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10-12-01


細看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

松桂

 

  2010年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 2010)雖已於十月謝幕,但隨着中國館的焦點展品“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移至香港作短期展出,這份世博熱潮在香港延續至十一月底。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是以多媒體技術將中國曠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活化”起來,原畫是出自北宋畫家張擇端先生的手筆。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現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把北宋宣和年間京城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繁盛,城鄉的不可分割,社會風貌和民生百態,用細緻的筆墨真真實實地描繪下來。從畫中可見當時社會的和平安定,井然有序,各階層相處融洽,物阜民豐。畫幅的精緻,把汴梁城的風貌流傳後世,而活化“清明上河圖”的概念,更把一個九百多年前的古都,活靈活現地帶進二十一世紀這個電子時代。
  從步進展館一刻開始,你會對這幅全長128米,高6.3米,有聲有色的巨型電子壁畫着迷。整個人猶如置身於畫幅中,從右至左延伸,引領你從汴梁城外的郊野景色,逐步走進汴梁城內的繁榮富庶。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在香港作短期展出(2010.11.9-29)

  “清明”一題,所指的不單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盛況,亦是二十四節令之一,由此指出四時節令對以農業為主的古代中國社會的重要性。農作物在當時不單是供應國民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工商業的支柱和國家的主要稅收來源。四時節令影響着國計民生,也與汴河兩岸人民的生活景象息息相關。

  汴梁城外,鄉間鳥語花香,流水潺潺,農田處處。人們日出而作,從畫中的耕地及農舍,可見農耕為鄉間的主要作業。此時樹木大多尚未長出新芽,唯有柳樹略帶嫩綠。河堤及路旁四周均種植了汴河柳,據說宋人喜歡把汴河柳樹枝定期截去,捆扎起放到河堤裏,以起穩固河堤之效。
  鄉間路上行人絡繹不絕,有行腳僧背着行囊,有挑夫忙於運送,有搬運工扛着麻袋,身子被壓得很低,當中也有一些徒步者。在樹下有兩人聊天,民居外有婦人談天說地,幼兒則在婦人身旁嬉戲玩耍。

[影片] 汴梁城外鳥語花香,行人絡繹不絕
[按這裏以WMV播放]

  有一轎子隊伍於清明節掃墓後回城。這隊人馬前頭由僕人開道,轎子內坐着女主人,而男主人則騎着馬走在隊伍的後方。一路上遇上另一隊伍,前頭有侍從為馬上的女主人牽着馬匹,另有一頭戴高帽,騎着馬的官吏從城裏進鄉。街上所能見的婦女並不多,特別是大戶人家的婦女出入都得坐轎,亦必有侍從侍候在側,可見宋代婦女出外的限制,不宜“拋頭露面”。孩童在街上四處奔跑,不遠處有一“王家紙馬”舖,專門製作及銷售紙馬或紙紮冥器予掃墓祭祖的人。

[影片]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記念先人
[按這裏以WMV播放]

  一隊小驢運載着貨物入城。臨近黃昏,農舍外孩童奔跑跳躍,生活樂也融融,和平安定。

[影片] 鄉間生活和平安定
[按這裏以WMV播放]

  從市郊村店起,可見一河道引向畫中。這條河,就是汴河。渡頭停泊着兩艘運糧船,貨物散於渡頭上,老板正忙於點算貨物,而搬運工則努力地卸貨。岸上人馬接踵,熱鬧非常。各人辛勤工作,隨着夕陽西下,夜幕低垂,燈火徐徐亮起。行人挑燈回家,家家戶戶也點燈照明。夜間,市郊在燈火映照下,四周景致與日間截然不同。街上往來的行人比日間少,人們有的在店外聚集,談笑作樂。
  然而,細看畫中的燈籠,實為當時社會不同階層的一種寫照。不同身分階層的人士,居所及店舖,所使用的燈籠也是不一樣的。為了找尋各種不同的燈籠,在畫前駐足觀賞,別有一番趣味。

[影片] 日間辛勤工作,夜間相聚作樂
[按這裏以WMV播放]

  除了岸上的夜色,岸邊同樣停泊着幾艘船身修長的客船。船的艙室開揚,船內有人起舞作樂。船上的燈光倒影在泛起蓮漪的河面上,波影粼粼。

[影片] 燈光處處,河面波影粼粼
[按這裏以WMV播放]

  古今中外,水系均是牽繫着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宋代也是如此。於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中,那條流通汴京的汴河就是於隋煬帝時開鑿,四條運河之一的“通濟渠”,也是把北方黃河與南方淮河兩大水系貫通的漕渠。北宋定都汴梁,這條貫穿汴梁,流通中國東南與西南的汴河便自然成了當時的主要交通樞紐,有利貨物運送,把天下百物匯聚京城。汴河漕運從而為兩岸帶來繁榮富庶的景象。
  由於汴河水淺,所以在河上航行的皆為淺底船或平底船,當中以貨船和客船為主。在一艘雙櫓船上,篙師們(船上的水手)合力搖櫓。

