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生活 ✐2010-04-01


稱心園藝

杜鵑花 Rhododendron

餘暇

 


叢生的杜鵑花灌木


含苞待放的杜鵑花

  不同的“杜鵑花”或多或少都有毒,在公元492年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寫的本草經集注中已經有記載:

  “羊躑躅”,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故名。

  “羊躑躅”是一種黃色的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molle,其毒性之烈甚至能作農藥用;不過,經過製煉除去毒素後,杜鵑花便能作中藥為人治病。雲南的少數民族,會把某些杜鵑花的花朵入饌;又有些杜鵑花有甜甜的香味,葉片能用來提煉芳香精油;所以,杜鵑花可算是又美麗,又能幹。

艷麗的杜鵑花


 

  英文中的azalea與rhododendron都譯作杜鵑花;籠統地區分,azalea多數指有五枝雄蕊而體型又較細小的杜鵑花,rhododendron多數是指有十枝雄蕊的杜鵑花。其實,杜鵑花的花蕊不一定是五枝或十枝。
  自八國聯軍之後,歐洲人把大量在亞洲採集的野生杜鵑花的植株,種子及標本帶回歐洲,故此歐洲人對杜鵑花有相當仔細的研究,並培育出數以千計的新品種。近年,有一些在中國本土已經絕蹟的杜鵑花品種,就是依靠中,英兩國之間的合作,才能重新返到中國大陸野放,回歸自然。

原產地

  杜鵑花是Ericaceae杜鵑花科Rhododendron杜鵑花屬植物,由常綠至落葉,由小灌木至喬木都有,尼泊爾的國花正是可達十多米高的Rhododendron arboretum“樹形杜鵑”。杜鵑花主要分布在亞洲,但歐洲,北美洲及澳洲等地區亦有少數原生品種,該屬共有超過九百六十種植物,其中在中國原生的有五百六十多種,約佔全世界杜鵑花屬品種的六成。


Rhododendron pulchrum var. 錦繡杜鵑


Rhododendron mucronatum 白花杜鵑

  在花壇和公園經常見到的多數是Rhododendron pulchrum“錦繡杜鵑”與Rhododendron mucronatum“白花杜鵑”,它們和Rhododendron simsii“映山紅”(又叫“唐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馬纓花”(又叫“高山杜鵑”)等,均源自中國。


Rhododendron simsii 映山紅


Rhododendron indicum 皞月杜鵑

  市面常見的Rhododendron x hybrida“西洋杜鵑”(又叫“比利時杜鵑”)的花朵多數是重瓣或半重瓣,是荷蘭和比利時等國在十九世紀時,用來自印度的Rhododendron indicum“皞月杜鵑”,加上“映山紅”及其他杜鵑花反覆雜交而成。

Rhododendron x hybrida 西洋杜鵑


 

土壤

  杜鵑花喜歡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種植時可以用腐殖土加紅土以2:1比例混合,或用椰糠,泥炭土,珍珠岩以2:1:1比例混合亦可。在換盆時,可順便在土壤中加入約5%腐熟有機肥作為基肥。

光照

  大部分杜鵑花原生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區,喜歡清涼濕潤的半日照環境,每天能接受上午四小時左右的陽光就最適合它們生長。在長出花蕾之後,要有充足的溫和日照花色才會鮮艷;不過若在開花之後受到強光直射,卻會減短花期,所以在開花初期,可以將盆栽的杜鵑花移至樹蔭下或者室內明亮處種植,直到花期完結才移回原處。

溫度

  由於杜鵑花來自山區,耐寒性較佳;在內蒙古,原生的杜鵑花甚至能抵抗-30℃的低溫。不過,一般露地種植的杜鵑花都只能短暫抵受0℃左右的低溫;至於盆栽的杜鵑花抗寒能力較差,通常會在10℃左右時植株會凍傷。


地植的杜鵑花開花後,若氣溫驟降至10℃以下,會令花朵凍傷甚至凍死。


露天種植可選樹蔭之下,而斜坡不易積水,兩者結合便是最佳位置。

  常見的杜鵑花的最適生長溫度是25℃-28℃。在30℃以上時,杜鵑花會減慢生長或者進入半休眠狀態,若加上強光照射,便容易灼傷;所以若是地植杜鵑花,首選定植處是樹蔭下,若能配合以乾草及枯葉覆蓋地面(Mulches),對維持地溫及促進根部生長更為有利。

