道會的聯絡人,自此開始。


丁立美牧師

   丁立美牧師生於1871(同治十年),原名是立瑂,家鄉在山東膠州的大辛疃,是長老會郭顯德牧師(Hunter Corbett, 1835-1920)以煙台為據點,向南伸展傳福音的最南端,並立有學校。(郭與他的同工在膠東設中小學四十餘所。)丁立美在家鄉讀私塾,也可能讀過長老會設在他村中的小學;於十三歲時前去登州,入學文會館。當年的舊制中學為四年,然後讀大學,畢業時年二十二歲。先父子元公於八歲時入文會館小學部,當時孫希聖(後在南京長老會任牧師時,曾為蔡蘇娟,蔡母,及家人施洗),賈玉銘(創靈光報,神學家,作家,牧師,一度與蔡蘇娟同工),丁立美等人,有的在讀大學,有的在接受神學訓練。

  丁立美卒業後,即主持本校學生的讀經班,不時訪問山東半島各教會學校,從事鄉村佈道工作,並留校教書三年。1896年,丁二十六歲,返回文會館,半工半讀生活,接受神學訓練二年。據丁自己說,他在校受各位師長的感召與訓誨,奠立了他一生的信仰和西方知識基礎。其中有郭顯德,赫士(Watson M. Hayes,1857-1944, 後來助袁世凱創辦山東大學堂,並設立華北神學院),柏爾根(Paul, D. Bergen, 晚期的文會館及早期廣文大學校長),及伊維廉(William O, Elterich, 一生工作於登州,沂州,煙台三地),他們都是學者,靈命知識並豐,對於中國教育及教會都大有貢獻。丁於1898年開始受任牧師職。


  郭顯德 Hunter Corbett

  赫士 Watson M. Hayes

  狄考文 Calvin W. Mateer

  1900(庚子)年,山東興起了大刀會為患,繼有義和拳之亂。此時的山東巡撫是滿人毓賢,鼓勵大刀會,終釀成教案,有天主教德國教士二人被殺。同年,丁立美在萊州(掖縣)傳道,遭暴徒襲擊,並被羈獄,笞杖二百,皮開肉綻。幸逢袁世凱上任,經由赫士關說,始得開釋。袁在發文跡之前,曾任宋慶將軍麾下的軍頭,駐防登州,與文會館創辦人狄考文(Calvin W. Mateer, 1836-1908, 為和合本聖經翻譯委員會主席),和繼狄考文為文會館第二任校長的赫士,都甚交好。甲午戰爭期間,袁世凱是清廷駐節朝鮮的總辦。袁世凱在登州時,親見美國長老會在膠東工作的良好成績,和傳教士捨己為人的精神,深受感動,使他在拳亂中決心保護教士和外僑。結果,山東全省的洋人,除在早期被殺的兩名天主教士外,在袁的政策下無一傷亡。此事上達北京,慈禧太后對袁不悅,稱之以“山東那個洋巡撫”。
  被釋後十年之間,丁牧師歷任山東數處長老會牧師,或自由工作,足跡遠及直隸(今河北),東北,江南各地。據記錄:1904(光緒三十)年,他在山東沂州府講道,共有千人記名歸主。在東北工作,以奉天(瀋陽)為中心。某次,在北京佈道,聽眾二千多人,自夜九時至次晨二時始行散去。在通州傳講,每次赴會者千人,又在協和醫學院及北京神學院,各講道七天。清末期間,他在各地工作整滿十年。倘將他接受神學教育之前的工作算來,共為十三年。
  1908年,山東長老會各地牧師約二十人,共同設立“遠方佈道會”以自立,自養,自傳,不接受西方資助為號召,並制訂了章則,是為山東中華基督教會,即自立會之雛型。
  袁世凱在山東巡撫任內,對丁立美是先放後捉。由於他到處講道,影響力日增;及對廣文大學學生講話時,宣傳共和政體和民主制度,袁有些心驚膽戰,下令懸賞捉拿他。不得已,他只有到上海和江南去工作,俾可暫避鋒芒。此時,他在上海擔任中華基督教青年協會少年部的幹事,工作目標在全國各基督教大學中學。他也曾擔任“學生立志傳道團”的幹事八年。我曾見到一幅丁立美的半身照片,係1918年在日本所攝,故他應在留日學生中間工作一短時期。因此,丁立美是首先作學生工作的華人,不愧是對知識分子的使徒。
  1911年,辛亥革命,滿清覆亡。是年,山東中華基督教會成立於濟南,創立人:劉壽山,劉滋堂,曲子元,孫修五,周書訓,譚海峰,全是丁立美的同學及友好。初設教會於濟南,煙台,青島,濰縣四地。丁立美應聘青島教會的首任牧師,但為期甚暫;繼任者為韓振綱,是他同村的人,又是神學院的同期生。
  丁立美在民國初年的事工,已擴及河北及東北各地,着重九個縣包括十二個教會的集中工作,復南下,遠達西南邊陲四川和雲南。

 