[影片] 汴河漕運,匯聚天下百物
[按這裏以WMV播放]

而正當一艘客船要通過虹橋的時候,篙師們在忙碌着要為船放下可活動的桅杆,以便穿過橋底。人們於橋上觀賞過橋情景,幫忙指揮。

[影片] 船與橋的相互配合
[按這裏以WMV播放]

除了過橋情景,也千萬不要忽略橋四周及河兩岸人們的生活小節。

  然而,四時節令不但為農業生產帶來影響,漕運亦不能避免。清明不單是掃墓祭祖的時節,更是汴河漕運每年啟動的日子。由於汴京屬中原氣候,汴河於冬季時會結冰,加上黃河流量減少,漕運也因此而暫停,要待至翌年春季漕運再啟動。而首批從東南及西南運來的貨物則會於清明前後抵達汴京,此時人們亦紛紛開始“上河”辦貨,趕市集了。
  要辦貨,當然就要上市集。虹橋便是當時人們“上河”辦貨的主要地點。這座巨大木質拱橋結構精巧,是一條沒有橋柱的飛橋,形狀如彩虹,故被稱為虹橋。據說虹橋只是汴河上這些飛橋的俗稱,而不是單指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中所畫的這座橋。
  日間橋上,行人熙來攘往,滿是攤販。他們有的打着傘子,把貨物放在地上擺賣;也有流動攤販以頭頂着合盤行走着,手拿着一個便攜式支架,把支架打開然後放上貨物便可進行買賣。
  不同階層的人士在橋上穿梭,有轎子,獨輪車;有挑夫,搬運工,書生,小販,貨郎,行腳僧,和尚,也有小孩。當中,一名小孩於橋上追着一頭豬的一幕,是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中沒有的,而這幕卻成了觀賞者的談論話題,帶來了不少歡笑聲。

[影片] 日間“上河”辦貨,熙來攘往
[按這裏以WMV播放]

  沒有橋柱的虹橋,帶來了暢通無阻的河道。繁忙的漕運,造就了橋四周的百業興盛。從橋上的地攤,街上的酒館食肆,到四周各式的商店,可見當時汴河兩岸生活的多彩多姿。

  日間的繁華,隨着夜間的降臨而漸漸減褪,橋四周的人潮也明顯變得疏落。然而,沒有了橋上忙於買賣的攤販顧客,卻有些夜間的小攤檔和酒肆營業。酒館的炊煙冉冉上升,坐滿了酒客。我想,此刻應是這些館子忙得最“透不過氣”的時候了。
  在市郊,酒館大多掛着一面“小酒”酒旗。據資料所說,這些是售賣一些小酒(下價酒,粗酒)的小店,顧客大多是平民百姓,草根階層。在汴京,酒館有分資本雄厚的大型“正店”和中小型的“腳店”兩類。而於鄉城開設,較廉價的就是“腳店”了。畫中所見,橋前一座建有“彩樓”的“十千腳店”,店前掛有一面“新酒”酒旗,店內外坐着把酒談心的顧客。兩岸燈火通明,河面上倒影着皎潔的月色,為熱鬧的氣氛,加添了一份寧謐。

[影片] 夜間酒肆熱鬧,酒客舉杯暢飲
[按這裏以WMV播放]

  在橋的另一方,與城門之間,街頭巷尾有大大小小的店肆,邸宅。小巷內有大車修理店,一名工匠正忙於修理車輪,而另一名工匠則在旁邊刨木頭,二人各司其職。路上有人牽着馬匹走過,四周的店舖形形式式。而街頭,茶肆有賣藝的說書人。在一戶大宅前有相命算卦的人,他們多在涼棚檐下扯一招牌,替人作“神課”,“看命”和“決疑”的。大街小巷,到處有不少人聚首打聽,圍觀,要看看有甚麼大事小事發生,稱為聚堆。

[影片] 大小店肆,人人各司其職
[按這裏以WMV播放]

  然而,夜間街上熱鬧的氣氛絲毫未有冷卻。大部分商店仍在營業,店內外聚滿人群。由於汴京乃是當時天下士人薈萃之地,街上隨處可見士人結伴同行。有配劍的官差在街上跑過,好像在忙着甚麼似的。有流動攤販頂着合盤回家,也有人正忙於用獨輪車運載貨物。

[影片] 市內各階層相處融洽
[按這裏以WMV播放]