澆水

  杜鵑花的根部纖細,所以對土壤中的水分反應敏感,太多水或太少水都不適宜。整體來說,當盆土開始乾燥便應澆水,澆水時要一次澆透水,即慢慢澆水,直至花盆底孔開始滴水便停,任何時候盆底都不應積水。
  大部分杜鵑花在十一月中至二月中(即是冬季)會進入休眠或半休眠狀態,其間,在溫帶地區約七至十天澆水一次,在亞熱帶地區或室內種植約三至五天澆水一次,視乎天氣而增減。在二月中以後,杜鵑花開始長出花蕾,便要開始增加澆水次數;開花期間,更要注意供水充足,其間大約每一至兩天澆水一次;相對濕度最好能達70%-90%,若天氣乾燥時可噴水霧保濕,以免落花及落蕾。

施肥

  休眠期過後開始,每隔十日施磷肥一次以促進開花,每連續三次便暫停一次,直到花蕾開始露出花瓣的顏色便停止施肥。
  在花落之後,每隔十日施氮肥一次幫助杜鵑花枝條生長,每連續三次便暫停一次,直到六月夏季來臨為止。
  從九月秋季開始,每隔十日施磷肥一次,每連續三次便暫停一次,至十一月中開始休眠便停止施肥。
  注意施肥不應太濃,在雨季期間不宜施液肥,而施肥時應直接施在泥土上,避開枝葉。

摘蕾及修剪

  當花蕾長至黃豆般大小,便應進行摘蕾,使每朵花都有足夠的營養和生長空間。首先,若有位於葉腋的花蕾都應除去;然後,位於莖端的花蕾,只需每枝條保留一個花蕾即可,其他都可以除去。此外,在花朵開始凋謝時,亦應及時摘去殘花以保存養分。
  花期後最宜進行修剪,目的是集中養分,改善通風及透光,並保持優美的樹形。當剪去枯枝,病枝,及不長花蕾的弱枝之後,亦應將重疊枝,逆向枝等剪除。若要控制高度,可以在花芽分化之前進行摘心或截短,使樹形更為豐滿。


小型的杜鵑花能作盆景

繁殖

  繁殖杜鵑花有多種方法,篇幅所限,此處只介紹存活率最高的“扦插法”。常綠的品種(例如錦繡杜鵑,西洋杜鵑)可在初秋時進行扦插,半常綠和落葉的品種(例如皞月杜鵑,羊躑躅)宜在春末時進行扦插。
  扦插的介質(即是土壤)可以用一半河沙混合一半泥炭土,或以一半珍珠岩混合一半碎苔蘚亦可,在扦插之前要澆透水備用。
  扦插時選取已木質化的嫩枝約十厘米剪下作為插穗,先摘去頂芽,除了頂端的三至四片葉片以外,其餘葉片都要剪去,再用刀片在插穗切口旁邊垂直削去一片約四厘米長的表皮,令根部有更多的生長空間,最後將插穗插入介質約五厘米深,放置在太陽直射不到的明亮處靜待生根。
  其間需要較高的濕度,大約每隔三至五天便要澆水一次;天氣乾燥時要噴水霧保濕,直至新芽長出之後十天才可分苗移植。


本文內容若有不正確或不足之處,敬請見諒,並懇請能不吝賜教指正。[聯絡本報]。

參考資料:

  • http://landscaping.about.com/cs/treesshrubs/a/rhodo_azaleas_2.htm(2010-3-12)
  • http://resources.edb.gov.hk/~maonshan/rhodo/index.html(2010-3-12)
  • http://rhododendron.network.com.tw/(2010-3-12)
  • http://www.cvh.org.cn/tujian/List.asp?pgno=11&(2010-3-12)
  • http://www.hkherbarium.net/Herbarium/c_search_end.asp?id=10832(2010-3-12)
  • http://www.hkherbarium.net/herbarium/html%20text/69Rhododendron%20hongkongensis.htm(2010-3-9)
  • http://www.lw23.com/lunwen_629204497/(2010-3-9)
  • http://www.nepalvista.com/features/plants-animals.php(2010-3-9)
  • http://www.rhododendron.org/soil.htm(2010-3-7)
  • http://www.rhododendron.org/v50n1p23.htm(2010-3-12)
  • http://www.rhodyman.net/rahome.html(2010-3-7)
  • http://www.rhodyman.net/rarhodyev.html(2010-3-9)
  • Charles Chesshire: 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Practical Guides-Flowering Shrubs. Dorling Kindersley Limited, London, 1999. P. 17-19, 23-24, 58, 77
  • Susan Berry & Steve Bradley: Garden Plants. Anness Publishing Limited, London, 2000. P. 23, 151
  • 徐曄春:觀花植物1000種經典圖鑒。吉林科技學術出版社,長春,2009年5月,P. 144-145
  • 張長芹:杜鵑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3年8月,P. 1-4, 33-36, 86-95, 106-118, 148-164, 182-186, 216-219
  • 張魯歸:杜鵑花。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2003年1月,P. 5-7, 12-13, 32-33,65
  • 李光照:中國廣西杜鵑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2008年1月,彩版P. 83-88; 內文P. 75-77, 84-90, 102, 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