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文學
(西元前221年--西元前189年)


《秦代文學》


    第一節:秦代文學

  秦始皇滅六國,完成中國的統一,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大帝國。?了適應統一帝國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對生?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同時它又焚書坑儒,推行極端嚴酷的思想統治。這對學術文化的發展極?不利。因此,短短十幾年的秦代,幾乎沒有什?文學可言,更談不上什?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於統一前的《呂氏春秋》。這是秦丞相呂不韋門客的集體著作。它包括八覽、六論、十二紀,故後世又稱?“呂覽”。它兼有儒、道、墨、法、農諸家學說,故《漢書·文藝志》列?“雜家”。書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時代的文獻和遺聞佚事。它是一種系統化的、集合許多單篇的說理文,層層深入,最見條理。和先秦其他諸子散文一樣,它往往以寓言故事?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蕩兵》、《順說》、《察今》等篇都有這樣的特點。
  秦代文學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師事荀卿。入秦?呂不韋舍人,後?秦丞相。作於始皇十年的《諫逐客書》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曆敘秦穆公以來,都以客致富強而成霸業,以見用人惟材,不必限於本土。然後列舉種種器物玩好,雖不?于秦,而秦用之,以與異國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說之以利害,更加強了說服力: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悅)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訣提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用,西蜀丹青不?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治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文章排比鋪張,有戰國縱橫辭說的習氣。而文辭修飾整齊,音節和諧流暢,與漢初散文和漢代辭賦也頗?接近。秦有一些刻石文,如泰山、琅牙、之罘、會稽等處的刻石文,大都也出於李斯之手。內容歌頌秦王功德,形式則模仿雅頌,都是四言韻文,但多以三句?一韻。秦刻石文沒有什?文學價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對後世碑誌文有影響。
  此外,秦時民間尚有歌謠流傳。《漢書·賈捐之傳》有“長城之歌,至今未絕”的話,可以想見當時人民利用歌謠同秦代的黑暗統治進行鬥爭的情形。今所傳者,僅有這樣一首: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這首歌謠見於晉楊泉《物理論》,而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已經引用它。它相當深刻地反映了秦代人民反對征戍徭役的激憤情緒。類似這樣的民謠當時一定不少,可惜沒有流傳下來。  

上頁  目錄  下頁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