  日間,城門前,騎馬商人正領着駱駝隊於城門下通過,駱駝背上滿載着綢緞和瓷器等中原物產,可見當時除了汴河漕運,還有往來西北塞外的駝運。不同階層,年齡的人日間於河邊嬉戲,夜間則觀賞河上隨水流飄浮着的蓮花燈,十分寫意。細看這以鬥拱建造的城樓,上面懸掛着一面大鼓,旁邊放置了打鼓人的鋪蓆和枕頭。圍繞着城樓的宮燈,與河上的蓮花燈互相映照,動中帶靜。

[影片] 塞外駝運,中原物產遠通西北
[按這裏以WMV播放]

  進城後,驟見城內與城外的佈局截然不同,這裏就是汴梁城。城內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那座樓高三層,店前掛有一面“孫羊店”酒旗的“正店”,在其門前縛扎“彩樓歡門”,其上還有可供人觀看街景的閣樓。“正店”的門面比之前所見的“腳店”堂皇,酒客亦多是較富裕的官紳商賈,因而吸引了小販在店前擺賣。從“孫羊店”後園右方堆疊着的酒酲看來,他們除了於店內賣酒,還是城中的酒批發。店內亦有香料售賣。
  隨着市民階層地位的上升,人們在知識文化上的追求亦由此而生。在“孫羊店”旁就有一說書攤,說書人正說着民間故事,人們亦喜歡在此聚堆。
  宋代於城門設關收稅,畫中城樓下的一座房子前,有商旅從內地送來貨物,工人忙於從馬車上卸貨,有人正在旁點算。房子門庭敞開,內坐一名看似官吏的人在檢查計算,想必是抽取關稅的監門官了。

[影片] “孫羊店”,說書攤,娛樂藝術兼備
[按這裏以WMV播放]

  香料在宋代是由政府控制的,主要由南洋進口,在商品中佔有突出地位。城內就有一家門前寫有“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的香藥專賣店。香料的用途廣泛,因此上至宮廷下至庶民對香料的需求殷切。除了香料,另一京城生活消費品必然是服飾,城內就有一家“疋帛舖”供人購買布帛造衣裳。
  汴梁城內各地官商雲集,客棧旅店自然成了必需品。在畫的下方,有一“久住王員外家”的邸店(客棧旅店),除了各地官商,還有來自四方八面上京赴考的讀書人在此留宿。

  在京城人口眾多,要有飲有食的酒館,要有住的客棧,要有供應日常所需的香料店和布帛店,當然少不了為人民治病診症的醫藥舖了。汴梁城內醫藥舖多,藥全,醫師醫術高明。在香藥舖的對面即有“楊大夫”應診的醫藥舖;而在畫的末段則有“趙太丞家”醫藥舖子。太丞是太醫丞的簡稱,他是皇家醫院的醫師。在宋代,醫官可從事第二職業,為普通百姓治病。在“趙太丞家”醫藥舖子的旁邊有一水井,二人正在打水,可見宋代政府關注人民的日常用水。據說這是由於宋初所開鑿的官井遠不及人民飲用的需要,若遇上旱災人民多會渴死,故此宋仁宗於慶曆六年下令“京城去官井遠處益開井,於是八廂凡開井三百九十。”

[影片] 百物應有盡有,照顧生活所需
[按這裏以WMV播放]

  夜間城中人來人往,有配劍的官差在街上巡視,為這繁華的京城維持治安。我還特別注視“正店”外懸掛着的燈籠。當中除了“彩樓歡門”的大型“霓虹燈”外,還有一些造型別致,底部微圓的“梔子燈”。

[影片] 城內生活繁華安逸,燈火璀璨
[按這裏以WMV播放]

  這幅“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的日夜交替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分鐘,但畫中所展示的內容卻非常豐富。全賴張擇端先生超卓的畫筆,細緻地把宋代的汴梁描繪下來,使我們這些身處現代化都市的人,得以從他的畫中得見這個九百多年前的古都;還有賴“電子動態版”幕後的製作團隊,把張擇端先生的畫活現在我們眼前。
  在香港,觀賞者每次觀賞的時間為一小時,在觀賞此展覽前滿以為一小時十分充裕,然而畫中的人物景象細緻得很,令你不得不於每一小節前駐足觀賞。一小時內實在未能細看畫中的每一小節,心中實在感到有點可惜。此畫於香港展出後便會歸還上海的中國國家館,並會於館內作展出。或許,他日能有機會真正的細看它。


本文內容若有不正確或不足之處,敬請見諒,並懇請能不吝賜教指正。[聯絡本報]。

參考資料:

  • 智慧的長河:“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 2010.11.09-29。
  • 誰“動”了清明上河圖(繁體版)。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11/23/OT1011230007.htm(文匯報 2010.11.23)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jzztjcp/159.htm(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八)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中文的示播列學 ✍于中旻

書香陣陣

讀書樂:中庸神學與愛之饗宴 ✍亞谷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雲天下 Big Sky ✍郭端

談天說地

團契與福音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令人懷念的奧運烈火戰車 ✍林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