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9-05-01


一首短詩與布萊斯萃的文化背景

亞谷

 


安妮.布萊斯萃 Anne Bradstreet, c.1612-1672

  安妮.布萊斯萃(Anne Bradstreet, c.1612-1672),是美國第一位女詩人。她生在英國,父親杜得理(Thomas Dudley, 1576-1653)是清教徒林肯伯爵的產業經理。父親對這個女兒愛如掌珠;在她年僅七歲的時候,就為他延請了八名家庭教師,教她古典和現代語文之外,還有音樂,舞蹈,希望她受當時最好的教育。


杜得理 Thomas Dudley

西門.布萊斯萃
Simon Bradstreet

 

  約在1628年,一青年人,名叫西門.布萊斯萃(Simon Bradstreet, 1603-1697),出現在她的生命中。西門新從劍橋大學畢業,也是清教徒,志同道合,不久之後,二人結為夫婦;新娘只十六歲。
  首批清教徒移民,於1620年十一月,建立了在新大陸的社區。在英格蘭的清教徒,嚮往宗教自由,準備作橫越大西洋的航行。1629年十月,集合了到那時最多的移民,舉文慈婁(John Winthrop, 1588-1649)為總督,率領約一千七百移民,於1630年四月,到達麻薩諸塞灣(Massachusetts Bay),布萊斯萃家也在其中,開始了在美洲的理想新生活。西門.布萊斯萃成為書記。後來,西門成為總督。
  初到新大陸,一切都難以適應,生活也遠比在英格蘭艱苦。但由於是神的道路,他們都甘於接受下來。不過,在思想發展成熟過程中,對於聖經真理產生懷疑。不能從神學思考得到答案,不能從神蹟證明,最後,女詩人在神奇妙的工作上,見證神的存在。她寫道:“我看見諸天和大地的奇偉結構,萬有的規律,白晝和黑夜,盛夏和嚴冬,春華秋收,每天對這地上大家庭的供應,保守和引導,有其一定的美好目的。”
  安妮自幼即喜愛文學,她父親把小女兒寫的詩,在家人中間朗誦。婚後並到了新大陸,隨着時間過去,作了八個孩子的母親,她繼續寫詩。安妮的妹夫 John Woodbridge,未經她同意,把她的手稿拿去倫敦出版,為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1650)。

  安妮.布萊斯萃看到了初版,發現有些錯訛,並不以為文章都是自己的好,感覺像是生下不完美的孩子,寫了“The Author to Her Book”。這詩美妙動人,刊於美國第一版(1678)。因其不僅敘述着者常有的感覺,而更表明清教徒對自己品格的要求:像父神完全一樣,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得以成聖。
  自然的,這清教徒女詩人,雖然有高深的造詣,知道自己的不足;絕不像現代一般人的膚淺,勉強夠得上半文盲,雇人代為捉刀,用自己名義寫點東西,就傲岸不可一世,有何等的天淵之別!

 

著者對她的書   布萊斯萃

拙腦產生的孩子果醜陋不全,
  出生之後一直留在我的身邊,
  朋友們雖真誠,只是略乏智慧,
  把它偷去外面任讓公眾傳觀,
  加上布衣蹣跚跋涉到印刷機,
  錯誤仍未消減(大家可以公斷)。
  當它印成出現使我大為羞慚,
  這初步的娃兒稱我母親叫喊,
  我丟開你因不適宜見人露臉,
  見到你的面貌我就感覺難堪;
  但你是我的,我終於漸生愛憐
  如果可能,我要彌補你的缺陷;
  我給你洗面,更多的毛病發現,
  擦掉一處污痕仍會造成缺點。
  我拉你的關節使你韻腳整齊,
  卻仍然是行韻勉強不足健全;
  我心想給你修飾穿上件美衫,
  寒舍只有儉素衣服搜窮索遍。
  這種衣貌只可在平民中週旋,
  小心切勿在批判家手下逞衒,
  要只揀沒人認識你的路經過;
  問起你的父家切記隱諱不言;
  若問你可憐的母親,噢她很窮,
  不得不讓你這樣出門到人前。

 

The Author to Her Book   Anne Bradstreet

Thou ill-formed offspring of my feeble brain,
Who after birth didst by my side remain,
Till snatched from thence by friends, less wise than true,
Who thee abroad , exposed to public view,
Made thee in rags, halting to th' press to trudge,
Where errors were not lessened (all may judge).
At thy return my blushing was not small,
My rambling brat (in print) should mother call,
I cast thee by as one unfit for light,
Thy visage was so irksome in my sight;
Yet being mine own, at length affection would
Thy blemishes amend, if so I could:
I washed thy face, but more defects I saw,
And rubbing off a spot still made a flaw.
I Stretched thy joints to make thee even feet,
Yet still thou run'st more hobbling than is meet;
In better dress to trim thee was my mind,
But nought save homespun cloth i' th' house I find.
In this array 'mongst vulgars may'st thou roam,
In critic's hands beware thou dost not come;
And take thy way where yet thou art not known;
If for thy father asked, say thou hadst none;
And for thy mother, she alas is poor,
Which caused her thus to send thee out of door.

1678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寰宇古今

近代宣教先鋒威廉克理 ✍稽譚

寰宇古今

南洋行腳 ✍音凝

藝文走廊

康的願望 ✍凌風

樂趣飄送

音樂之都多瑙河畔 ✍曲拯民

談天說地

復活的福音 ✍于中旻