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趣飄送 ✐2020-06-01

我所知道的Gregorian Chant

陳大安

 

  我非基督教信徒,但由衷羨慕有宗教信仰的人,並對一些宗教儀式和它們所呈現的超凡境界心嚮往之,而更能感染我的還要算宗教音樂,特別是宗教歌曲的詠唱,其中就包括天主教獨有的Gregorian chant 。它是一種專屬修道院僧侶的唱經方式,相傳是六世紀時教宗St. Gregory I(c.540-604)將之系統化常在彌撒儀式中頌唱,所以對此種詠唱調均以Gregorian chant 概括名之。以下是我對這種頌讚方式的一些粗淺體會,希望藉此園地與各位分享,就算是野人獻曝吧!

  Gregorian Chant這種獨特唱法是屬於一種無伴奏唱法(A cappella),在十九世紀之前基本上是以一字一音的單音唱出,沒有任何樂器伴奏也沒有任何和聲相伴,僧侶就靠這種古拙無華的方式僅憑聲音的抑揚頓挫來表達對神的頌讚並呈現唱者的虔誠。而後教會內部對這種頌讚方式增加了些變化,譬如從獨唱增加了合唱,又從一名主唱者增加到眾人輪唱兩種方式,另外還在古典的單音(monophonic)唱法之外增加了強調音色美的多音(polyphonic)配合唱法等等。


Graduale Aboense (Gregorian chant)
Helsinki University Library
(點擊放大瀏覽)

  自六世紀到八世紀這兩百餘年,Gregorian chant基本上僅通行於意大利境內,但自從查理曼(Charlemagne, c.747-814)於公元800年登上神聖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寶座,他即全力在帝國所及之處提倡在彌撒中採用這種唱腔,此後更傳遍歐洲全境,並遠及斯堪迪納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波蘭,斯洛伐克(Slovakia)等地。直到今天,儘管世界各地的天主堂並不一定採用Gregorian chant,但梵蒂岡教廷仍把它視為彌撒進行中最正宗合適的詠唱音樂。

  我一度曾有五,六張這方面的CD,年來送了幾張給朋友,最常聽的一張送給了當年累受失眠所苦的老師,目前我手邊只剩兩張,一張是西班牙本鐸教派的修道士所唱(The Benedictine Monks of Santo Domingo de Silos, Spain),標題就簡單一個字:CHANT,副題是:The Anniversary Edition2004 Angel Records系列),裏面一共有兩張CD,一共收錄了十八首,每首從一分多鐘到五分多鐘,十分齊備。第二張是法國Cistercian Order的修士所唱Cistercian Monks of Stift Heiligenkreuz AbbeyCD的副題叫做Music for the Soul。初聽者我建議就從這一張開始。初聽對於這種詠唱法一般會有單調的感覺,但是只要耐着性子多聽幾遍,相信你會逐漸喜歡它的樸實無華,正如你看一件僅有些許開片的純白宋瓷精品一般。

  在音樂的各種呈現方式中,我對聲樂情有獨鍾,很難不愛上Gregorian chant,唯其純樸無華,愈顯唱者清音之美。與世界上著名男女高音震人心弦的華麗演出相比,我認為Gregorian chant提供的是更高層次聽覺上的享受,我們能藉着修士們的清純之音來滋潤我們的心田,讓在紅塵中打滾的我們透過純美的頌讚得到心境的滌盪。

  我對音樂只能說是外行,面對一首曲子,愛惡之間幾乎全憑它是否悅耳。這樣全憑主觀的愛惡方式極似我對新交的朋友完全憑感覺上是否投緣來決定是否深交一般,這種武斷的方式當然會導致遺珠之憾。當年在台時偶有機會聽和尚尼姑頌經,覺得韻律單調沉悶,絲毫引不起我聽覺上的美感,只好自認無緣,以後也再從無與之接觸的機會,以致無法領略這種眾多善男信女所鍾愛的清音。有一位回教朋友曾對我說,可蘭經的頌唱也十分悅耳。年前聽說印尼有位回教少女的頌唱被阿拉伯世界公認為第一美聲,當時曾起意上網搜尋,旋即改變主意。鑑於當時身處911後風聲鶴唳的美國,還不知有多少情報單位在隨時監視人民的異動,我若真的上網搜尋此一觸碰不得的燙手題目,說不定會招致幾個便衣半夜來敲門盤問,或許還會不容分說的被塞進囚車,讓老妻無端受驚,豈不冤哉枉也!以致於直到今天也未曾仔細聽過可蘭經的唱頌。對於一個愛樂者來說,這兩毋寧是個人的遺憾,就像沒能領會佛教徒的詠唱一般。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北加州海岸 ✍郭端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奧勒崗林中 ✍郭端

談天說地

溫和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富二代及以後 ✍亞谷

書香陣陣

紙書的滄桑與沒落 ✍殷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