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24-05-01

散譚師友

于中旻

 

中國古時注重作文章,有一種方法,是斷句取題,有時甚或與原意相背;這樣作的意思,是為了培養人的想象力,可以作為玩笑,也可作真格。
  有個作文的題目—“人之患在好”。啥話!不要作好人嗎?當然不是。語出於四書,自然是教人為善:“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章句上)。作為文題,出題的人故意斷開原句,如此把破音字的“好”,意思是“喜好”,變為“良好”的意思。好在這位先生存好心,不是反義的難題。
  人的毛病常在於自以為“好”,對於自己滿意,就不會求進步了。說得嚴重點,定準就會開始走上失敗的道路了。不可不注意。
  雅各說:“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雅各書3:1)這語氣,顯明是鄭重的教導。很有些人不喜歡雅各書,就是因為有些這類的話,像是老生常談,不像是上面來的深奧啟示。其實,這才是聖徒最需要的,因此他會那麼深切關懷。
  許多人都愛作師傅。有時人會覺得,如果換另一個說法用:“我告訴你”,代替:“我教導你!”更容易被接受些。正是說明問題就出在這裏—人以為自己滿足了,不必接受教導,還可以教導別人。
  在教會中,教師是重要職責(羅馬書12:7;提摩太前書3:2),而就所知,教會並不要求認真的資格鑑定,像學術機構那樣;同時,有的錯誤,正在於以學術的羊皮紙,決定屬靈教導的適任標準,就陷入以世俗化眼光,來衡量聖事。

  主耶穌說到教導的重要,在於正確的教導:“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裏。”(馬太福音15:13,14)這裏說到“培訓”—若不是出於天父,無論怎麼栽,怎麼培,都必要拔出來,不能留下,更不要遺毒後來。
  耶穌說到“明師”的重要—不能以瞎領瞎,如此傳承下去。“掉在坑裏”可不是好笑的事,可能是無底坑。
  在此我們又會想到孟子的話:“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章句上)。相傳離婁,又名離朱,是黃帝時候人,能看到一頭野獸秋天長發新毫毛的末端,而且是在百步之外!未免誇張形容得過分,其實在十步外就難能了。
  即使不如此苛求,領路總得明眼人,不能用瞎子。不過,孟子的要點,在於指出明與巧不算,必要在於其有規矩,有標準—道德標準,嚴於工藝標準。
  耶穌說的是假教師的危險,他們不以律法為標準;先知說:“人當以訓誨和法度為標準;他們所說的,若不與此相符,必不得見晨光。”(以賽亞書8:20)就是在黑暗裏。
  說到標準,就涉及知識。現代人常講科學知識。
  科學(Science)的意思,就是知識。有知識,才可以預測,才可以控制,才可以利用—安全使用。按語源說,是來自“分割”。分析是知識的開始。又是形容說法,叫作析之毫端。同字加前置為Omni-science,是“全知”。人若能全知該有多好!可惜,不能。我,不能;至少應該知道,有一位能全知的,非我。只是說來難以置信,有人竟然不知道,以自己為神,或試圖造作自己為神!
  為甚麼呢?
  有社會學家說,人生而具有“宗教性”。這是自然宗教的說法,就是他想方設法,要弄個甚麼來拜—土人拜自然物,拜樹拜石;智慧人崇拜物質,拜許多樹,廣大的土地,資源;更有人崇拜自己,或設法叫別人崇拜。

  這些無知的舉動,證明人失去了良知,或良知遲鈍了。
  如何處理?必須加以磨礪。經上如此記着:“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傳道書10:10)
  當心!不是任意的請教,抓個人,或像是人的,就俯伏拜師;必須是“智慧指教”。需要“良師”—好師傅,才會有好處。
  好師傅,不必須是戴方帽,穿長衣的職業教師;不妨就地取材,好朋友就成。孔子不是說過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可真是用人經濟;三人包括你自己在內,三個人裏面,就可以找到兩個師傅。
  這不僅在數學上正確,也很簡單;只是必須知道如何選擇,離惡行善。
  聖經又告訴我們:“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言27:17)要與朋友互相磨礪;磨去私欲惡行的鏽,磨得銳利,可以剖析事理,遵行主的旨意。


Photo by Kyoz

插圖:

  1. “People Canoeing on Sea Coast at Sunset” by Kyoz (pexels.com, accessed 5/2024)

(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間”)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高石子倍祿鄉義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吉星不殞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高棉印象 ✍郭端

雲彩生活

集郵憶舊 ✍曲拯民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伯利恆之星 ✍餘暇

談天說地

歲寒三友 ✍于中旻

點點心靈

史丹福大學 ✍雅閣

寰宇古今

簡介爬蟲學 ✍天涯過客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睡眠趣談 ✍蘇美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