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民愛物
“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箴言12:10)
諺語說:“小孩子和牲畜,親近好人。”這似是同晚近流行關注動物的生存權利,及環境保護,其間關係不大,卻與聖方濟相近。
還是說到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更有啟發性。當時,孟子年齡比梁惠王大,王有正確的受教態度。
孟子說,微聞有件事:有一天,王看見有人牽着頭牛,從堂下經過,要去宰了作釁鐘的儀式;那牛在顫抖,不肯從容就義。您憐憫那牛,叫人用羊代替。王承認有那麼回事;但笑着保證:雖然國小財政不豐裕,但絕非出於貪小利。孟子認為那是好事—愛物證明王已經先有仁愛之端,能夠愛人,若推衍及於所有人民,那就是仁民的開始。從這裏我們見到孟子與人為善,諄諄善誘;不像有些人,動不動就想“誅心”,往壞處看事情,實在是他們自己的心先有可誅。
可是,時下不少人維護動物權利,看見鷄群擁擠,就嚷嚷着該加以取締,卻不管人民在公共交通上擠成沙丁魚罐頭;或看見人倒提隻鴨過市,以為是虐待動物,卻不想民正受倒懸之苦。東風西漸,在美國,有人提倡素食,禁殺生;對於政府散播仇恨,甚至以沒有事實的謊言,挑動侵略戰爭,集體屠殺成百萬的性命,只是為了淘汰消耗舊武器,試驗發展新武器,販賣更多的武器。卻不想應該愛人及物,完全是喪失了邏輯,本末倒置!
曾有太多的人,自命“救世主”,倒是真努力了,可就沒有見效果。不過,放着世界這個樣子,卻高舉義旗,要救牲畜的命,至少該算得荒唐!莫怪孝敬寵物,放棄父母,屢見不鮮。過去有位賢知縣,在卸任時,士紳攀轅臥轍恭送,請求臨別訓言。那飽學也飽識世務的好官說:“回家去,各人把父母當兒女養!”是實話,卻指出以倫常自傲的中國人的實情,有多少人作得到?
神是有秩序的神。“耶和華啊!人民牲畜,你都救護。…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詩篇36:6,7)領袖不顧惜牲畜,固然很少不殘忍的,但正確的次序是把人民放在牲畜的前面。
想到復活後的主耶穌,在加利利湖邊,與西門彼得的對話:“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共有三問三答。知識淵博的學者們,忘了主與門徒是用他們共同的鄉談,都鑽研索求希臘文動詞“愛”的程度;不加意“這些”指示些甚麼—對人,對事,對物?其質,其量,其時?看這對話一貫表達的次序:—
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主說:“你牧養我的小羊。”
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
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主說:“你牧養我的羊。”
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
答:“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
主說:“你餵養我的羊。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翰福音21:15-19)
主對彼得的答案,並沒有給予評分,卻繼續發問像是說:“我可以相信你。”第三次更是堅定的預言,彼得會跟從主的腳蹤;只是沒有應許將來的榮耀賞賜。這是另一種方式的表明:主確認彼得的愛是真誠的;因此,信任他,把用自己血所買來的羊群交託給他。這也是說,愛牧人,才可以愛牧人的羊。彼得總算放心了。
多年後,彼得寫信給教會與他同輩的監督們:“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得前書5:2-4)
祝主的教會都能領會這次序:真愛好牧人的,才是忠心的僕人,才可能愛主的羊群。
(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