  賈玉銘

  1911年,某次在山東沂州領會,丁向賈玉銘提議,應當創辦一份基督教屬靈刊物,後來遂有南京靈光報的誕生。所以他留下的寫作雖不多,卻是知道文宣事工的重要,看重文宣工作,支持文宣工作。靈光報不僅對華人教會影響重大而深遠,倪柝聲也曾參與工作,在那裏受造就。
  像其他屬靈偉人一樣,丁立美注重禱告。據他自己說,與他通信或禱告相通,分居各省,年齡十歲至七十歲的都有,經記名可數的共二千零五人。這是何等的一個禱告網!莫怪他有良好的靈性與品德,工作持續大有能力。經查詢,他從沒有失敗的劣蹟,“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六:4),贏得“山東的使徒”的盛譽。
  1919年一月,他領導六名傳道人前赴雲南,在祿豐,大理,騰衝等地展開工作。工作計畫是由國內佈道會擬定,正如蔡蘇娟女士所述。
  1922年八月,各省基督徒代表約一百五十人共集廬山,正式成立中華基督教學生立志佈道團,他復任幹事職,由於他是一名遊行傳福音的人,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前後有十二年時間專着重於各大學中學生,日講十次而不倦不休。立志佈道團的工作擴及團員一千五百七十餘名,後來獻身福音工作可數一百三十人。
  1923年,他決意返回山東幫助赫士,遂至滕縣華北神學院任教。此後,斷續的授課八年,其間亦抽暇前往各地。例如:1926年,有人見他在江蘇宿遷運河一帆船上講道;1927年,去過吉林四平街;還曾在哈爾濱信義會牧會一段時間。
  1930年,在一次滕縣的佈道會中,他被聖靈充滿,與聖靈相通,並提升了屬靈能力。此後,丁像賈玉銘一樣,注重聖潔與靈恩。
  1932年,他創設了天津聖經學院,自二十餘名學生開始。至1935年,學生人數增多,始自建校舍。其間常到北平,昌黎等地河北省北部工作。
  1936年一月,前往青島,擬在青島創設靈光院。那年冬季,北方各地奇寒,途中勞頓,初罹感冒,終釀成肝病及水臌,臥病八個月,於九月間安息主懷,享年僅六十五歲。計他在民國前工作約十二年,民國誕生後,復工作二十五年,一共是三十八年。
  主耶穌說:“好牧人為羊捨命。”今天牧者為羊捨命之例,已不復多聞。肯擔當勞苦,去“走遍各城各鄉”,或安於“一外衣,一雙鞋”,“沒有枕頭之地”那種清苦生活者,也屬罕見。反之,世人追逐安定生活和理想待遇,今天在聖職範圍內並無區別。至於藉賴出版或廣播而致富之例,更非奇聞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是勉人自己卑抑或生活體驗後之結論?無論如何,此語足資信者猛省,作言而不肯實踐為人師者之鑑。子貢曾為其師孔子品格作評:溫,良,恭,儉,讓。山東是儒家的發源地。丁牧師學貫中西,有豐盛靈命,具儒家精神,所以他從未以己身的聲望,或恃其才幹,為謀求名利富貴之進階;反而不以安定生活為意,不辭勞苦,不避艱難,一生貞忠不渝,為耶穌基督作見證,並培訓福音工作的人才。
  丁牧元配王夫人,所生男振邦,女素筠,繼配義達夫人所生男振家,女寶筠,均先後逝於中國大陸;孫輩也絕大多數居住中國。
  丁牧逝世不久,各方發起編印記念冊,於1939年由上海廣學會出版。時值中日戰爭期間,讀者不易取得。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廣學會被日本軍方封閉,料此書早成絕版。
  謝扶雅教授所寫的序言:“…是他的獅子吼,震醒了青年人名利虛榮之夢,是他的心弦和風化雨,啟發了明心見性的靈能。”
  南開大學創辦人校長張伯苓博士,贈予“道範長留”四字。
  張之江將軍詩讚:“世之光鹽,神之忠僕,精兵良牧,備嘗艱苦,功在教會,永生可卜,積財於天,榮耀歸主。”
  賈玉銘牧師:“基督的忠僕,真道之干城,教會之良牧。”
  江長川牧師:“他不獨在教會學校中,且在私立與國立學校同樣作工,收穫至多,講道能力偉大,由於聖經研究深刻,有豐富的靈命,故我在學生時已深受其益。”
  美國衛理年報(1934)有篇文章對他備極推崇讚揚:“亞洲近幾十年來教會史中,感動學生獻身傳道最多的,只有丁立美牧師一人。他的面目和態度如同聖人,故被稱作聖約翰。他無論到哪裏,都帶着火焰。”可見其感人之深,聲譽之高,影響之廣。
  華北神學院的創辦人院長赫士博士說:“他在大學時代本是好學的人,後來人人說他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他的同學中,沒有另外一人比他領人歸主更多,也沒有另一人比他感人更深。每次想到他,便生有無限的敬重和親愛之心。”
  華北神學院長張學恭:“整潔,謙和,信堅,熱忱,禱不倦,他以主耶穌為樂,為祂而活,也是一位肯為主而死的人。”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吉星不殞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高石子倍祿鄉義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神的命令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愛之頌歌 ✍于中旻

藝文走廊

人類罪孽之血與罰的聚焦 ✍殷穎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盛開 In Bloom ✍郭端

樂趣飄送

西貝流士 ✍稽譚

樂趣飄送

德佛札克 ✍郁韻靈

寰宇古今

黃金鑄成噩夢 ✍史述

雲彩生活

你是否因常常失眠為苦? ✍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